APP下载

普林斯顿持续6年的“预读”

2019-03-25王若婷

大学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普林斯顿大学艾斯刻板

王若婷

2013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鲁伯(Christopher L. Eisgruber)发起了“预读”(Pre-read)活动,旨在让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通过一起阅读、讨论校长所推荐的书目,提前熟悉普林斯顿的生活节奏。此后,新生们报到时会收到一本由校长精心挑选的图书,以及一封图书推荐信。

学校官网会针对每年所荐书目列出其他相关阅读材料,譬如该书书评,关于该主题的论文、调查报告、新闻报道、采访视频等,这些材料论点有时甚至与所荐书目相左,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在这些相关材料的辅助下,新生先自行阅读,之后在迎新周期间与在校生共同讨论。所荐书目的作者会在开学伊始,被邀请加入图书的研讨活动。在学年期间,新生们可以随时与校长交流互动。

2013年,预读活动的研讨曾以午餐会的方式进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20多名新生与在校生、校长围坐在摆成U字形的长方桌子四周,一边共进午餐,一边讨论当年的预读图书——《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讨论以学生主导,大家谈话的焦点从图书内容很快转移到普林斯顿大学本身就有的荣誉法则,他们疑惑着:“这些由1983年学生制定的规则是否还适用于今日?我们有必要遵守这些并非由自己制定的规则吗?我们可以修改它们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这项持续了六年的活动中,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都为准新生们推荐了哪些书。

2018年:Speak Freely——Why Universities Must Defend Free Speech

《言论自由——为什么大学必须捍卫言论自由》

作者认为,当下的美国大学校园内的言论自由备受攻击,校内外的批评者对公开调查以及知识分子的自由辩论表示质疑。演讲者经常被斥责闭嘴,教授们接连受到威胁,课堂也被质疑声所扰乱。《言论自由》的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的基思·惠廷顿(Keith Whittington)教授,他认为,大学的使命旨在营造开放、多元的学术环境,而言论自由和国民话语是该使命的核心内容。

2017年:What Is Populism

《什么是民粹主义》

唐纳德·特朗普、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马琳·勒庞、雨果·查韦斯……民粹主义者正在全球崛起。但究竟什么是民粹主义呢?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教授简·温纳·穆勒(Jan·Werner Müller),专攻民主理论以及现代政治思想史,撰写了《什么是民粹主义》一书回答。

校长艾斯格鲁伯坦言:“这本书无疑是新生学术入门的典范。因为一年级同学总会倾向于使用一些大词,譬如‘主义等。但实际上,教授们更希望大家能学会使用精准的词汇,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并能解释关于某一概念,哪种理解是最恰当或最实用的。”

2016年:Our Declaration: A Reading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Defense of Equality

《我们的宣言:从平等视角解读〈独立宣言〉》

仅仅使用1337个字,产生于1776年的《独立宣言》便改变了历史进程。然而,尽管它至关重要,但是很奇怪,少有人对其进行从头至尾的阅读,更不用说深度理解。

鉴于此,政治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爱伦(Danielle Allen),开始着手探讨《独立宣言》的内容。她敏锐地意识到宣言内部充满了矛盾:解放一些人的同时,却征服了奴隶和美洲原住民。但同时,在她看来,宣言对平等也提出了一些引人入胜的论点,宣言本身不只是一个需要记忆的历史文本,还是一种富有生气且不断改变着日常生活进程的强大力量。

爱伦在书中生动描述了1774~1777年间的殖民世界,具体展现了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这五人所面临的挑战——撰写一份前所未有的社会契约文件。

校长艾斯格鲁伯在当年的开学典礼上说:“艾伦教授提醒我们,撰写独立宣言的人有着同样的身份认同。 他们宣称自己是一个民族,尽管他们并不完全同意或喜欢彼此……但作为一个民族就意味着他们在一起,并在深层意义上彼此相互扶持,换言之,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

2015年:Whistling Vivaldi: 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

《吹口哨的维瓦尔第:刻板印象怎样影响我们和我们的行动》

刻板印象是什么?存在于何处?会对谁造成影响?有什么危害?社会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克劳德·M·斯蒂尔(Claude M.Steele)敏锐地捕捉到了有关社会身份的微妙迹象,在《刻板印象》一书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刻板印象、身份认同展开了探讨研究,试图解开这一谜团。

通過对美国社会现象的研究,譬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作者认为,刻板印象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造成阻碍——哪怕我们没有真的歧视别人,在社会身份的压力存在时,“受害者”依然无法拥有公平的人生。凡是有社会身份标签的人,都会遭逢刻板印象,导致心负重压、焦虑不安、血压升高、胡思乱想。哪怕是拥有才华、努力奋斗的人也难于幸免,甚至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长期以往,它不仅导致身体健康受损,还会使学业、事业受阻,限制个人发展。

此外,该书还提供了能够化解刻板印象影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作者希望通过学会如何抛弃歧视、肯定彼此的价值、用学习的态度去接触不同的身份,可以缓解刻板印象所带来的威胁,从而改善生活、重塑美国身份。

校长艾斯格鲁伯称这本书展示了近25年来,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在推荐语中说:“无论我们的背景如何,所有人都会在斯蒂尔教授这本书的一些例子中认出我们自己。”

该书中文版为《刻板印象:我们为什么那样看别人,这样看自己》,于201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4年:Meaning in Life and Why It Matters

《生命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什么能让生活变得有意义?这些是苏珊·沃尔夫(Susan Wolf)于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所举办的塔纳讲座的重要议题。根据讲座内容,她编写出版了《生命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一书。

在传统观念中,包括哲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倾向于将人类的动机归为两类:自我主義或利他主义。换言之,即自利主义或道德主义。 然而,苏珊·沃尔夫认为,很多激励我们的东西无法套入这个已成框架。其实, 我们往往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职责,或者世界的客观利益行事。相反,我们之所以行动是出于对我们认为值得爱的物体的爱,也正是这些行动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她在书中提到,除了幸福和道德之外,这种意义构成了美好生活另一个独特维度。

“这本书风格生动、引人入胜,是对人类永恒关注主题的深刻而原始的反思。”在谈及荐书理由时,校长艾斯格鲁伯如是说道,“如何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励2014级新生在他们求学生涯中不断探索、追问这个问题。”

此外,他还特别提到此书的基本框架,“书中包括了四位杰出学者的简短评论,以及沃尔夫所做出的一一答复。向学生展示了如何严谨有据且有建设性意见地反驳他人观点,对学术入门训练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3年:The Honor Code: How Moral Revolutions Happen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的进步何以发生?在《荣誉法则》一书中,奎迈·安东尼·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通过审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认为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而荣誉这一长期受到忽视的因素,其实是改革的动力。

书中首先描述了英国贵族阶层之间解决纷争的主要方式——决斗,并回顾了当时广为流传的威灵顿公爵决斗事件,以极其丰富的细节,复原了当时处于剧烈变革的社会环境,并探究了决斗习俗消亡的深层原因。

总览全书,作者并不局限于对史实的描述,还展示了与荣誉相关的诸多思想。正是这些思想促成了历史上最重要的道德革命的发生,譬如英帝国废止奴隶制度等。

“荣誉在我们当今时代意味着什么?你与你的同伴又在践行怎样的荣誉原则?这些原则在现实中是否适宜有效?”校长艾斯格鲁伯在书目推荐信中针对该书向新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希望由此启发新生对这一话题产生自己的判断。

该书中文版《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于2011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张蕾磊

校长艾斯格鲁伯称这本书展示了近25年来,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在推荐语中说:“无论我们的背景如何,所有人都会在斯蒂尔教授这本书的一些例子中认出我们自己。”

“荣誉在我们当今时代意味着什么?你与你的同伴又在践行怎样的荣誉原则?这些原则在现实中是否适宜有效?”校长艾斯格鲁伯在书目推荐信中针对该书向新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希望由此启发新生对这一话题产生自己的判断。

猜你喜欢

普林斯顿大学艾斯刻板
Haun Saussy, The Making of Barbarian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ultilingual Asia
勇敢的狮子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普林斯顿大学藏西夏文<法华经>》读后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暖被窝
试探普林斯顿大学之办学特色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