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19-03-15王彦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王彦辉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立足新时代,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着力提升工作实效,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若干因素

(一)价值观多元化的消解

当今时代的国际社会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形势,同时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积极推进,社会价值观念也表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市场经济价值观以及民间不同信仰等多元价值观交织并存的现状。一方面,西方国家大力鼓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影视文化作品等平台载体广泛传播、宣传、渗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结构形式、择业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的多样化,特别是物质财富集聚效应、利益诉求驱动效应,使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消解,使在全社会有效形成价值观共识的难度不断加大。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价值观尚不稳固,他们在多元价值观环境中成长,其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形成难免会受到各种社会价值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

(二)网络负面效应的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休闲娱乐、工作学习、信息获取等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丰富多样的平台,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多样性、及时性。仅从安阳师范学院在校生来看,通过手机上网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可以说,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为大学生带来宽广的学习视野、丰厚的知识资源、无限的创新空间,但是也催生出大量负面效应。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影响,使一些大学生盲目崇尚西方社会价值观,简单地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主流价值观。网络上存在的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念、一些披着 “学术外衣”的批判性文章、一些热点事件中的错误论断等,使大学生逐渐弱化了理性认知,模糊了是非标准,产生消极不满情绪,有的甚至出现了偏离主流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三)宣传教育力量的分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需要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形成合力,然而当前这三个方面的合力并未有效形成,有时反而会出现分化消解的情况。在社会方面,广泛传播的先进典型事迹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正能量,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有利的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以正面教育和感染。但是,不断出现的干部腐败、道德失范、奢靡炫富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家庭方面,大学生价值观的雏形最早来自于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如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处世原则、政治倾向、“三观”取向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显然,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良价值观念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在学校方面,在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侵袭干扰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亟待改进提升。大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相当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用自己的观察体验所得来证实或证伪某一观点。“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个钟头,不如看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镜头”。相比之下,活生生的现实社会场景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概念化、理论性的课堂说教。大学生在社会观察和体验过程中,不断印证、冲击甚至颠覆先前形成的价值理念。

(四)主体价值选择的迷失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发现,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高度认同,明确知道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但当面对一些具体行为时,一些大学生却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从对在校大学生的长期观察来看,一些大学生赞赏正义美德,真正实践起来却顾虑重重、畏手畏脚;推崇公平公正的秩序规则,但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却寄希望于“托关系”、“走后门”,甚至对“潜规则”津津乐道。这些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知行不一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形成,是一个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信念树立、行为践行的递进过程。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虽然他们的价值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如何抓住并用好这个关键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分析影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其形成规律,进而激发他们认同、接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

(一)准确把握认知特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纳,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准确把握而达成的理性共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把握事物本质。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步展开,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实践历练不断增加,抽象概括能力逐渐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但是,面对纷繁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基础尚不扎实、社会经验不足,对一些复杂问题和现象的辨识能力有限,在观察、分析、判断事物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去教育引导大学生,教会他们全面看待问题、客观分析问题、理性判断问题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理性认知能力,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的指南。

(二)准确把握情感特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接纳

情感既来源于认知,又能够进一步强化认知,同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方方面面达成的价值共识,其蕴含着爱国情怀、民族情感、时代精神、公民道德、职业操守等情感因素,容易引起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对外部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单纯、情感丰富、可塑性强的情感特点,丰富形式、创新载体,通过客观真实、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为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深厚的情感基础。

(三)准确把握信念特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引导

理想信念是对未来发展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面对社会利益诉求的日益多样化,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同时受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出现波动和迷惑。比如,有的大学生过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凡事从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出发,而忽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淡化了崇高的家国情怀;有的大学生在理想追求上习惯按照理想化色彩去思考问题,容易被错误舆论误导、被不良情绪左右,降低了对社会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减弱了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途的信心。因此,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信念特点,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决抵制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落后思想观念,引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笃信奉行。

(四)准确把握行为特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自觉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是基础、是前提,践行是根本、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华,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为遵循。青年大学生具有敏于思、敏于言、敏于行的行为特点,高校必须紧紧抓住“知行合一”这一关键环节,深化教育、强化引导,既要在理论认知、情感认同、意志坚守上下功夫,更要在以知促行、实践历练、规范修正上见实效,使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彰显新时代大学生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春风采。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面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当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找准问题、把握规律,着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同向发力,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不断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一)宏观维度:健全两项机制

1.健全领导决策机制。从安阳师范学院的做法来看,目前学校层面已经出台《中共安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校级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为组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但是,各基层单位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谋划部署和贯彻落实上还没有形成系统性、常态化。因此,在加强组织领导上,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既要明确基层党委书记为本单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从而在基层单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人具体负责”的组织领导体制。此外,基层党委会议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要将研究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决策范围,每年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2.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一是建立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健全分工明确、任务明确的责任落实体系。明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工会、团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责任分工和工作内容,形成职能部门的责任清单;明确基层党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形成基层党委的责任清单;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责任清单。二是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健全随机督导、定期检查的综合评价机制。制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评体系,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统一,加强过程管理和督促指导,随机开展督导检查,每年年终开展考核评价,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差的单位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督促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责任落实机制的良性运转,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党的建设和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工作当中,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微观维度:实施六项工程

1.实施思想导航工程。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政治任务,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思想引领,着力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创新形式,拓展载体,采取理论宣讲、校园巡讲、网络巡礼和专家对谈等形式,丰富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举办“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与信仰对话”报告会、核心价值观主题党日团日等活动,用活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小组”、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有步骤、有声势、有深度、有特色、有成效的推进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大学生从新思想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让广大学生党员补足精神之钙,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实施课程培育工程。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文社科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精选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充分发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教学方法改革,灵活运用研讨式、启发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坚持举办分课程、分专题教学展示活动和讲课比赛,加大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力度,着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实施素质拓展工程。坚持实践育人工作导向,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有机结合,整合高校各种社会实习实训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完善保障措施,精心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援学助教、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社会观察、社会实践、社会体验,让大学生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基层一线观察社会变革、了解社情民意,从中受锻炼、长才干,不断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躬身践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平台,利用地利之便,创新接地气之举,撷取地缘文化精髓,建立融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为一体的主题宣教基地群。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以安阳师范学院校史馆为主的“校史校情主题教育基地”,以安阳师范学院汉字文化体验馆、中原文化研究基地等为主的“校内安阳文化主题教育基地”,以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主的“校外安阳文化主题教育基地”,以安阳革命史纪念馆、谷文昌故居、岳飞庙、马氏庄园等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红旗渠纪念馆等为主的“时代精神教育基地”,以安阳市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安阳市龙泉监狱、汤阴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为主的“廉洁教育基地”,与安阳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建立“大学生法治教育基地”等。通过建立主题宣教基地群,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亲临现场感受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4.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整合丰富地域文化资源,从文化渊源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可以充分利用殷墟、岳飞庙、马氏庄园、中国文字博物馆、人工天河红旗渠等人文景观和大禹治水、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信陵君窃符救赵、为官清廉郭阁老(郭朴)、宋代贤相韩琦、“精忠报国”岳飞、“四有”好干部谷文昌等人物事迹,为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富思想文化素材,用身临其境、现实生动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优化校风学风,培育大学精神,繁荣校园文化,涵养大学生的高尚品行。丰富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道德讲堂”等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展评活动,不断完善文化育人体系。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以“四创两争”为抓手,积极引导大学生争做文明大学生,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各方面,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广大学生中倡树文明新风,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5.实施网络引导工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扎实做好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开展分众化传播、差异化传播、个性化传播,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准确把握互联网规律,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和无限时空的有利条件,开辟“榜样事迹展播”“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等特色栏目,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搭建网评工作平台,组织开展重要政策、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网上评论引导。针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以及重要网络舆情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网上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及时有效地发出声音,坚决开展网上舆论斗争。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文明化,实行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加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的教育引导,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网络文化、网络文明、网络诚信建设。对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重点人物,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增进政治认同,引导其正面发声。通过实施网络引导工程,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6.实施典型示范工程。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和品牌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引领身边的人,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校园之星”等评选活动,选树优秀学生典型,表彰先进个人事迹,组建优秀学子宣讲报告团,大力宣传青年志愿者团队、援疆援藏大学生群体、参军入伍大学生群体等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代表,坚持不懈培育青年学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实施品牌项目带动,整合校园文化品牌、学生工作品牌、党建工作品牌,着力打造精品品牌项目,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渠道、搭建平台、提供载体。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虽然对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实践中的探索进行了总结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还需要各方协同用力、久久为功,只有如此,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