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9-03-22

微创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微创钢板切口

王 挺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市 473000)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成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1]。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如外侧“L”形切口置入钢板固定。由于跟骨结构较为复杂,骨结多,且在足弓中占有重要地位[2],故须确保处理得当,避免发生骨损伤、愈合畸形等并发症。为此,临床上常使用外侧“L”形切口置入钢板进行固定治疗,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逐渐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其治疗效果较好。本文以我院8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外侧“L”形切口治疗的42例为对照组,另42例接受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的患者为干预组。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1~58(43.61±3.35)岁;Sanders分型:Ⅱ型29例,Ⅲ型13例。干预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9~59(43.98±3.82)岁;Sanders分型:Ⅱ型31例,Ⅲ型11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跟骨节内骨折;无跟部、腿部手术史,无足部其他骨折,无踝部血管或组织神经病变,无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并自愿参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外侧“L”形切口治疗: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将钢板置入,实现固定治疗。术前做好相关准备,麻醉起效后于跟骨外踝上方约4 cm处行纵向切口;踝下约2.5 cm处的足底皮肤以及踝外侧皮肤进行120°的位置转折[3],直到第五跖骨的底部在跟外侧壁的位置。待完成切口操作后,对皮肤、组织进行剥离,使骨折部位、跟骰以及跟距等完全露出,对骨折处实施人工复位操作,促进Bohler角(跟骨结节关节角)的恢复。复位操作完成后,进行钢板置入操作,跟骨钢板的材质应当具有预弯良好的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尺寸合适,置入操作应当小心谨慎,与跟骨外侧的皮肤紧贴;若患者需要同时植入人工骨组织,须使用螺钉进行固定,清理伤口,随后进行缝合[4]。

1.2.2 干预组 行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术前做好相关准备,麻醉起效后,选择腓骨尖处进行入刀操作,沿跟骨前突进行切口操作,长度5~7 cm,使用锐性器具将皮肤及组织切开,使跟骨韧带与腓骨肌腱鞘均暴露出来[5],跟骨外侧壁定位切口止点,将皮肤与组织剥离,使骨折处充分暴露,并进行清理。使用克氏针进行关节复位操作,选用C型臂X线机观察患者情况,增加2~3枚克氏针进行固定操作,挤压跟骨处对关节面进行撬拨,适当调整高度[6],使用斯氏针进行牵引复位,使畸形骨折及时矫正。复位操作成功后,须进行钢板置入操作,跟骨钢板的材质应当具有预弯良好的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尺寸合适;若患者需要同时植入人工骨组织,须使用螺钉进行固定,清理伤口,随后进行缝合。

1.3 术后处理 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肢应当抬高30°,保持平卧体位,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术后2~3周可进行床下轻微肢体活动[7],术后9~12周使用拐杖负重走动,术后6个月内不可进行体力劳动。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足功能评分[8]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足功能评分:使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表对患者足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足功能越好[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x±s)

2.2 足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足功能评分均明显增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术前相比,*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外侧“L”形切口治疗为常见的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具有视野清晰、保留患侧与复位准确等特点,但由于剥离的组织范围较广,创伤较大,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切口开裂与钢板外露等[10],不利于患者预后。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微创手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研究表明[11-13],使用微创手术对跟骨骨折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比传统外侧“L”形切口更加显著,固定与复位更为准确,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在骨科治疗中有多种微创手术方式,如跗骨窦切口、外侧小切口与后侧小切口等,跗骨窦切口作为常用的一种骨科微创手术,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14]在跟骨外踝下方的跗骨窦处进行切开,切口较小,对软组织的伤害较小,同时使患侧充分暴露,有利于复位操作、置入操作与固定操作。在手术过程中,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不需进行跟距骨之间的韧带操作,可避免腓肠神经血管交叉现象的发生,对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干预组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对跟骨骨折患者使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足功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微创钢板切口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