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标准研究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专业知识人才

熊 欣

(贵州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大出版”概念,使编辑出版的学科外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行业层面来看,无论是高校还是编辑出版单位,在培养出版人才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帮助学生和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促进出版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一、出版行业人才培养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以往供需矛盾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方面之间的矛盾。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就迈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也由此获得了极大改善,这使得现代人对精神文化层面的生活需求标准随之逐步提升。从编辑出版领域来看,其矛盾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人民群众对于高水平、高品质出版物需求的标准在逐步增长。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虽然我国出版行业在发展规模上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之后,仍旧呈现出一种“大而不强”的特征表现。具体来讲:一是出版物在数量上虽然比较多,但是缺少精品出版物,使得出版单位的库存量处于一种居高不下的状态;二是编辑出版图书的品种和结构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编辑和校对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三是新兴出版行业现行的盈利模式不明确,使得其本身的发展前景也不是很明朗。以上各类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从出版大国朝着出版强国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作为国家形识形态“主力军”和生产精神文化类产品的重要“阵地”,出版业的发展也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华人智慧的关键社会责任。因此,在新的时代,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应当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自觉性、出版高质量的精品图书,促进优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立足于出版业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的本质,以“人才”这一核心资源作为支撑,根据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和要求,做好各项人才培养工作。

二、新时代培养出版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

(1)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出版观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已经被提升到同定国安邦、治国理政同等的高度上。出版从业人员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力军”,必须确保我党相关理论、政策制度和方针路线得到充分地贯彻落实,以便推动国家和党的各项事业都能够顺利推进,提升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就编辑出版工作来讲,其在舆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出版物的导向会对人民群众思想带来直接的影响。由于受到技术和资本带来的强力冲击,使得我国部分出版工作者的信念和理想缺失、社会责任感也有所降低,部分出版人员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知名度,而做出一些“哗众取宠”的行为。因此,在培养出版人才时,应当从出版人所担负的文化使命以及职业荣誉感出发,找准教育人、影响人的切入点,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新形势下出版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教育从业人员树立出版大局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识到出版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发挥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通过培训、培养机制帮助出版工作者构建自己的出版观,从根本上为出版工作的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就是讲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进行结合产生的一种具有实践性特征的观念。作为新时代出版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该观念为指导开展出版工作,从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进行学习、内化、体会和升华。自我党十八大召开以来,一系列有关我党新闻舆论的新思想、论断、观念、要求等也逐步提出,这些思想观念和论断不仅是我党对于舆论工作在新时期深刻的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针对新闻舆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的创新。

(2)奠定核心素质培养基础。就出版专业来讲,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学历人才却往往存在“学识”与“经验”不对等的情况,这决定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本位人才都属于稀缺型人才,对出版单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会产生直接影响。出版单位生产精神文化类产品的特质,使得理论素质和文化素质在出版行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中也具有较强的决定性与不可缺少性。信息时代的来临,技术更新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使得出版教育中,技术层面的教育就变得不可或缺。从高校和出版单位层面来看,编辑工作讲究“传、帮、带”,在培养出版人才的过程中,不能仅看到短期现实需求,而是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科学性的融合与有效连接,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来孵化出相应的理论,促进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出版人员专业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作用。对出版人才来讲,其需要具备的核心专业素养就是由专业知识、核心技能和思维构成的职业素养,这种素养可以帮助出版人员更好地适应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核心专业知识是由基本原理、专业必备知识和编辑工作经验组成;核心专业技能包含了书稿出版导向的把关、编辑校对专业知识、语言和写作水平、专业素质工具应用、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项技能;核心专业思维也包括了出版传播、审美、逻辑、用户和产品几种思维模式。

(3)培养人才的复合型能力。在培养出版人才此项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从处理专家型与全媒体人才关系层面入手。从现实层面来看,因为受到人才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物质条件二者的约束,精通各个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才”型人才是不存在的,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培养内容的要求上较为宽泛,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无法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在培养出版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全媒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的根本性特征,不要局限于单一型人才的培养,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后从培养人才媒体融合思维、了解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的规律和知识入手,确保出版行业中各类创造性活动能够顺利展开,从而打造出一支能够持续为出版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着重就专业思维、知识理论和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可以了解和掌握一门或者是一门以上非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此外,在培养具有复合型能力人才的过程中,应当从专业领域的角度出发,搭建起出版人才在自身发展中需要的融合型专业知识系统,构建起媒体融合的实践平台,以便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对出版人才的融合思维进行锻炼,达成培养出版人才的目标。

(4) 培养人才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传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出版社中的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直接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出版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新技术应用的能力也开始逐步上升到了出版人才核心能力的领域中,大数据、知识付费、可视化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各项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出版领域之中。这样一来,传统出版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技术层面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现代出版人才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且新技术中相应知识技能的地位也变得愈发无法被撼动。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将产学研的协同创新进行充分的贯彻落实,借助产业的前沿力量,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来临,使得出版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同所有其他文化产业一样,数字时代下的出版产业对大传媒概念指导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新媒体逐步涌现的浪潮中,相关学校和单位在培养出版人才时,应当从文化产业中获得较多的创意,从培养出版人员文化底蕴的层面入手,通过提升其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方式,促进出版产业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专业知识人才
人才云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国最美的书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