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技术 创新形式
——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出新出彩

2019-03-20王永帅常方圆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受众

王永帅 常方圆

(1.河北日报全媒体新闻编辑部 2.河北日报出版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随着互联网成为现代人生活中越来越密不可分的一部分,4K、5G、AR、AI等互联网技术也影响不断影响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形式,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大媒体比技术、拼创意,令两会报道出新出彩。

照相机、摄像机、VR全景相机、智能AR眼镜……两会报道现场,记者们的采访设备五花八门,而这背后则是报道形态的多元化。从网页专题报道、大型全景式直播,到内容详实的数据新闻、不断刷屏的“爆款”H5、时下年轻人中颇受欢迎的Vlog,再到5G客户终端设备与VR全景相机相给受众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高清体验……依托新技术手段,今年两会报道中“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发布”成为常态,打通网上网下,连接会内会外,新颖、丰富、创新的报道形式,给受众提供着越来越优质的两会新闻服务。

一、技术革新,深度融合

(一)5G、4K来了,VR、AR升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部分代表委员驻地等区域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5G千兆的上网体验,可将大会现场的超高清视频等信息,几乎“同时”传递给互联网用户,这为新闻信息有效传输提供了基础,为媒体创新报道提供了可能。

今年两会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实现了5G+4K+VR超高清直播,通过其精心打造的“独家V观”、VR全景等时政类融媒体产品传递两会声音,点击和阅读收看量屡创新高。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首次进行了5G+VR直播,观众可通过手机客户端720度实时收看两会盛况。央视网将VR全景技术贯穿于两会全程报道,集VR视频、Vlog、VR图集等多样态形式为一体,让网友沉浸式体验两会现场。如,央视网《VR Vlog丨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打破了传统视角,以快慢相间的移动延时画面和创意转场特效呈现出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忙碌的场景,为受众带来了一条有临场感的两会新闻播报。人民网人民视频在其客户端中推出AR功能,点击客户端中AR图标,扫描《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相关配图,即可在手机上看到现场实况、注释信息等,借助AR技术,扩宽了传统媒体的报道范围。

(二)AI应用远超以往

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不仅是会上代表委员聚焦的一大热点,也与媒体两会报道擦出了火花。

新华社全球首位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正式上岗参与两会报道,2019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报道由“新小萌”播报,当天浏览量即突破百万。在“新小萌上两会”的系列新闻节目中,AI合成女主播配合前方现场视频、图片等多种素材,进行了准确无误的播报,让观众眼前一亮。除了“新小萌”,还有《光明日报》、光明网联合开发的AI虚拟主播“小明”,可以播报“光明政论”。此外,梅地亚中心专门为两会报道服务的AI记者助理“小白”,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口音,不仅可以总结大会热点资讯,还可以同记者进行交流,全天候为记者服务。人民网AI机器人也进驻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在现场身兼引导员、报道助手两职。

二、创新形式,生动鲜活

(一)可视化数据新闻成熟发展

数据新闻由精确新闻和计算机辅助报道发展而来,是基于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呈现的新闻工作方式,其报道逻辑由数据分析结果驱动,以可视化为主要的呈现方式,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产生发展的。近年来,数据新闻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发展日趋成熟。

两会涉及大量数据信息,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两高”报告发布等,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单纯依靠文字进行报道不利于受众把握重点,且容易造成受众的阅读疲劳。数据新闻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可视化,用直观的图片或动画使内容简洁明了,凭此优势,数据新闻几乎在每家媒体的报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如,中国网发布《2019全国两会大数据日报》,基于网媒站点、微博账号、微信公号、论坛(贴吧)、APP等信息大数据进行筛选采集,设置不同维度,开发数据模型,围绕两会热点,发布图文分析报告,直击热点、内容丰富。

从发布平台来看,两会数据新闻主要通过网络发布,且多为网站+“两微一端”全覆盖,除设置专门栏目单独发布外,数据新闻也经常融入常规报道中,在传统报纸、电视新闻中,数据新闻虽受版面、报道时长等限制不是“主角”,却也能为传统报道形式添彩。

值得注意的是,两会数据新闻数量虽多,有些却质量不精。数据新闻并不简单的等于图示图表,目前发布的许多数据新闻仍只是数据的简单罗列,缺少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二)H5交互报道比拼创意表达

同可视化数据新闻一样,将H5交互融媒技术融入新闻报道也并非新鲜事了。H5可包含图文、音视频、全景、直播等多种形式,可叠加手写识别、小游戏等技术手段,交互性强,丰富的H5应用场景可满足多种需求。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今年两会报道中,H5成为各大媒体比拼创意表达的竞赛场。

两会预热H5《喂,你好吗?》模拟微信视频通话,通过随机拨打电话和陌生人视频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用户用手操控笔,以简笔画加配音方式讲述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变化的《盘他!看看一根线能盘出啥》;模拟打印账单,展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2019年政府KPI》……今年两会,人民日报多款H5产品刷屏朋友圈,有趣的表现形式让来自主流媒体的声音同样受欢迎。

此外,两会H5报道中,许多媒体选择运用专题系列报道形式,使新闻生产模版化、栏目化,在实现报道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提高发稿效率。

(三)Vlog报道,时尚个性

随着微视频的普及与流行,主流媒体也在不断探索利用微视频进行两会新闻报道。2019年,备受时下年轻人喜爱的Volg形式也频频出现在全国两会报道中。Vlog是Video Blog的缩写,即视频博客,多用来记录作者的个人日常生活。今年两会,来自各大媒体的一批年轻记者,以自己的第一视角,记录采访过程中的趣闻趣事、精彩瞬间,风格清新,个性十足,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日报“小彭的两会Vlog”系列共5篇,推出后收获了许多网友的好评。“第一次参加两会报道,怎样穿才显得既正式又得体?”“两会茫茫人海中,怎样锁定自己的采访对象?”……“小彭的两会Vlog”记录的内容,轻松明快的剪辑方式,都与时政新闻严肃、刻板的形象反差极大,却因其真实、充满个人特色牢牢吸引了网友们的注意力,拉进了两会报道者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挖掘不尽的新闻富矿。近几年,两会报道中的媒体产品借力新技术、拓展新形式,推陈出新,不断发展。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互联网新技术快速迭代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唯有不断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才能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