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穿刺法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9-03-22廖文奔秦中科黄俊南

微创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双侧压缩性单侧

廖文奔 韦 蒙 王 志 秦中科 韦 森 黄俊南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柳州市 545100)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强度下降、骨量减少及骨脆性增高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方法,而标准双侧入路是PVP最常用的入路方式。近年来单侧穿刺入路逐渐开展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等优点,但有关单侧入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受到质疑[1]。本研究探讨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7例(89椎)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均≥60岁,病程均≤2周,均符合《实用骨科学》中有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2],且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精神异常或病理性骨折、爆裂性骨折、脊髓或神经根受损、伤椎椎体后壁不完整、恶性病变等情况。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侧组35例与双侧组32例,其中单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69.25±3.42)岁;胸椎20节,腰椎27节;伤后至手术时间(4.17±0.59)d。双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69.47±3.51)岁;胸椎18节,腰椎24节;伤后至手术时间(4.36±0.71)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部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单侧组: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责任椎体并标记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小尖刀刺破皮肤,穿刺过程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进行,穿刺针顺椎弓根方向并与矢状面呈10°~15°角向椎体进针,穿刺中适当调整进针方向与深度,当侧位透视下穿刺针针尖深入至椎体前1/3处、正位透视下针尖位于或稍越过中线位置处时,取出针芯,将预先调好的处于拔丝状态的适量骨水泥缓缓推入病椎椎体内,注入过程在透视下完成,如有渗漏立即停止注入,待骨水泥即将凝结时稍旋转穿刺针,在完全凝结后即可拔出穿刺针。常规处理伤口,常规抗感染治疗。(2)双侧组:行双侧穿刺PVP治疗,麻醉方法与手术操作同单侧组,先按单侧组操作方法从一侧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固化后再从另一侧注入骨水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时的腰背部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和责任椎体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均少于双侧组(均P<0.05),而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2.2 Cobb角度及责任椎体高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Cobb角及责任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度均小于治疗前,责任椎体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Cobb角及责任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及责任椎体高度 (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骨质疏松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在全球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有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出现骨质疏松的表现[3],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腰背痛、脊柱后凸及因脊髓受压导致相应的神经症状。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需要绝对卧床1个月以上,容易因长期卧床而造成骨量流失、坠积性肺炎、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效果不理想[4]。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微创术式,能有效缓解腰痛、稳定脊柱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较,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5]。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单侧穿刺入路还是双侧穿刺入路哪个疗效更优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均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但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等优点[6]。李健等[7]研究发现,单侧穿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照射次数少及费用低等优点,认为其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但也有学者认为单侧穿刺PVP容易造成骨水泥在病椎内的不均匀分布,长时间会因轴向压缩应力而引起脊柱向骨水泥灌注少的一侧倾斜,最终导致脊柱不稳[8]。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单侧组与双侧组Cobb角度均小于治疗前,责任椎体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Cobb角及责任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郭振鹏等[9]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单侧和双侧穿刺PVP均能获得较好的缓解疼痛效果、恢复伤椎的力学特征。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伴有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在长时间的俯卧位PVP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因受压而影响患者的心血管或呼吸循环,因此多数老年患者无法耐受较长时间的俯卧位PVP手术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均少于双侧组(均P<0.05),而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谭海涛等[10]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单侧穿刺PVP在手术时间上能减少因体位造成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更加受益。由于手术时间的缩短,患者术中受到X线照射的时间也相应缩短,降低了X线照射剂量,减少了由此受到的隐形损害,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单侧穿刺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取得与双侧穿刺PVP相近的临床效果,且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侧压缩性单侧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CONTENTS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