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新生儿期唇腭裂PNAM矫治研究

2019-03-21张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完全性牙弓矫治器

张宇

唇腭裂是一种先天性颅面部畸形,常导致一系列相关畸形,三峡库区由于经济发展及受教育问题,婴幼儿唇腭裂早期矫治发展缓慢[1]。本研究采用PNAM矫治器进行早期矫治,阻止畸形进一步加重,同时尽量减少原来畸形及相关牙颌面的畸形[2],为以后患儿颌骨形态、牙弓形态、咬合功能恢复及整复手术提供有利条件,并探讨矫治方法与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三峡库区82例新生儿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82例唇腭裂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30 d,平均(18.8±2.1)d;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26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1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30 d,平均(18.6±2.2)d;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26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15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我院就诊的唇腭裂足月患儿,无相关重大器官器质性病变。(2)年龄最小6天,最大不超过30天。(3)唇腭裂部分分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双侧完全性唇腭裂[3]。

排除标准:(1)排除了重要脏器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2)排除家长未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儿[4]。

表1 比较两组矫治效果 (±s)

表1 比较两组矫治效果 (±s)

CA(mm2)观察组(n=41) 41.12±2.28 65.69±2.59 399.30±32.58 20.75±2.5810.99±2.27 4.84±1.42 9.81±2.41 10.19±2.18 422.60±66.14对照组(n=41) 39.32±1.51 69.90±6.40 466.02±83.16 13.17±3.13 4.22±1.95 2.72±1.65 3.07±1.59 4.20±2.88 268.98±60.15 t 值 4.214 6 3.904 4 4.783 3 11.965 6 14.485 6 6.235 7 14.947 4 10.618 6 11.002 7 P值 0.000 1 0.000 2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组别 AW(mm)AC(mm)PA(mm2)CPW(mm)CWA(mm)CWAS(mm)CWAH(mm)PMD(°)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未进行PNAM矫治,直接实施正畸手术治疗。观察组全程进行PNAM矫治,制作鼻-牙槽突矫治器,制作印模后,制作鼻撑,置于患儿口腔粘合,每月复查,按牙槽骨对接情况对鼻-牙槽突矫治器、鼻撑高度进行调整,至一期鼻唇整复术。

1.4 观察指标

观察内容:PNAM矫治前后分别测量以下数据,时间为初次矫治前和矫治结束后,矫治时间为5~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时间相同,后牙弓宽(AW)、牙弓周长(AC)、腭部面积(PA)、腭部裂隙宽(CPW)、牙槽突裂隙宽(CWA)、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CWAS)、水平向距离(CWAH)、前颌突倾斜度(PMD)、裂隙面积(CA)。对比分析经过PNAM矫治后各裂隙的改变情况[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现代术前正畸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治疗团队都应用了唇腭裂序列治疗。发展到1987年提出了被动矫形板拢裂上颌骨段,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对于鼻畸形矫治效果并不理想。唇腭裂患儿出生6周内至唇裂手术前,选择鼻支撑器矫治唇裂鼻畸形,支撑器固位要完整鼻底,不适用完全唇裂患儿。随后又研究出了术前鼻-牙槽塑型矫治器,矫治器可以对牙槽骨、鼻翼软骨起到塑型作用,可以缩窄牙槽突裂宽,帮助形成正常牙槽突的形态,帮助唇鼻软组织修复提供骨组织的支持。同时,对鼻小柱、鼻中隔形态也能起到重塑作用,我刚看客气倾斜矫正到直立接近中线,使鼻尖与鼻翼软骨对称性得以改善,提高两侧鼻孔对称性,弥补软组织牵拉延展,减少软组织的裂隙,从而减少术后的张力,还能减轻瘢痕影响。

研究发现,PNAM矫治治疗后,患儿腭部裂隙能明显缩小,通过缩小腭部裂隙,促进双侧腭板朝中线的生长[6]。腭部裂隙宽度患儿间各有差异,选择此处为测量指标是由于这个部位更利于测量,此处并不是腭部裂隙最宽处,本次研究中经过矫治发现,腭部裂隙明显缩小,而腭部裂隙缩小和矫治腭板阻挡舌体对边缘压迫会使双侧的腭板对中线生长和向后旋转相关。未经过PNAM矫治则会增加裂隙的宽度,这是由于舌体伸到裂隙造成的持续压迫裂隙边缘造成[7]。应用PNAM矫治前与非PNAM矫治患儿牙槽突裂隙宽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患儿舌体至裂隙会过大的压迫腭部中份,舌尖部压迫双侧牙槽突较小,对腭部裂隙宽进行测量能证明这一结论。对上颌结节间距离无差异可见新生儿双侧上颌结节间距比较稳定,表明PNAM矫治能塑形牙槽突,使中骨段以骨段后端作为支点,远中骨段则可以保持稳定。可见,通过减少牙槽突裂隙宽可以排齐裂隙骨段位置,保持牙弓趋于恢复正常。PNAM矫治后患儿牙槽突裂隙变化大多发生于治疗前几周[8],和矫治腭板组织面骨移动方向缓冲和进食等动作相关[9]。牙槽突裂隙宽缩小和PNAM矫治塑形牙槽突引起骨段后端作为支点发生内旋转、远中骨段会保持稳定等因素相关。3个月龄以前的患儿双侧上颌结节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间距,测定这个数值可以作为测量值[10],作为以上研究观点的证明。

研究人员认为,鼻-牙槽塑型治疗可以帮助缩窄牙槽突裂隙,指导患儿保持俯卧位睡眠能改变牙弓的形态,调整腭护板内侧面,帮助引导骨段生长。为唇部胶黏提供力量,使上唇与牙槽裂靠近,以此减少鼻底的宽度,还能减轻上唇和术前术后张力,从而起到减少手术部位疤痕的作用。这就可以有效避免二次牙槽植骨手术,也能减少患儿术后的疤痕。PNAM进行越早就会起到越好的矫治效果,可以取得明显的改善效果。在新生儿期为患儿应用PNAM矫治,可以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使患儿更利于喂养[11-12]。

综上,两组新生儿期唇腭裂患儿矫治效果表明,全程进行PNAM矫治可以为外科手术提供更好组织解剖结构,以此降低手术难度,已成为临床的重要辅助措施,具有明显优势,而且不会影响患儿的颌骨发育,保持鼻对称和唇部软组织形态,患儿矫治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唇腭裂患儿的畸形情况。

猜你喜欢

完全性牙弓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隐形MA与双板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错的临床疗效
微种植支抗对正畸拔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影响的研究
整平Spee曲线影响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
牙弓与基骨形态的相关研究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牙齿拔除治疗牙列拥挤前突对牙弓宽度的矫正效果探究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