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建伟:“高树”不挂

2019-03-25小元

大学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树高数南开大学

小元

牛建伟,南开大学数学学院伯苓班大四学生,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担任南开大学学习中心高数课程助教。

在南开大学公共教学楼B区423教室,站在讲台上的牛建伟没想到,

原本预想中六七个人的“小班讨论”,竟来了40多人。

前来上课的,多数是在高数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的大一新生,

还有一部分是考试挂科,急需“救治”的大二群体。

这其中,有因为转专业跟不上高数课程的,有因为基础不好不理解知识点的,

还有少数因为玩游戏或忙实践而耽误正常学习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教务处学习中心高数课程助教一共4位,八里台校区和津南新校区各有2位。牛建伟每周有4个小时在公共教学楼B区423教室为大家答疑解惑。第一次作为学生助教授课辅导时,牛建伟并没有什么经验,也不清楚大家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水平,他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经典函数题,想考察一下大家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接着,他随机找了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算,要求他把完整的解题步骤写出来。这位同学按一般解题思路很快写出了演算步骤,台下的同学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但牛建伟很快就发现其中有错误。题目是要求证明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取得最小值。同学的做法是直接在某个区间假设了一个最小值,然后求证。“这样的做法看似快捷简单,但真的正确吗?”牛建伟抛出这个问题后,大家都沉默了。

高数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尤其对概念要仔细推敲,才能从专业角度解决问题。牛建伟耐心地向大家解释:“定义中说明函数的极限是正无穷时,我们取了一个任意正数,但其实我们是不知道这个数是否是函数能够取到的。也许有同学会问,为什么不能把假设的数取得大大的呢?那么我就想反问一下,在数学里面多大才算大?是1万还是1亿?这种思维是非常不严谨的。所以,这位同学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随后,牛建伟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在黑板上又答了一遍。

這道常见的函数题,牛建伟就讲了半个多小时。他带领大家重新温习了函数中的求值问题,并对有些概念和定义作出了深入解读。这种看起来很笨的方法,却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同龄人的身份又让彼此没了隔阂,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很快,课堂从起初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通过几次课的深入的交流与摸索,牛建伟发现大家学习高数的误区和问题主要是对定义的理解不透彻,这是基础不扎实造成的。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常常遵循高中时的学习模式,习惯了老师把答案完完整整、滴水不漏地写出来,一旦某道题稍稍省去一些步骤,就会接受无力,时间一长,窟窿就越来越大。牛建伟认为:“这其实是一种惰性思维,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动脑思考,才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针对这个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牛建伟经常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去推导演算,“有些题目看似很难,觉得无从下手,但如果肯动笔,勤动手就会慢慢有突破的。除此之外,还有些同学对解题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错了之后思维进入死胡同出不来。”在牛建伟看来,这些都源于不科学的学习方式。

牛建伟坦言,自己并不是高数学霸。高中时他身边有很多尖子生,平时随便做做题,考试就能得高分。他则在数学上花了很多时间,通过努力打牢了基础才慢慢提升成绩的。“能考进南开大学的同学基础都不差,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突破的。”

私下里,牛建伟也会和其他3位助教沟通,发现很多人认为学数学就是把基本概念背下来,然后狂刷题熟练解题就可以,这也是一个普遍的学习误区。“死记硬背不仅容易忘记,一旦遇到灵活多变的题就会不知所措,这是没完全理解数学概念造成的后果。”对于这种情况,牛建伟在讲题时不会一味解释高深的概念,而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经典问题和习题的讲解上,做到逐一解答,详细到每个步骤每个学生都理解弄通为止。

“我并不推崇题海战术,而是主张做有价值的经典题,这样才有助于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牛建伟认为,学习高数,基础很重要,尤其是大一学生更应该将基础打牢,针对自己的弱点在课后多花时间去深入思考钻研,才有利于今后其他科目的学习。

学霸当助教

1996年出生的牛建伟是南开大学数学学院伯苓班的一名学生。“伯苓班”是南开大学为培养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尖子生而设立的实验班。之所以能进伯苓班,是因为牛建伟数学的各项成绩都比较好,排名保持在专业前5%。在伯苓班,牛建伟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数学很迷人,学着学着就会让人上瘾,我觉得学数学很幸福!”

南开大学数学专业的考试大部分是演算分析题,这就要求学生在作答时一步步写出具体分析的思路,不能通过蒙题来投机取巧。牛建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注重点滴积累,并通过大量的反例来培养逆向思维,这样就算遇到难题也能很快打开思路。从大一到大四,牛建伟的数学专业课平均分一直保持在90分以上。为继续深入学习,不久前牛建伟还申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PHD,研究计算机数学方向。

然而,这件对牛建伟感到快乐的事情对不少学生来说却是梦魇。有学生觉得高数是硬着头皮才能去学的事情,有学生即使“勤学苦练”了还会挂科,还有的同学因基础不扎实,只能靠“背题”来应付考试……针对这些问题,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南开大学教务处成立了学习中心,尝试从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拔聘请优秀的助教,以朋辈帮扶的形式,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外辅导。首期帮扶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

牛建伟在南开大学公众号上看到这个公告后,立即提交了报名表。“我见过很多在高数方面有学习困难的学弟学妹,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跟不上,课下自学也没有办法把知识完全消化吸收,循环往复,最后就挂科了。”牛建伟希望通过助教身份与大家分享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与方法,助学弟学妹在专业方面更进一步,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经过筛选,牛建伟成为南开大学学习中心首批12位学生助教之一。

朋辈帮扶见成效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牛建伟也免不了遇到棘手的问题。有一次,一位同学向牛建伟请教一道题时,牛建伟没有立即解答出来,恰好班上另一位女生会做才临时解了围。事后,为避免类似的尴尬再次发生,牛建伟申请了微信公众号,让大家把遇到的问题集中上传,提前备课以保证上课效率。他也鼓励同学们把问题发到微信群里,互相参与讨论。如果大家讨论不出结果,他就會在群里做详细解答。虽然学习中心规定学生助教每周上课时间只有4个小时,但牛建伟在课下的线上答疑,花费的时间远比4个小时更多。

不同题目的不同解题方法,也能侧面能反映出同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在牛建伟的课上,时不时会有基础不错的同学前来,看看能否找到更巧妙的解题思路。针对这种情况,牛建伟就会分享自己一步步推导的思考过程,比如构造函数时增加一种条件,或者做分析题时假设其他一些情况,从多角度进行推敲等,引导对方慢慢打开思路,作出更好的解答。

经过一学期的帮扶,几个之前挂科的大二同学顺利通过了补考;一些原本成绩一般的同学,期末考试取得了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班里几位来自澳门的同学,经过牛建伟一对一的帮扶,也慢慢熟悉了大陆的课程体系,没有因为高数拖后腿。在南开大学教务处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留言里,还有许多学生提出建议,希望学校增加专业课的学业帮扶力度。

只求高分不可取

在班上,牛建伟发现除了“经典题”“常规题”之外,有些同学很喜欢研究一些“刁钻题”“神仙题”,在他看来,这有些本末倒置。“难题需要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去突破,学数学并不一定要解答出很多难题,考多高的分数,而是学到严谨的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才可以触类旁通,帮助学习物理、计算机等其他科目。”

牛建伟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学教学的目标始终是思维的培养。同样以高数为例,“如果能够尽量减少往年考试、书本、课外辅导书原题在大学考试中的重复率,并且适当删减技巧性过强的难题,加深对学生概念理解的考察,就能够避免高数考试一直以来的‘背题怪象,真正实现高等数学在大学基础课程中的教学价值。”

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牛建伟将继续担任高数助教,他打算把一周的4个小时拆分开来,变成每次2个小时的互动模式,少一些习题讲解,多一些答疑和讨论,这样更容易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帮助容易“学困生”们打通任督二脉。

团结人民 鼓舞士气

让学业困难的学生及时补齐课业,是帮扶课程开设的初衷。南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邵庆辉向我们表示:“成立学业指导中心不仅可以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学业帮扶,为师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也有利于形成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支撑。”

猜你喜欢

高树高数南开大学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高树标 暮色苍茫看劲松纸本水墨 140cmX280cm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新媒体视角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性分析
如何在高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好书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秋色寄高树》中国画
Un meilleur avenir pour les enf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