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突围和转变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景别平民影视

林 玲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影视文化由于新媒体快速便捷高效的传播特性,慢慢改变了原先在传统媒体中的创作方式,这种改变不是标新立异地反其道而行之,也不是对过去创作的简单覆盖或代替,而是在表达上既有承袭又有舍弃,在内容上既有主流文化又有小众人群的关注,在传播价值上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探索,也有对后现代的创新和追求,这种变化带给了受众新的审美体验。本文将从艺术创作和审美倾向这两个角度阐释影视文化在新媒体中的突围和转变,希望对新媒体影视创作者有所借鉴。

一、新媒体影视文化艺术创作的突围

(一)脚本编写

影视文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镜头脚本的编写,编剧用影视的思维方式设计镜头,设计分镜脚本,再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影视的镜头脚本是影视制作的基础,是将编写的文字和即将拍摄的画面嫁接起来,然后由导演进行再创作。传统媒体的影视文化在叙事结构上是完整的,有一定的艺术规则,而新媒体影视的叙事结构是不完整的,比较零散,往往通过片段式叙事话语去展现,像是将系统的叙事结构解构化,只展现其中一小部分,有些新媒体影视还将其完全碎片化。例如《万万没想到》,用具有代表性的类似影视话语,反复地出现在不同的叙事场景中,以达到喜剧的效果。

(二)演员的表演

演员的表演也是影视艺术的元素之一,新媒体影视表演也颠覆了传统影视的艺术标准。传统电影的演员需要有扎实的表演基础,而新媒体影视不是依靠具有表演力的演员吸引受众眼球,因此大多演员不是专业的科班出身,在传达影视话语时并不需要他们精湛的表演功底,只需要按照真实生活现状去表现即可,所以新媒体电影中演员都很真实,有些类似台湾导演侯孝贤和蔡明亮在使用长镜头时的拍摄手法,这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叙事方式

影视文化通过镜头表达信息和观点,影视镜头注重的是用非常规的视角突显艺术的设计感,是影视视听语言的应用,没有镜头就没有画面,影视也无从谈起。影视是在传统媒体中诞生和发展的,镜头通常的表现形式是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三种,但新媒体影视往往更多的只是叙事蒙太奇,以叙述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故事发展的经过。新媒体影视作品因为时长短小,更适合用简洁明了的叙事蒙太奇方式,让受众在观看后即能明白故事的始末,而不适宜用更加复杂的蒙太奇表现形式。

(四)镜头的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包含视觉和听觉两个艺术表现层面。视觉包括构图、景别、运动方式、角度、景深、颜色、光线,听觉包括人声、音效、音乐。新媒体影视在部分视听语言的表达上相较于传统影视有所变化。

1.画面与构图

当受众欣赏影视作品时,最先看到的是画面。法国剧作家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阐述了画面对于影视的重要性,他说,电影画面是“一种具有形象价值的具体现实”,是“具有感染价值的美学现实”,是“一种有含义的感知现实”。影视画面是对客观场景的再现,同时它也蕴含着导演的主观思想,因此如何构图,成为了影视画面艺术价值的关键点。新媒体影视构图分为两种,一种是和传统影视的宽屏一致的构图方式,另一种是适应新媒体传播载体的纵向窄屏的画面,在构图上主要以对称构图、黄金分割线构图、封闭式和开放式构图为主。

2.景别

在传统影视中一般涵盖了各种景别方式,以展现不同的场景和故事情节。而新媒体影视受到传播载体屏幕的限制和新媒体短频快传播节奏的影响,影视作品既要适合在大屏幕上播放,也要适合在例如手机等小屏幕上播放,同时影视作品时长较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或展现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这就需要让受众能清楚地观赏和明白地领会,因此近景和特写这两种景别在新媒体影视构图中运用最多,这两种景别既适合大屏幕更适合小屏幕,同时也最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受众在短时间内有最直接的感受,明白影视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内容和观念。

3.镜头运动

传统影视的画面运动方式较为丰富和复杂,包含推、拉、摇、移、跟、升、降、甩八种。而新媒体影视的镜头运动很特殊,多采用固定的镜头画面,几乎没有运动方式,相较于传统影视画面更为简单,镜头一个接一个跳跃地变换,画面与画面之间没有运动衔接,缺乏连贯性,但画面表现却非常紧凑,吸引受众眼球,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自己脑补缺失的镜头运动,也因而给受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受众有了更多脑补画面的观影乐趣。

4.拍摄角度

在新媒体影视作品中,结合近景和特写的景别,以及跳跃的镜头运动方式,在拍摄角度上多采用正面拍摄的方式,比较直接明了地表达所要传达的故事内容。当然,为了营造某种影视艺术氛围,在新媒体影视中也有仰拍和俯拍的方式,但运用较少。

二、新媒体影视审美倾向的转变

美国哲学家奥尔德里奇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指出,艺术的审美再现产生过程,并不像镜子一样被动刻板的再现于脑海,而是经过对艺术作品内容和题材的再加工的重新显现。根据笔者几年的调研和亲自实践,发现新媒体影视较传统媒体有三点审美倾向的转变。

(一)平民文化

传统影视文化是由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创作团队,经过编剧、策划、表演、拍摄、制作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产生的,有明确的分工,连一个道具、一件服饰、一个场景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专业的艺术设计。而新媒体影视有别于阳春白雪,它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主流文化,而是一种流传在民间的没有特定标准和规划的文化现象,它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具有平民化特征。平民化,即普通化、世俗化,它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一种表现倾向。平民文化即大众文化,具有平民的精神、平民性的品格、平民的世俗性等特点,所以,有学者认为平民文化就是草根文化、世俗文化、民间文化。而新媒体影视从诞生起就带有鲜明的平民文化特征,由广大的草根参与制作,不走传统影视美学的路线,形成了通俗易懂的世俗文化,成为广大群众跟风的艺术样式。

新媒体影视文化的平民审美趣味表现有三点。第一,只要有制作影视兴趣的人,就可以尝试写剧本、做导演、做演员、做摄影、做后期,一个小团队就可以完成一部新媒体影视短剧,作品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第二,新媒体影视或许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不是饕餮盛宴,但是却通俗易懂,在民间广泛流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欣赏。第三,能让更多的观众参与互动,既包括观众之间的互动,也包括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互动。第四,由于新媒体影视的创作者来自民间,带有更多社会底层生活动态观察,所以影视题材更加地贴近平民话题。

(二)娱乐文化

美国学者波兹曼认为,受众想要接收的是动感的画面,稍纵即逝但却五彩斑斓。新媒体影视碎片化、快速化的性质正好能迎合受众对视觉快感的需求,因此新媒体影视在大众传播中越来越娱乐化。新媒体的发展,只要受众愿意接收,每天都能看到成千上万条影视短片,这些短视频在叙事结构上并不具有连贯性,甚至制作简单,不同于在传统影视里的视听造型所带来的感官体验,这些小投入、小制作、小场面,却能带来更多世俗化的笑点,让受众生活在超真实的娱乐化世界,他们不需要理性的思考,逃避了现实,放弃了使命,疏离了责任,心甘情愿地成为眼睛和耳朵的奴隶,沉浸在新媒体影视“刷屏”的快感中。

(三)消费文化

新媒体时代也是商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大量高度视像化的影视文化应运而生。为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以世俗审美趣味取代了纯粹理性的审美取向,新媒体影视受众消弭了个体意识和批判理性。新媒体影视通过诱导性的画面,逐渐削弱了受众固有的审美鉴赏力,个性化的自由精神逐渐丧失。

三、结语

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影视文化以其独特的创作特征和审美倾向产生于大众视野。影视文化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全面发展,发挥其传播价值和艺术价值,营造一个良好的影视文化环境,这是影视人共同的思考。

猜你喜欢

景别平民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影视风起
精神的自由,人性的桎梏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影视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