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 “四个农业”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2019-03-20武立茜李晓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

武立茜 李晓丽

(平乡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平乡 054500)

坚持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做强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针。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促进了农业的长足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各类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但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因此我国远不是农业强国。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十二连丰,使农业生产出现结构性矛盾,有些农产品供大于求,造成农民丰产不丰收,受国内粮食产量、进口粮食产品量、国家库存量三量齐增影响,结构性问题越来越多,出现了粮食生产结构性过剩,如玉米,国家库存积压严重,玉米面积较大,造成玉米价格下滑幅度大,谷贱伤农,影响农民增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从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四个方面着手,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影响 “四个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在现阶段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农村土地的确权使得农民对土地更加重视。人多地少的矛盾,造成农户不愿流转土地,一家一户开展农业生产仍是主流,为农业现代化、新技术推广应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带来不便。

1.2 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粮食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季节性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平乡县为例,该县年农业灌溉面积70万亩以上,亩均用水量60 m3左右。小麦面积26.5万亩,一般年份浇水4次,灌溉面积100万亩次以上,年灌溉用水量6 000 m3以上;玉米面积25万亩,一般年份浇水3次,灌溉面积75万亩次以上,年灌溉用水量4 500万m3以上;其他农作物灌溉用水约3 760万m3。全县农作物年需水量14 260万m3,其中约8 400万m3是抽取地下水。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新技术成果在试验示范阶段做的较好,但在推广应用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产量难度较大,改善品质不如提高产量直观,个别农民对采用新技术不积极;另外一个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化,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弱妇孺从事农业生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较差。

1.4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标准化生产、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财政资金支持或政策落实方面仍显不足。

1.5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乡村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短板。

2 发展对策

2.1 多措并举,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宣传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提高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提供专业服务。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格局。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青年农民回乡开展农业创业,大力培育青年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规范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留下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年人开展农业生产。

2.2 多措并举,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采取季节性休耕、推广节水品种、旱作雨养等多种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3 整合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整合普惠式惠农资金,向现代农业园区、规模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从撒芝麻盐到重点支持,提高国家资金投入产出比。在整合资金的同时,提高资金支持额度,打破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

2.4 试验示范,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作用,大力开展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应用农业新技术成果,让农民亲眼目睹科技带来的实惠和依靠科技致富的事实,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5 强化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工作能力,保障工作效率。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大局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和自学,掌握农业新技术,提高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水平,在实际推广时做到会讲解、会指导、会排难、会现场示范,促进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6 依托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农业通讯技术,开展农技推广云平台建设,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平台,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农民进行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情、突发事件等信息的采集、上传,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率。搭建“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台,利用手机短信传播高效、便捷、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将各项管控措施和先进技术通过短信方式及时发送到农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等手上,方便技术指导员将各项技术措施及时传达给农户,为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可靠的农业信息开辟新渠道,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和技术措施应用率、普及率。

2.7 广泛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的主要途径,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必须做好三点: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改过去只在农闲培训为将培训工作贯穿到各个生产环节。针对每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实时培训,同时培训与指导相结合,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鼓励他们从动手中学,从经验中学,农民之间互相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认识和种植技能的目的,提高培训实效。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急需的新技术,也要有市场信息和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达到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的目的。三是做好宣传引导。和农民交知心朋友,让广大农民从“等服务”向“要服务”转变,使群众不断增强接受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自觉性,从而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倾向。

猜你喜欢

农民科技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