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升本教学困境的反思及改革

2019-03-22陶玮李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本专科专升本专业

陶玮,李瑛

(巢湖学院,安徽合肥 238000)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不少专科学生希望继续求学,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家长也希望孩子提高学历促进就业。为满足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国家出台政策允许部分本科院校的部分专业针对专科学生开设专升本教育。而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不断关注和二胎政策开放,社会对幼师数量和质量需求都不断攀升。为此,很多高校借助学前教育本科资源开设学前教育专升本。然而在专升本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产生诸多困境,如学生态度不端正、专业认同低,这不仅给教师教学活动带来挑战,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教学的困境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帮助学前教育专升本教育走出教学困境。

1 学前教育专升本教学困境的反思

该研究以某二本院校2017 级学前教育专升本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此外还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任教师等进行了解收集信息。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发现,在学前教育专升本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本专科专业不衔接,学生学习困难

据统计,该校2017 级学前教育专升本学生共有80人,仅13 人在本专专业一致,2 人为小学教育,剩余65人均跨专业考入,专业涉及工、商、法等领域。本科和专科是不同的学历层次,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差距悬殊,即便是相同专业的学生进入本科学习都有一定难度,何况是跨专业学生,本专科专业知识存在严重“断层”现象[1]。很多学生靠考前突击识记,侥幸过关,但进入本科学习时对很多知识理解困难,消化能力不足。访谈中学生说道:“我以前不学这个,也没接触过教育学,报考专升本的时候才买的教材,就靠死记,考试管用,但现在学起来很费劲”。本专科专业不衔接,生源差别大,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对很多术语陌生,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课堂上与教师无法产生共鸣,师生缺乏有效互动,教学过程进展难度大,效果不佳[2]。

1.2 为升学而升学,专业认同感低

专升本平台为专科生提供了继续教育机会。与高考、考研相比,专升本规定,每名专科生仅限毕业当年报考,少数学校限专业。这使专科生会优先考虑限制少、把握大的学校和专业。在访谈中发现,学生选择“学前教育”的理由有:简单易考;好就业;学校离家近;听家人意见;提升学历。当被问及个人意愿时,鲜有学生因为喜欢而选择。当真正进入本科后发现,该专业所学内容非常多,既有理论课又有技能课,学习难度和压力大大超过预期。学生均表示:“这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刚学习钢琴时觉得好玩,时间久了就好烦,根本学不会。”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造成心理落差,厌学情绪产生,导致学生参与度低,逃课旷课现象滋生。

1.3 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规划

未来职业规划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问及学生今后就业有何打算时,仅25%学生明确表示毕业会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75%的学生则表示不确定;对“不确定”学生进一步调查,有7 名学生表示会考研,以便今后找工作时有更多选择;2 人选择销售工作;13 人表示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其余36 人表示想考“小学教师”、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两年学制期间,课程多,课业繁重,学生还要考教师资格证、考四六级等。而入学不久又将面临就业问题,很多学生缺乏合理定位和规划,不去了解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对就业的重要性,而是盲目地选择参加公务员、研究生考试,把大量精力投入各种考试准备中,对于职责内课程持应付态度。这些行为都导致学生课堂表现不佳。

1.4 招生门槛低,生源质量整体下滑

招生门槛低也是教学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虽说专升本相当于高考,但难度远远低于高考:考生科目为政治、语文和专业课,专业课满分150 分数,最低分数限60 分;报考资格审核不严,招生学校按专业所属学科大类进行审查,专业限制低。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笔试内容与进校所学差距较大,考核筛选出的知识能力强与幼教所需的技能方向出入大。

1.5 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效果不佳

自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按规定本科专业连续招生满三年可以申报专升本,所以学前教育专升本设立时间很短。学前教育本科和专升本同时招生,需要招聘大量新教师,而生师比依然高于国家1:18 的规定。教师数量不足和师资队伍年轻化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第一,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少时间备课和观摩学习,难以组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第二,教师未能很好进行学情分析,套用本科生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未照顾到专升本学生的情况。第三,新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幼教一线工作经验,教学内容枯燥抽象,导致教学效果差而使学生厌学。

2 学前教育专升本教学困境的改革探讨

2.1 提供专升本报考咨询服务

报考专升本时专科学多是盲目、无助的,尽管社会上有一些机构会提供咨询服务,但他们对高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了解有限,多从自身利益以“如何选择考上几率大”服务学生,造成很多学生在专业认知和选择上出现偏差。因此,各专科学校应与本科院校进行沟通,共建专升本考试的咨询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开设专升本专业的院校不仅要借助平台介绍自己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情况,还要加大宣传,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方式进行答疑,让考生了解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选己所想选,选己所爱。这是摆脱教学困境的前提。

2.2 严把入门关,提高生源质量

严把招生门槛,提高生源质量,有利于本科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首先,对报考学生的专业进行限制,缩小至教育类相关专业,使“本科学习的内容是专科所学知识的延伸”[3]。其次,适当提高考试的难度和灵活性。现有考试类型主要是识记类,甄别能力低,可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应用能力题,加强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提高考试的选拔性;第三,将面试设为常规考核环节,通过与学生面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升学意愿与今后规划,重点选择学习态度端正、有意从事幼教工作的学生。

2.3 制定合理的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服务。学前教育专升本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为导向[4]。首先,在只招教育类专科生前提下,研究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做到本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贯通和自然衔接,针对性地加强专科阶段未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推行本专科课程学分互算机制,避免课程重复设置;其次,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幼教技能的培养,积累保教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最后,科学安排二年级学习任务,夯实专业基础;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严格监控实习质量,强化每个学生教学技能锻炼。

2.4 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高低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讲授法依然占主要地位,对学前教育而言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变注入式为启发式[5]。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园实例、社会热点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开展专业见习活动,园校合作。教师应充分利用见习机会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幼儿与幼儿园活动,针对性地安排见习、实习活动,真正做到“学做结合,以做促学、以学促教”[6]。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面对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学理化背景,高校应采取措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首先,高校应组建教学团队,合作围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展开讨论交流,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对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借鉴其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方式。其次,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现有教师存在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失衡现象,对实践能力要求突出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教师单纯依靠讲解方式教学难以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

3 结语

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帮助学前教育专升本教育走出教学困境。

猜你喜欢

本专科专升本专业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7.8%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报名本专科对应专业参考目录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本专科招生计划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