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动力学在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2019-03-20余尤骋吴耀宇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子系统动力学生态农业

余尤骋,吴耀宇,王 炜

(1.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1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现状及意义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是当今旅游的新风尚,它将农业与旅游、工作与休闲进行有机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形态,主要依靠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林、牧、副、渔为旅游资源而开发形成的旅游产品,提供传统的农家特色服务。开展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既能够使游客享受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体验在田间劳作的喜悦,又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1]。近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作用下,都市生态农业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农业旅游却面临着“乡土性”不足、工业化产品形式盲目引入、生态环境遭破坏、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受干扰而导致的参与度不高,以及同质化等问题。本研究认为,造成诸如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科学、合理的旅游地规划,而规划的前提是对现有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资源的评价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外对于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较早,主要运用旅行费用法(TCM)、定价模型法(HPM)以及条件价值评估法(CVM)[2]。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以上何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都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旅行费用法是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研究方法,但样本存在的误差率及多目的地间费用分成的复杂性,无疑削弱了评价指标的真实性。定价模型法以旅游者偏好与效用为基础,诠释影响资源价值的众多因素,但通常重视各评价因子间的影响效果及强度,而忽略了评价指标间也存在着阻抑及反馈效果。条件价值评价法是目前在生态经济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环境影响下的价值问题,但考虑到问卷对象在认知上的差异,因此,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及信度方面有待提高。我国对于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是现代旅游新形式,对地方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反馈理论,主要用于城市发展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其特点是通过构造相应的模型,对复杂的系统结构及动态变化做出直观的显示[5]。与以往的评价方式相比,该方式具有系统性特征。本研究考虑了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指标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性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导致的供需关系动态变化特征,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将自然学科理论与社会学科研究相结合,旨在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学科发展,扩大研究领域。

2 系统动力学在都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通过整理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以及动力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方面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所含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引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问题,使用数据来直观地表示评价指标的影响性[6]。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中,资源价值是核心吸引力,生态环境是基础,农业因素是固有特色,社区参与是内在条件,都市功能是发展背景,地域属性是区域特征,开发条件是促进因素[7-10]。因此,本研究在充分考虑系统模型构成的合理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资源价值、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社区参与、都市功能、地域特征和开发条件构建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是相互独立、密切联系,且相互作用的。

2.1 资源价值子系统

旅游资源是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资源的观赏性、体验性、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规模的大小、知名度的高低都会反映资源价值的大小。优异的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反之,品质较差、价值较小的资源将导致游客数量减少,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在旅游过程中,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资源可能会相应地减少,在资源减少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游客减少。因此,在资源价值的评价系统中存在因果关系和反馈关系,其分别如下:

(1)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资源价值——旅客人数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都市旅游财政收入增加——农业旅游景点面积;

(2)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资源价值——旅客人数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旅游接待人数——人均旅游面积减少——景区资源减少。

2.2 生态环境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生态环境容量、区域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及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都决定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发展,但是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生态环境必然被破坏,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入必定增加,经济效益也将下降。得出生态环境子系统中有3个因果关系,最后一个负反馈的关系:

(1)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农林水利与环境保护支出——农业旅游景点面积;

(2)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业旅游景点面积;

(3)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旅游业投资——农业旅游接待人数——人均面积旅游接待人数——环境污染——农业旅游景点面积。

2.3 农业生产条件子系统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和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农业是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固有特色,在对都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过程中,地域农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必不可少。生产条件越优越、先进,对发展越有利。在农业生产条件子系统中,存在着一个负反馈的关系:

农业生产条件——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业上财政投入——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收入。

2.4 社区参与子系统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参与,社区居民的开发创造意识、参与程度以及对旅客的热情程度直接影响开展程度。社区的参与度在都市生态旅游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社区参与子系统中,存在两个因果关系:

(1)社区参与度——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区生活水平——农业收入;

(2)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旅游业投资——旅游餐饮服务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社区居民和旅游者满意度——农业收入。

2.5 都市功能子系统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是以都市的经济背景、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都市的影响力以及辐射功能对农业生态旅游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在都市功能子系统中存在因果关系: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旅游业投资——城市影响力——农业旅游接待人数——都市旅游收入。

2.6 地域特征子系统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域特征明显,在不同区域的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的生态农业方向和特征也不同。由于资源的地域垄断性特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属性明显。地域特征在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资源评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地域特征子系统中存在着因果关系: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地域文化建设——农业旅游收入。

2.7 开发条件子系统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投入资金建立基础设施,使都市功能增强,覆盖的范围更广,同时促进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都市的交通条件为开发提供了便利。在开发条件子系统中,开发条件和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存在因果关系:

都市农业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旅游业投资——交通道路建设——农业旅游接待人数——都市农业旅游收入。

综上所述,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是由各个评价因子交织而成的,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和复杂的反馈,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机理。

3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

3.1 案例选取及数据来源

江苏省苏州市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荟萃,农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域特色浓郁独特。随着原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利好信息的颁布,苏州市科学地规划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空间布局,确定以都市生态旅游发展为核心,依靠独特的天然优势,确保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健康发展,制定有利于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相关优惠政策,实现由城郊型农业到都市生态旅游的战略转移。同时,苏州市的都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迅速,这种新形式的旅游业促进了苏州市的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苏州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传统的农业逐渐被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取代,这是城市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3.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中关联的因素比较多,结构也相对复杂,用于描述系统的变量越多,导致建模和仿真难度越大。本文通过简化系统评价因子个数以及抓住因果反馈变量,减少影响因素,改善系统的操作性。在模型构建和选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简化原则:在保证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对模型的中间变量进行精简,保证模型清晰。(2)薄弱环节原则:在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体系中,“短板效应”同样明显,一个旅游资源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旅游资源中最薄弱的环节。(3)可行性原则:一切都建立在评价数据可以通过资料查询或者调研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农业生产条件、社区参与、都市功能、地域特征和开发条件子系统中主要以都市生态农业的收入为主状态变量,衡量都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对于都市农业收入的影响。辅助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的收入、接待游客的数量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等。

在资源价值以及生态环境评价子系统中,生态旅游景区的面积作为主要的变量,反映出其对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影响。辅助变量为第三产业收入、人均景区面积、环境保护投入等。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3.3 以苏州市为典型案例进行验证

在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本研究以2010-2014年的历史数据对系统动力学进行拟合,历史数据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资料来源于《苏州市统计年鉴》(2010-2015),使用仿真软件Vensim,导入数值。本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构和通过数据拟合的数据准确性进行验证,确保文中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苏州旅游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为了验证模型准确性,本文选取苏州市2014-2015年的旅游状况进行仿真,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1 都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表1 苏州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历史的验证结果显示,系统的模拟结果和苏州市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实际情况大致吻合,平均误差在0.59%~4.29%之间。从总体的情况来看,系统的模拟结果能够较为现实地反映现实系统的状况,拟合的精确度比较高,可信度好,可用于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系统模拟仿真。

4 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苏州市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

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苏州市的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对都市农业资源的发展进行仿真预测,本文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都市生态农业旅游使苏州的游客数量增加,促进第一产业增值,从而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及旅游财政收入,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游客数量,游客剧增将带来旅游容量问题,势必会导致人均旅游面积减少、体验下降,造成供给层面的资源不足。

(2)生态环境是都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础。作为载体的都市,不能只将经济收入作为衡量其发展的主要指标,生态环境子系统显示,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加会带来负反馈效果,即环境污染的加剧。因此,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前提必然是生态环境的保护。

(3)农业收入的提高依赖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且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促进农业上财政投入的增加。当农业上财政投入增加,又进一步促进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旅游餐饮服务产值的提高,从而有效地增加社区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社区参与更为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4)都市功能外在表现为都市的影响力和辐射程度,这是都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重要依托。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形象,加强辐射深度与广度需要引起重视。此外,城市所处地域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也是吸引旅游者前来、增加生态农业旅游收入的关键因素。

(5)开发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都市生态农业旅游业的投资。可进入性的改善最终影响都市农业旅游总收入。

5 结论

本研究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资源价值、生态环境、社区参与等7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构建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使用建立的模型对苏州市2014年、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证明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运用动力学模型分析都市生态农业中各子系统所反映的问题,为清楚认知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依据研究结果,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1)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产品丰度,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但对游客容量问题及游客饱和或超载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及环境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过度盲目开发势必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2)将生态、绿色的理念渗入都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依靠现代化农业追求景观化,将原本粗犷的发展模式转向精细化、科技化方式。(3)将都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重视“农”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体现,以实际效益来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变农业收入结构。(4)农业生态旅游地不同于一般景区的建设,盲目引进工业化产品易造成乡土性缺失,从而大大降低其独有的资源魅力。结合地域文化及农耕文化特征,才能真正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生活的初衷。(5)政府主导,加强城市建设,推动有利于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分担经济风险,改善开发条件,为都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的优势,尝试性地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希望将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学科的实践中去。本研究利用跨学科的视角,来探究都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合适的发展模式和正确的方向,有助于提升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子系统动力学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低汽气比变换催化剂动力学研究
低汽气比变换催化剂动力学研究
用动力学观点解决磁场常见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