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研究

2019-03-20吴青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建设

王 焱 吴青林

(1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2汉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1 引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培养的任务和途径。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战略举措的提出,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1,2]。

2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平台是一个全开放、分层次的平台,通过开放性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与市场需求接轨[3,4]。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对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定位、资金投入等原因导致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与部属高校建设存在很大的差距。

2.1 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还没有引起地方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部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没有真正发挥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当前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主要依附于就业指导部门和学工部门,缺少专门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具有系统化的特点,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2.2 与市场结合不紧密。当前地方高校的创业园区或孵化园区没有真正实现项目孵化,发挥作用有限,其它一些创新创业平台也存在类似问题。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过程中,没有深入调研大学生的群体创新创业意愿及市场需求,平台建设定位不准确,平台面向的对象仅仅是少数优秀大学生,导致平台资源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

2.3 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资源重复建设,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教学系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协调与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没有准确的把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规律,通常重视创新创业平台硬件建设,忽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需要通过统一规划创新创业平台,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常态化、系统化、整合化融入到教育理念中,形成有特色的实践教育模式。

3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思路是与传统的专业教育相融合,系统的提高地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以素质教育为基准点,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建构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促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5]。3.1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功能定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是地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创业平台的功能定位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将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功能、科研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建立开放式实践环境,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2 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结构。创新创业平台以“改革教育理念,遵循市场规律,明确平台定位,突出创新思想”为改革主线,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创业创新平台体系结构。“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平台面向的对象不再是极少部分精英学生,而是全校所有的师生,以提高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任务。在政府部门、企事部单位、地方高校共同合作的前提下,依托于常规的专业教育优势,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化、多元化、层次化,其创新创业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结构

3.3 创新创业平台硬件和软件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硬件建设是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主要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硬件设施,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地方高校在建设硬件平台时应考虑平台的利用效率,与市场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其功能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软件建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软件平台本身不具备实体形态,是创新创业平台的内涵特征,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4 创新创业平台的运行管理。创新创业平台面向的学生范围广泛,涉及的项目繁多,并且部分项目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对创新创业平台进行有效管理是确保平台畅通运行的保障。地方高校应制定创新创业平台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条件保障、合作机制等,实验平台采取多层次、多角色的管理方式,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审机制,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真正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共赢。

4 提高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水平的策略

4.1 突显创新观念,积极有序推动平台建设。“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强调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注重创设大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大学生将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以培养地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重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引导地方大学生自主探索利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4.2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平台监管。地方高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在创新创业教学组织、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效果评价等方面制订相关制度,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确保创新创业平台有序运行,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跟踪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科学合理的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提供多元化的实践锻炼平台。

4.3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能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系统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提升传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品味和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体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开展多层次创新创业实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4.4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多元化的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强调的是实践性,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多元化的平台。地方高校应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与校企共建、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全面推动校校共建、校企共建,努力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区域高校间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高校创新创业平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地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便利条件,推动创新创业平台的可持续性发展。

4.5 发挥互联网+优势,建设“线下+线上”的创新创业平台。整合全校教育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推行“线下+线上”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提高地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线下资源和线上资源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线上虚拟仿真中心,学生可以利用终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大学生从“知识课堂”走向“能力课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5 小结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和企业联系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创业创新实践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人才培育功能,让每个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建设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