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2019-03-18沈政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截骨术间室力线

沈政

骨关节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最常发生于膝关节,与行走密切相关,到2020年可能成为我国第4位致残性疾病[1]。目前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阶梯治疗法,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较严重的KOA可行截骨术[2]。KOA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下肢力线改变可能是导致KOA的原因之一,这为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KOA提供了依据。本文就近年来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KOA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胫骨高位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较早开展且目前报道最多的治疗KOA截骨术。其主要适应证为累及单内侧胫股间室的KOA。该术式通过截骨改变下肢力线,将通过内侧关节间隙的轴线外移至外侧正常关节间隙,从而减轻内侧间室负重,其中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最为常见。

1.1 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为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相对年轻、活动要求较高的患者[3]。Hantes等[4]对20例45岁以内有症状的KOA患者行内侧OWHTO,平均随访12年,仅1例发展至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其余患者膝关节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下肢力线改变,从而延缓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进展,避免继发外侧间室关节炎。有学者[5]对该类截骨术治疗KOA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内侧OWHTO可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维持下肢力线稳定。

Ruangsomboon等[6]对60岁以上伴有内翻畸形的KOA患者行内侧OWHTO,术后平均随访6年,取得较好疗效,认为内侧OWHTO可作为伴有内翻畸形的KOA治疗方法。然而,随着膝关节置换术的成熟,膝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较内侧OWHTO好[7],KOA老年患者行内侧OWHTO还需慎重决定。

X线检查显示冠状面上胫股关节半脱位也是早期KAO的潜在表现,可导致膝关节负荷传递改变[8],进而可能加重KOA。内侧OWHTO可减少冠状面胫股关节半脱位[9],使得胫骨近端与股骨远端协调性更佳,更好地传递负荷。

内侧OWHTO术后膝内翻畸形矫正、下肢力线改变可诱导膝关节内侧间室已发生退变的关节软骨再生[10-11],减少静脉血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7等炎症因子[12]。这些可能是内侧OWHTO缓解KOA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内侧OWHTO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但无法改善髌股关节炎。Kim等[13]通过关节镜观察截骨术前后髌股关节软骨变化发现,内侧OWHTO对髌股关节炎有负面影响,但髌股关节炎进展是由于骨关节炎自然病程还是截骨术导致,目前尚不明确。

1.2 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

除内侧OWHTO外,外侧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CWHTO)治疗KOA也可取得较好效果。Park等[14]对100例计算机辅助外侧CWHTO治疗KOA患者随访至少3年,发现术后3个月关节间隙宽度增加且临床症状也同步改善,表明该术式不仅能改善关节炎症状,也能促进关节软骨修复。Torres-Claramunt等[15]应用痛觉仪对经外侧CWHTO治疗的KOA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得到有效缓解。Huizinga等[16]研究发现,外侧CWHTO治疗KOA可延缓骨关节炎进展,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内翻的下肢力线。Howells等[17]对95例行外侧CWHTO的患者进行研究,随访10年发现79%的患者无需二次手术,但根据患者术前年龄、体质指数(BMI)、膝关节美国西部Ontario和Mc Master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不同,结果有较大差别,术前BMI<30 kg/m2、年龄<55岁、膝关节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45的患者二次手术率更低。

1.3 内侧与外侧胫骨高位截骨术比较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除手术时间外,内侧OWHTO与外侧CWHTO在临床疗效等方面无明显区别,内侧OWHTO可增大胫骨近端后倾角,增加肢体长度,降低髌骨高度,提高矫正精确度,而外侧CWHTO患者对侧皮质骨折发生率更高[18]。一项比较内侧OWHTO与外侧CWHTO的荟萃分析显示,内侧OWHTO可降低髌骨高度,增大胫骨近端后倾角,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更佳[19]。虽然内侧OWHTO与外侧CWHTO可达到相似疗效,但内侧OWHTO术后下肢恢复至完全负重的时间更短,且不会发生外侧CWHTO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20]。

2 股骨远端截骨术

膝关节外翻引起的KOA主要累及膝关节外侧间室,为改善下肢力线,改变膝关节负荷分布,可行胫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或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胫骨近端内翻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外翻引起的KOA疗效并不理想,超过一半患者在2~9年内最终行TKA[21]。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可以考虑行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治疗。

股骨远端截骨术可分为内侧闭合截骨和外侧开放截骨2种。Forkel等[22]通过对32例中青年Ⅲ~Ⅵ级膝关节外翻引起的KOA患者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并使用钢板内固定,平均随访3.5年,发现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并发症为外侧皮质骨折,但并不影响截骨愈合。此外,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可获得更好的髌骨轨迹,有利于维持髌骨稳定[23-24]。

Cameron等[25]对31例膝关节外翻引起的KOA患者行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平均随访5年,在矫正下肢力线方面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在改善关节疼痛和功能方面与内侧闭合截骨术无明显差异。一项对比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和外侧开放截骨术治疗外翻性KOA的荟萃分析显示,两者10年生存率均良好,且均为非病理性膝外翻的有效治疗手段[26]。股骨远端截骨术后患者行TKA时,术中操作难度可能有所增加,但疗效与初次行TKA者并无区别[27]。

3 腓骨上段截骨术

自张英泽等[28]于2014年首次提出不均匀沉降理论以来,我国多地已广泛开展此类手术,并取得一定疗效[29-31]。该理论认为腓骨支撑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发生有重要作用,因此予以腓骨上段截断一节,让腓骨近端失去支撑作用,有利于下肢力线自然矫正,延缓骨关节炎发展。由于此手术创伤小,单侧截断腓骨术后即刻可下地活动,恢复快,可成为单纯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尸体研究证实,截除一段腓骨后,膝关节内侧间室内压力、内侧胫股关节面接触面积都有所减小,这可能是腓骨截骨能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原因[32]。但是由于该理论出现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均较短,且存在腓总神经损伤风险,开展此类手术仍需慎重。

4 结语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是治疗KOA的有效手段。对累及膝关节单侧内侧间室的内翻骨关节炎可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对累及单侧外侧间室的外翻骨关节炎可行股骨远端截骨术。无论内侧还是外侧截骨术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随着人工膝关节技术的成熟,截骨术治疗KOA逐渐失去优势,但是限于人工膝关节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选择截骨术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内翻性KOA开展时间较短,故仍需慎重,并进一步观察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截骨术间室力线
不同力线位置高位截骨术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研究*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的冠状面下肢力线是翻修的影响因素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外侧间室软骨退变程度在内侧单髁关节置换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术前评价方法
尼采的哲学实践
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评估外侧间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镜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