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声阅读概念探析

2019-03-15邓月琴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者书本全民

邓月琴

(江苏师范大学 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116)

2011年9月,国内首家网络音频应用(或称APP)平台——蜻蜓FM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进入有声阅读的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终于摆脱传统的在茶馆、文化馆等公共场合现场听书和在收音机里按时听书的种种束缚和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聆听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而随着懒人听书(2012)、喜马拉雅FM(2013)、考拉FM(2013)等更多有声阅读应用平台的相继上线,有声阅读在国内发展迅速火爆,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一时间,“听书”似乎成为人们的时尚“标配”[1]。但是何谓有声阅读?它有哪些特征?它有什么优势?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和有声阅读的今天,有必要对有声阅读的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分析。

一、有声阅读的概念

何谓有声阅读?尽管《2016中国有声阅读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从行业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有声阅读是基于网页或客户端技术,以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可穿戴设备等作为阅读载体,能够为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声读物的录制、收听和分享等阅读服务的阅读形式。但是遗憾得很,研究报告对有声阅读这一概念的界定只突出其中的现代化载体,并没有解释清楚有声阅读究竟是什么东西。鉴于此,学者还是对有声阅读作出自己的解释。张伟红认为,全媒体时代的有声阅读应该是“听书”和“朗读”的结合。“听书”是通过听觉来欣赏作品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接收方式;“朗读”则是指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把无声转化成为有声的一种再创造的语言活动。[2]除了“听书”之外,张伟红又赋予有声阅读“朗读”的含义。从字面上看,有声阅读应该是相对于无声阅读即默读,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而言,它理应包含“听书”和“朗读”,但是有声阅读的概念应该有其所指。桑宇芳、何强把有声阅读等同于有声读物的解释似乎背离了有声阅读的内涵,他们认为,有声阅读也叫有声读物,指的是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3]谭红霞认为,有声阅读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对有声读物的阅读。[4]但是如何阅读有声读物?口耳相传是否是有声读物?显然,谭红霞对有声阅读的定义过于简单、片面。在关于有声阅读的定义当中,王继华的解释更接近其本意。他指出:有声阅读,又被称为听书阅读。它有别于传统以视觉为主的阅读,听觉感官成为接受阅读信息的主要媒介。从阅读信息传递的载体来看,目前有声阅读所依托的主要载体包括光盘、磁带、调频广播、数字语音等。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移动数字语音成为大部分读者开展有声阅读的主要形式。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以及车载装置等都可以成为读者接受阅读信息的有效载体。[5]其实,如果说传统概念上的阅读指的是看书,即阅读者通过视觉感官接受并向大脑传递书本信息的一种活动的话,那么有声阅读则是特指听书,即阅读者通过耳朵感官接受并向大脑传递书本信息的一种活动。如果说传统阅读的载体主要是纸质或者电子书籍,阅读的对象是文字的话,那么有声阅读的载体既可以是五花八门的现代化新媒体,当然也可以是人,阅读的对象则是声音。这正是有声阅读为什么又被称为听书的原因所在。不要忘记,在文字没有发明和广泛使用之前,信息传播载体就是人本身。那些将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英雄的故事代代传承下去的人正是古希腊的吟游诗人。这正如吴钊所言:何为“听书”?顾名思义,就是用耳朵“看书”。听书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或知识、信息获取方式,它并不是现代的产物,而是古来有之。[6]显然,在国家积极倡导和大力开展全民阅读的今天,作为一种独特的阅读表演方式,朗读一般被视为独立于传统阅读(看书)和有声阅读(听书)之外。

综上,有声阅读可以定义为:有声阅读,又称听书,是阅读者通过耳朵感官接受并向大脑传递书本信息的一种活动。准确理解有声阅读这一概念需要注意:第一,有声阅读强调的是阅读者的阅读手段或者方式,即通过耳朵感官接受书本信息的方式,而不在于耳朵听到的信息来自于什么样的或者何种类型的载体,也不在于耳朵听到的信息内容是什么;第二,有声阅读强调的是阅读者借助第三方的声音来“听书”,而不是指自己读出声音的阅读,即“朗读”;第三,有声阅读强调的是阅读者接受信息的一种阅读行为,而不是信息传播者,比如“说书”“朗读”指的是信息传播者的一种行为;第四,切忌对有声阅读的概念望文生义,它不是相对于无声阅读(传统阅读,也就是看书)的一个概念。

二、有声阅读的特点

既然有声阅读(听书)是完全不同于传统阅读(看书)的一个概念,那么相较于传统阅读,有声阅读当然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有声性。有声是有声阅读与传统阅读最本质的差别。从有声阅读的定义可以看出,在有声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主要是通过耳朵获取信息,它凭借声音来传播信息。因此声音是有声阅读中的核心要素,有声性是其最本质的一个特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声阅读最初主要涉及的是视障人群。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儿童在没有识字之前的教育主要以有声阅读为主。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在文字没有发明之前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来保存自己的历史故事,史诗的流传即是最好的见证。

其次,大众化。如前所述,有声阅读是通过声音传播信息,阅读者通过耳朵获取信息,而这一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方式恰恰与人类最初口耳相传的口述社会相似。这种口头传播是人一出生就耳濡目染并且长大后都可以熟练掌握的一种交流方式。这也就是说,有声阅读是人人(耳不聪的人除外)都具有的一种阅读能力。这就是有声阅读的大众化,又可称之为平民化。有学者研究指出,即便在文字发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口耳相传依然在人类信息交流中占据核心地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一书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他在公共场合读给观众听。但是传统阅读则不然。众所周知,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传统阅读是对文字的阅读,它需要阅读者受过基本的教育,能够识字读书。因此,在教育还没有普及的时代,识字读书还是一种奢侈的时候,传统阅读显然是贵族精英阶层的特权。尽管现在教育普及和文盲率下降,但是有声阅读的大众化特征还是传统阅读所无法企及的。

再次,被动性。在解释有声阅读概念的时候,通常强调有声阅读是阅读者借助第三方的声音来“听书”。在有声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是在被动地接受第三方声音传递来的信息。一般而言,别人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如果像在传统茶馆、县城文化馆等现场听书,或者利用收音机听书的时候,听书人还要受到听书时间、地点的限制。虽说现代化移动电子平台使得有声阅读的被动性有所改观,但是它也无法从本质上改变阅读者被动接受声音信息的这一特征。相较而言,传统阅读则不然。无论是面对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阅读者的阅读过程都是一个主动摄取信息的过程。在传统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什么时候看书,读看什么书,如何看书,阅读者都可以根据主观需要随时作出调整。最为关键的是,阅读者利用视觉感官看书是一种主动摄取信息的行为。

最后,间接性。与传统阅读相比,间接性显然是有声阅读的一个显著特征。有声阅读过程中第三方声音的介入在体现其被动性特征的同时,也彰显其间接性的特点。既然有声阅读是借助第三方的声音来阅读,也就是听书,那么阅读者与书本之间明显存在一个中介物质,即第三方声音。这也就是说,阅读者对书本内容的了解是通过第三方的讲述或者朗读来获取——不论是现场还是录音。这是有声阅读间接性的一个体现,即阅读者获得书本信息的渠道是间接的。再者,第三方在对书本进行讲述或者朗读的时候,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对书本的理解渗透到讲述或者朗读中,并且伴有个人的情感,因此阅读者所听的书是经过说书人或者朗读者二次加工的作品。因此,阅读者获得书本信息的内容也是经过二次加工的间接作品。这是有声阅读间接性特征的又一体现,即阅读者获得书本信息的内容是间接的。显然,传统阅读是阅读者与书本内容的直接对话和交流。

三、有声阅读的优势

诚然,有声阅读(听书)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是古已有之。依靠口耳相传的听说不仅是人类信息传播和获取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容易学习掌握的技能。荷马史诗就描述了奥德修斯在阿尔基诺奥斯的王宫里聆听吟游诗人口头吟唱希腊英雄故事时掩面而泣的场景。或许我们十分怀念在茶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现场聆听说书人说书的过去岁月,也十分想念准时在收音机里收听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等著名评书家说书的年代。但是现代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既没有改变有声阅读的本质,又使得有声阅读(听书)这种熟悉的阅读方式得以摆脱过去现场听书和收音机听书的种种局限,重新把有声阅读带进社会大众的视野,赋予其更多的、全新的优势。

第一,有声阅读的读者面广。无论是过去在公共场合或收音机里听书,还是现在利用现代化移动数字平台听书,从精英人士到普通大众,从知识分子到一般文盲,不论你有没有受过教育,也不论你能否读书识字,只要有一双健康的耳朵,你就可以进行有声阅读,聆听他人声音给你带来书本的内容。这正体现了有声阅读的大众化特征。相比之下,传统阅读的读者面则受到较大的限制,它至少将文盲排除在阅读者之外。显然,在大力倡导、推广全民阅读的今天,有声阅读大有可为。

第二,有声阅读方便灵活。如果说过去现场听书和收音机听书的时候,听书的人会受到场地和时间的制约,那么随着现代化移动数字平台的使用,有声阅读则变得方便灵活,阅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所要阅读的书籍。比如,在颠簸的公交车上,在拥挤的地铁上,你都可以打开移动设备读书。在炒菜做饭的时候,在你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你也同样可以读书。这也就是说,在有声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可以一心二用。正因为如此,有声阅读十分有助于读者有效地利用碎片化、零星的时间去阅读。对于那些工作繁忙又喜爱读书的人来说,有声阅读就不失为他们最佳的阅读选择。这些都是传统阅读者所不敢奢望和企及的。所以,有声阅读在21世纪得以飞速发展,它的确太方便灵活,成为人们所钟爱的一种阅读方式。

第三,有声阅读愉悦心情。今天有声阅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把人们从过去专注于阅读这件事情中解放出来,阅读者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从事其他工作,从而使阅读可以成为阅读者的一种消遣、休闲方式,进而愉悦自己的身心。炒菜的时候听书使得做饭不再那么枯燥,坐车的时候听书使得旅途不再那么乏味,跑步的时候听书使得健身不再那么单调。再者,今天有声阅读资源的开发也多以著名小说、历史故事、评书、小品、相声等内容为主,重在休闲、消遣和娱乐。苗连贵评价指出,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听书给我们以莫大的快乐。[7]其实在文化生活丰富的今天,有声阅读仍然给我们带来快乐。

第四,有声阅读强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明文字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人类保存记忆的内容。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明确指出自己撰写《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8]柏拉图曾明确表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不是有助于,而是损害人的记忆力。[9]因此有声阅读的盛行,使人们仿佛回到了过去口耳相传的口述社会时代,使人们暂时摆脱对文字的依赖,无意中起到了强化人的记忆功能的作用。因为声音传播的瞬间即逝会迫使读者本能地去强化记忆所听到的内容。所以说,有声阅读还有助于强化阅读者的记忆力。

四、结语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进一步明确“倡导全民阅读”的目的是“建设书香社会”。当前,在全国各级图书馆开展有声阅读资源建设,全面推广实施国家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国策的时候,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有声阅读这一概念。显然,只有在更加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了解它的特征、优势,以及它与推广“全民阅读”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级图书馆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发挥其在全面推广、实施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政策中的作用,进而把“全民阅读”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阅读者书本全民
全民·爱·阅读
阅读者的春天
打开书本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阅读者
可持续全民医保
四书五经有哪些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