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思维训练 落地语文核心素养

2019-03-22

成才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老鼠爱因斯坦语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出现在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包括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抓手,“思维发展与提升”与“语言建构与运用”同存共进,这是因为“语言是思维得以实现的工具,是思维存在的形式和表达思维的形式。思维成果凭借语言记录、固定下来,又通过语言而得以表达和传播。”

但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课文内容学习,重语言品析,不太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伪思考:思维培养首先从能提问、会提问,爱思考、会思考开始。而在语文课上,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设疑不加指点、不做评价,往往囫囵相待,一概而过,看似积极、热闹的问题缺乏思考的价值。比如教学《我站在铁索桥上》时,教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如下:“是谁站在铁索桥上?”“我站在哪里?”“铁索桥是什么样的地方?”“我站在铁索桥上干什么?”

浅思考: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其理解层面较浅显,思考路径显单一,缺少宽度和深度。比如学完《滥竽充数》后,是让学生思考“假如南郭先生的朋友见到他,会怎么劝他”?还是“跑路的南郭先生会怎么想”?毋庸置疑,让南郭先生或执迷不悟继续蒙混度日,或通过自查自省幡然悔悟,都远比外人说教式的规劝更有价值。

泛思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太到位,以致学生泛泛思考不得要领。比如有教师将《伯牙断琴》中的“知音”等同于“朋友”,学生就很难理解伯牙绝弦的悲痛与决绝;有教师在习作指导课《我尊敬的人》中,忽略了“尊敬”的审题训练,将其等同于《我喜欢的人》,学生很难在主旨、选材和表达上进行反复的推敲琢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我反对学校必须直接教给学生日后可以马上用于生活中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想法……永远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获取专门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将内隐思维外显化

语言学家华生说:“思维的行为是内在的言语运动,思维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教师应该让学生内在的思维外显化,让无声的思维有声化。比如如何战胜凶恶的虎头鲨?《黑眼睛的大红鱼》中“小黑想啊想,想啊想”,可是他到底在想什么,在怎么想,文中只字未提,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机会:

①对自身而言,“个儿瘦小,游得又慢”是小红鱼们的弱点,如何能以弱变强,变慢为快?一只小红鱼没办法,几只小红鱼也起不了作用,只有集合大家的力量,“变成海里最大的鱼”,才能共同对付虎头鲨;

②小黑亲身领教过虎头鲨的凶恶,它知道硬碰硬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智慧地想办法,才能挽救大家的性命。

③对鲨鱼而言,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叫虎头鲨怕我们”?“大海里有许多奇妙的东西”给了小黑启发:只有虎头鲨没有见过的,才能真正唬得住凶恶的虎头鲨。于是,小黑的妙计便产生了——“海上出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黑眼睛的红鱼”,虎头鲨“弄不清这是什么鱼”,在它看来“这家伙一定很厉害吧”,只得纷纷逃走了。

像这样,启发学生学会想,练习说,将学生内隐的思维外显化,使思维过程可视、可说,能帮助学生反观思维路径是否清晰、准确、独特,促使学生语言表达有理有据,严谨充分。教学《科里亚的木匣》的“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教师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①是我没有将木匣埋好吗?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的“放、盖、踩、撒”等,判定这种可能性不成立;②是我挖木匣不够细心吗?引导学生联系第八自然段“挖呀,挖呀”“左边挖,右边挖”,判定这种可能性也不成立;③我和妈妈用同样的方法埋,用同样的方法挖,结果却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结果呢?科里亚在对定因和变因的分析中获得结论:造成不同结果的是妈妈的个子没变化,而“我”的个子有变化。个子变了,步子也会相应有变化。

将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逐一罗列,将文本内容进行前勾后联,将文本语言进行对照学习,将人物行为进行联系、对比思考,将人物情感与内心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将自己与文中人物结合起来,于分析、想象、揣摩、推理中经历一个思维的过程,内容理解、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等相机得到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二、将点状思维网状化

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其思维会历经从“点状思维——线性思维——网状思维”的发展过程。有研究表明,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思维结构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在网状思维(呈现结构化),后者在点状思维(碎片化)。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特质,有将学生思维“提质”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始终立于文本的理解和发现中,越来越有序,有力。

二是清晰定位校长的角色。校长有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个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对应的工作实践和主要职责。教育者的角色要求校长了解教育一线情况,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宏观指导;领导者的角色要对学校发展做成统筹规划,有一定的战略管理能力,对学校发展进行长远分析,规划学校的未来;管理者的角色要求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等进行全面的事务性管理。尽管教育部门加大了校长培训力度,但是在清晰定位校长的角色之后,校长更需要自身的努力,在不同角色中提升工作能力,实现自我减压。

比如《变成什么好》的课文中,小老鼠想让自己变成蝴蝶、乌龟、蜜蜂、蚂蚁、鸟儿、大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连点成线,将“点状思维”提升到“线性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小老鼠的思维推进过程,这样学生就会清晰准确理清六个动物的出场顺序,讲故事时就不会混乱。

明白故事起由:“我不想做老鼠了,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大家都不喜欢我”。

梳理故事过程: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知道小老鼠想变成什么,还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变。

①蝴蝶:小老鼠觉得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要变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漂亮的蝴蝶自然成为了他的首选。

②乌龟:在发现蝴蝶最大优点的同时,小老鼠还发现了蝴蝶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活不长久。于是长寿的乌龟成为了他的选择对象。

③蜜蜂、蚂蚁、鸟儿:小老鼠发现乌龟行动太慢,这样飞得快的蜜蜂自然取代了乌龟。而小老鼠不喜欢蜜蜂的忙碌生活,于是爬得快的小蚂蚁出现在小老鼠的脑海中。但蚂蚁个子太小,容易别人踩到,于是飞得快的小鸟取代了小蚂蚁。

⑤自己:大象个子太大,走不进自己的家。至此,小老鼠突然间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他有一个又舒服又安全的家。经过这番艰难的抉择,小老鼠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呢!”

认知感悟:从小老鼠想变成什么的“点状思维”到怎样一步步变的“线状思维”思维,小老鼠的思考点是从自身的缺点出发,找他人优点,发现他人缺点再选择,最后自我发现的过程。像这样连点成线,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有序的思维路径中学习有序表达,且有所感悟:原来,每个事物都有令人羡慕的一面,也有缺憾的一面。学习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从缺点出发看问题,就会越来越不快乐……

网状思维特质下的语言建构更有深度和力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联想,帮助学生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思维进程中,深化认知,触发新的认知。比如从《倔强的小红军》的三次“比”中有所感悟:①比体力:从“摆出、盯着、微微一笑”中揣摩小红军的思想活动,体会小红军具有超强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力;②同马比赛:从“倔强、挺”等词语中,体会小红军善于抓住对方心理进行有力说服;③比粮食:从“轻轻地拍了拍”“鼓鼓的”等细节,体会小红军年龄虽小,但相当的精明懂事,惹人怜爱。④将三次“比”联系起来思考:从小红军不上马、不要粮食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中,从他倔强的言语和行为里,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位将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他人,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大”人物形象。

三、将单向思维立体化

教师要避免学生沿着一个路径,循着一种思维方式进行单向思维,要鼓励、点拨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级进行多向思考,在相互的启发、点燃和碰撞冲击中互促共进,产生多元认知,形成立体的思维品质。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纪晓岚吟诗》的“用字绝妙”:

层面一:诗文对照感受“绝妙”:①紧扣诗中的“拍、呼、笑”与文中语段对应,感受纪晓岚用字精心、凝练,有画面感;②紧扣诗中的“江秋”二字与文中语段对应,感受事物丰富,色彩绚烂,意境优美;③将诗中一、二行和三、四行对应,从寥寥数笔中感受动与静的丰富画面。

层面二:古诗互惠体会“绝妙”:与(清)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进行比较:①从纪晓岚的 “一拍一呼复一笑”感受渔翁的快乐喜悦,从王士祯的“一曲高歌一樽酒”感到渔翁的潇洒;②从纪晓岚的“一人独占一江秋”的“占”感受时间、空间为我所有,景即人,人即景的高度融合,从王士祯的“一人独钓一江秋”的“钓”感受渔翁的萧瑟与孤寂,和主动寻乐独自寻乐的心境。

像这样,通过联系、对比等方式,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在理性建构立体思维的同时,使学生的语言丰满、生动、独具特色。比如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不同的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各不相同,在“父亲”眼中,爱因斯坦“伟大”,在小女孩眼中,爱因斯坦“古怪”,在爱因斯坦本人看来,自己相当“普通”。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伟大”中了解爱因斯坦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从不修边幅的“古怪”打扮和“古怪”行为里了解爱因斯坦对研究的高度专注,从自我评价的“普通”中了解爱因斯坦的平和与谦逊。将众人的认知联系起来,完成对爱因斯坦真实、准确、完整的了解与判断。

教学中,引导学生跟着小女孩逐步加深爱因斯坦的纵向了解,加强父亲和爱因斯坦本人认知的横向联系,在这纵横交错的交叉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的、开放的思维模式,这种最高级的思维模式能使问题思考得更清晰,事物的本质把握得更准确。

在阅读活动中,读者的语言力和思维力一定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学习,还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理解、分析、提炼、概括等的活动中,努力将文本的“言”“语”进行转化和内化,才能更深地领悟小黑的“智慧”,科利亚的“冷静”,历经小老鼠“讨厌自己——发现自己——喜欢自己”的快乐之旅,完成对爱因斯坦全面、立体的认知。学语言的同时强思维训练,能使学生的语言逐步得以完善,思维逐渐趋于成熟的。

猜你喜欢

小老鼠爱因斯坦语言
追逐小老鼠
语言是刀
爱因斯坦的梦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