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才“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3-23汪小飞汪家龙汪辉煌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赛学院技能

汪小飞,汪家龙,汪辉煌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高等院校必须革新教育理念,改变育人模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导,适时调整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实现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行人才“专业+”改革培养模式,正是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过程中的自发性改革。本文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以“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相融合,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养成相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理念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试图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培养更具职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探索,为同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2]。

1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审视时代发展特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内涵[3]。对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来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实施,是调整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办学和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所谓“专业+”,其本质是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为抓手。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为三种。

1.1 专业+技能拓展,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该模式主要为了解决部分学生职业技能不强的问题。 开展技能性拓展课程,学生可在其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上,选择修读一定学分的技能性拓展课程,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大赛等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如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可以借助学校自身办学优势(原茶校与卫校),学习茶叶品鉴、茶道、茶文化以及护理、急救等知识,与其它学校所办类似专业错位发展。

1.2 专业+素质提升,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该模式主要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问题。开设涵盖理想信念、法律常识、社会公德、社会规范、礼貌礼仪、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等领域的素质提升课程、讲座等,同时将职业规范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专业+创新创业,激发创新创业精神

该模式主要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充分利用政府、行业、高校、网络等各类资源,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我院,“专业+”模式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实践平台的搭建与实践来实施。

2 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1 科学制定培养规格和整体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作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应主动适应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对特定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在注重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特别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的时代性和适应性。为此学院聘请了高校及企业单位等各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素质提升”、“专业+创新创业”,切实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具备以下特点:

2.1.1 设置复合课程组合。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把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构建面向应用、能力为重的教学体系,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如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打造“专业+电商”课程体系,除专业核心课外,还开设有电子商务、摄影技术等课程。力求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选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变迁能力,各类复合性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普适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5]。

2.1.2 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纳入了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中。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时数明显提高,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各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适宜的职业岗位(群),可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岗位对接,突出实践教学核心特点,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满足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需求。

2.1.3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依托互联网平台,采用网络课程方式,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覆盖全校学生。结合专业,分类施教,在实践教学中嵌入创业教育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网上创业》,在学生掌握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基础上,为学生将来创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2.2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更具职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学院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激励教师持续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

2.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出台《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进修培训管理暂行办法》、《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认定暂行办法》,鼓励、支持教师提升学历、进修培训、外出访学,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近三年来69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或“双师型”教师培训。

2.2.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引领双师型队伍健康发展。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发展,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每年一届的院级教师基本功比赛,评选“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升,2018年有36名教师分别获得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高、中、初级“双师型”教师资格,“双师型”比例明显提高。

2.2.3 增进行业交流合作,聘请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邀请企业(医院)一线有较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家参与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效地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学院建有兼职教师库,目前105名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入库,涵盖15个专业。

2.3 搭建实践平台,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平台是开展“专业+”改革,满足实践教学的基础。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整合政府、企业和校内资源,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践平台受益面。

2.3.1 成立实训分中心,科学布局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开放实验室。各系部均设有实验实训分中心,各分中心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较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6个,实验室、实训室70余间。 实验室、实训室及模拟工作岗位,拥有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部分实训室如护理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园林园艺苗圃等制定了实验室开放方案,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自我管理,加强练习,取得较好效果。

2.3.2 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满足多元化需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离不开校企融合,我院建有护理实训、茶叶生产加工两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建基地。此外依托基地项目建设,与黄山市人民医院、歙县人民医院等两家建成非直属附属医院,有黄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三家教学医院;与黄山润一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建设为园林专业实训基地;与黄山裁云雕刻文化有限公司建设为雕刻专业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充分满足了我校各专业学生在生产实习、实践训练、大赛集训备战等多元化需求。

2.3.3 创新合作模式,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践项目,多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电商专业和杭州计算机学校的乡村宝项目形成了校中厂的合作模式,以“双十一”电商大促为契机,企业安排项目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电商校内实战;雕刻专业引进木雕、砚雕、砖雕等非遗大师工作室,以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新工匠,开展技艺传承创新等活动;园林专业与润土园林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园林花卉基地,开展绿植租摆、园林绿化等专业实践实训;茶叶专业与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裕大茶社,打造茶文化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平台。

3 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3.1 优化实训项目,围绕专业,注重实效

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各专业尤其注重优化实训项目,围绕专业生动活泼开展教学,达到很好的实效。生工系园林专业采用提升校园绿化建设的方式对接课程内容,师生共同参与对校园各处苗木景观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以绿园、银杏林、实训楼、雕塑广场、教学楼、假山广场、陆羽雕塑广场、茶园、园林实训中心等为主体的校园景观功能区,营造了生态与人文相互交融的良好环境;医学系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训,分小组编排、情景话剧式考核等;工贸系采用了乡村宝实战训练,雕刻专业采用大师带学徒以完成作品方式等等,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调了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的对接。

3.2 强化技能考核,以考促学,证技合一

学院坚持毕业生“双证书”制,以考证为手段,提倡双证制、多证书制,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证促技能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目前建有专业的技能鉴定站,负责组织和培训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十分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技能鉴定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考促学,起到较好的效果。

3.3 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寻求突破

学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技能竞赛,有效推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目前,学院每年除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外,各系各专业举办的常规赛事有护理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及“中文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园艺技能大赛等,并以此为基础遴选选手参加省赛和国赛。通过院内比赛,以赛促学,深练内功,夯实基础,寻求突破。

3.4 开展社团活动,寓教于乐,协同育人

社团既有社会实践的因素,也有实践育人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特长的功能。在实际改革中实施课程社团化、课程综合化,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全过程立体化协同育人[4]。学院团委、系部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如创意点亮梦想,奋斗书写人生为主题的“展技艺,传文明”大型手工创意作品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第二课堂中。与此同时,护士节、导游风采大赛、经典诵读、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已成为各系部的品牌活动。图书馆开展的读书征文、读书分享会,各社团独立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定期发行的《百草文学》、《韵之书画》、《Original》等校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3.5 共享院系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学院系部各具特色,各系在专业建设中,借助其他系、部的师资力量、实验室及基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旅游系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依托生工系学习茶叶品鉴、茶道、茶文化方面知识,达到茶旅融合;从工贸系拓展学习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智慧黄山知识,适应“互联网+旅游”发展;从医学系学习护理、急救等知识,提升旅游急救处置技能。立足学院资源优势,提高旅游专业拓展能力,避免了与其它学校旅游类专业同质化现象,从而实现错位发展,满足黄山地区旅游发展需求及行业需求。

3.6 弘扬地方文化,挖掘资源,特色育人

学院依托徽州深厚文化底蕴,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中注重非遗特色,打造“专业+非遗”,不断加强与徽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对接,推动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播和研究,通过非遗传承人以“大师工作室”、“师徒制”、“企业见习”等形式参与人才培养。通过深化与非遗文化产业的结合,学院2017年和2018年两度入选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高校名单,该名单由国家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人社部共同审定,清华、北大等全国78所高校入选,我省仅我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了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又在服务黄山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学院特色办学的影响力。

4 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初显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在实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各系结合自身特点,做到“一系一策,一系一色,一系一尺”,各专业发展良好,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初显,特别是自2016年来取得了一定实效。

4.1 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自2016年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以来,通过考试学生数取得明显提升。具体为2016届1人,2017届7人,而2018届则有34名毕业生被录取到省内各本科院校,并有6名同学录取在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历史、汉语言文学等非原就读专业。体现出我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专业外技能拓展,综合素质较高的反映。

4.2 各级各类竞赛水平明显提升

2016年来学院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成绩稳步提升。2016年生工系刘书洋同学取得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一名;2017年学院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铜奖2项,省级技能大赛护理、物联网、茶文化创新、计算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项目比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2018年更有新的突破,工贸系田子祥团队在省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均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华东赛区获特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旅游系郑权、王波获分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一名、第二名,入选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参赛。近年来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并且部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进入国家级方阵,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发来贺电予以嘉奖。

4.3 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201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攀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年年都有新突破。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显示毕业生在职业素质评价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身体健康素质的优良情况普遍反映很好,特别是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学院就业工作的良好声誉,赢得了上级部门、社会的广泛赞誉,黄山电视台、黄山日报、黄山广播电视报等多家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5 结语

近年来学院积极顺应国家、省、市发展规划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探索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社会服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逐步形成特色。

猜你喜欢

大赛学院技能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初等教育学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画唇技能轻松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