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妇科古籍中妇人产后调养概要

2019-03-15陈雪梅陈广坤张华敏刘寨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法妇人风寒

陈雪梅,佟 琳,陈广坤,张华敏,刘寨华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妇人产后调养,是指妇人生产后机体经过产褥期的调养恢复至生产前的状态。现代产褥期时间为产后6周[1],普遍认为满1个月即可,即俗称“坐月子”。然而在中医古籍中“满月”并非指1个月,“满月”一词首见于东晋陈延之《小品方·治产后诸方》,“妇人产后满月者,以其产生……满月者,非为数满三十日,是跨月故也。若是正月产,跨二月入三月,是跨月耳”[2]。《圣济总录·产后统论》也论及“凡言满月者。谓满三月,非三十日也”[3]。可见古人产后调养“满月”是指满3个月。究其原因,即如《医心方·妇人产后禁忌》所言“妇人产时,骨分开解,是以子路开张,儿乃得出耳,满百日乃得完合平复也”[4]。《寿亲养老新书》:“妊娠者十月既足,百骨皆坼,肌肉开解,然后能生,百日之内犹名产母,时人将调一月,便为平复,岂不谬乎?”[5]妇女生产时骨开肉解,气血大伤,需谨慎调养百日才可使气血恢复。因此,我国古代认为产后调养应该是满百日,仅30日是不够的,故中医产后养生是指在产后3~4个月内运用多种方法调整产妇机体,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理的养生活动。

《幼幼集成·保产论》中记载:“夫产后百节俱开,气血两败,外则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内则脏腑空虚,易伤饮食。稍有不慎,诸证丛生。”[6]妇人生产失血耗气,脏腑虚弱,容易受风寒之邪,同时恶露未尽,容易内阻,也容易为七情、饮食、房室所伤。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妇人方》中就指出:“凡妇人非止临产须忧,至于产后,大须将慎,危笃之至,其在于斯。勿以产时无它,乃纵心恣意,无所不犯,犯时微若秋毫,感病广于嵩岱。何则?产后之病,难治于余病也。”[7]妇人产后如果调理不慎致病则更难于调理。清代张曜孙在《产孕集·调摄》中明确“产后致疾,皆起于纤细易忽之间,其源甚微,其发至钜。”[8]产后致病常因细小疏忽,故“妇人产后百日以来,极须殷勤忧畏”“产后调摄,最宜详慎”。

妇人产后调养自古及今均备受重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妇人产后调养内容散见于中医妇科古籍中,根据妇人产后生理特点,基于中医妇科古籍,从情志、起居、饮食、房室等各方面挖掘梳理妇人产后调养原则和方法,可为现代产后调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畅情志:戒喜怒,远抑郁

现代临床报道,产后抑郁发病率高,国外报道其发病率高达30%左右。其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感情淡漠,对生活厌倦,部分产妇会有思维障碍、迫害妄想,甚至出现伤婴或自杀行为[9],可见产后情志对产妇有重要影响。中医认为,妇人产后气血虚少,心神失养,容易出现情志失调。在中医妇科古籍中,妇人产后情志调养需要从自身和外在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自身调护,应保持平和,切忌情志过度。《圣济总录》认为,产后应“戒喜怒忧恚悲愁”[3]1520。《妇人良方》强调,“若未满月,不宜多语、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思虑、恚怒”[10]。《产孕集》:“产后……心志宜和,思虑宜绝,悲恐忧郁,大喜大怒皆不可犯,七情伤人,甚于六气。”[8]36另一方面则是外界应对产妇予以重视,如《胎产心法》强调,妇人产后“不必问是男是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以爱憎而劳神,最忌大喜大怒”[11]。家人应避免引起产妇的情志刺激,多予以产妇关怀和宽慰,使其保持精神愉快,以利于身体康复。

2 慎起居:远寒凉,慎调护

起居调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养生调养注意事项,妇人产后应该静养休息,恢复元气,产后7日和产后百日内的起居应有所区别。

2.1 产后7日调养 现代医学把产后最初3日称为血性恶露排出期。妇人生产气血大伤,恶露下行,因此古人尤其注意初产后的调护禁忌。主要包括新产不可卧、紧闭阴户和不宜洗浴以避风寒3个方面。

2.1.1 新产不可卧 《圣济总录》:“须臾立膝仰卧,高枕床头。”《妇人良方》: “凡妇人生产毕,……不得便卧,且宜闭目而坐,须臾方可扶上床仰卧,不得侧卧,宜立膝,未可伸足。高倚床头……使无孔隙,免被贼风。”[10]472《张氏医通》:“分娩之后,须高卧仰卧,切不可即卧。”[12]264妇人刚生产后,不可使其立即躺卧休息,需先坐位休息,然后高枕床头仰卧,收腿立膝,原因是“初产血气未定。遽卧则恶血上升”[13],产后气血虚弱且不定,如果产后立即平卧可能会使血气上冲头目,容易导致产后头晕;同时高卧仰卧、立膝盖的体位再配合腹部按摩也有助于恶露的排出。“兼时时令人以物从心擀至脐下,使恶露不滞”[10]472,即用手或使用按摩器械从心往下按摩至肚脐。因此,产妇新产后不能立即卧床,也不能侧卧,应该高枕床头、竖膝休息,配合按摩。

2.1.2 紧闭阴户 《胎产指南》:“七日内,切不可洗下部”[14]。《竹林女科证治》:“产后七日内……忌冒风而产门更宜紧防”[15]。《宁坤秘笈》:“七日内外,紧遮阴户,勿使进风”[16]。古代卫生条件有限,认为产后7日内不可清洗阴部,否则容易感邪致病。产后气血虚弱,本易感风寒之邪侵入,生产阴户大开再加产后恶露外泄,更使风寒有可乘之机,导致产后恶露排泄不畅。因此,妇人产后须紧闭阴户,不可受风,注意下部的保暖。

2.1.3 不宜洗浴以避风寒 产后气血大虚,尤其切忌受风寒侵扰,即《胎产心法》所言:“凡新产骤虚,最忌着寒。”[11]355此外,产后7日应避免接触凉水,“产后七日内毋犯冷水”。甚至不宜洗漱,如《产宝》:“七日内不宜梳洗,尤忌濯足,惟恐招风受湿,疾病蜂起”[17]。可见古人在生产7日内尤其注意避免接触凉水,甚至不洗浴以免受风寒湿侵扰,这是受古代卫生条件所限,在当代也需注意避风寒,小心洗浴。

2.2 产后百日内调养 妇人产后需调养百日使脏腑恢复产前状态,主要包括避风寒、勿过劳、不独宿3个方面。

2.2.1 避风寒 产后体虚易感风寒,不仅七日内,百日内也都需避风寒。一是避风寒外邪。《产孕集》:“室中宜避风,丝毫罅隙,必掩塞之。宜适温凉,毋犯寒暑。将寒即衣,骤暖毋易。夏虽大暑,勿得解衣,毋浴,毋以扇招风,宁失过暖,毋失过寒。”[8]35室内要注意不可透风,注意时刻保暖,甚至宁可过暖,也不可给风寒可乘之机。二是不用冷水洗漱。《妇人良方》:“及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濯。当时虽未觉大损,满月之后即成蓐劳。”[10]473《胎产心法》:“最忌食凉用扇,及洗足澡浴,虽盛暑不可用冷水洗手足。”[11]355百日内洗漱也需用温水洗漱,手脚不可沾凉受寒。

2.2.2 勿过劳 妇人产后体虚,百日内主要以休养为主,不可过度劳累。《妇人良方》:“强起离床行动、久坐;或作针线,用力工巧……当时虽未觉大损,盈月之后即成蓐劳。”[10]473如强行劳作,即使当时不觉劳累,长久也会致病。《宁坤秘笈》:“百二十日内,不可劳力过度。”[16]236因为劳力过度,可能“手脚及腰腿酸重冷痛,骨髓间飕飕如冷风吹,继有名医亦不能疗。”产后强行劳动会导致腰腿和骨节的病变,不易治愈。故妇人产后不可以过劳。

2.2.3 不独宿 《产宝》:“昼夜令人陪侍,毋致虚惊,变症百出。”[17]18《胎产心法》:“不可独宿,恐致虚惊”[11]355,因为妇人产后心气不足,心神失养,比较容易受到惊吓,需要家人陪伴左右,不可以留其一人独睡。

3 调饮食:食温淡,勿冷硬

产后饮食调养是产后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妇人产后需要调补气血,促进机体恢复,同时也要促进乳汁的分泌。产后饮食宜温,以糜粥为主,清淡少盐,禁冷硬难消化之品。

3.1 产后饮食以温热为主 产后脏腑本虚,脾胃虚弱尤甚,饮食过寒,寒则凝血,不仅不利于恶露的顺利排泄,也容易产生泄泻下痢。饮食过热,则容易出汗,消耗津液,使新血不宁。《千金要方》指出:“凡产妇慎食热药、热面,食常识此。饮食当如人肌温温也。”[7]58饮食应如人肌肤温热度为宜。《普济方·产后调补》也强调:“凡产后宜常进温粥,食多则热,热则滞血”[18]。

3.2 糜粥为宜 《随息居饮食谱》曰:“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黏也”[19]。粥品较易吸收,可以补益脾胃,妇人新产后脾胃功能较为虚弱,糜粥可以为妇人迅速补充营养,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妇人良方》记载:“分娩之后,须臾且食白粥一味,不可令太饱,频少与之为妙,逐日渐增之。煮粥时须是煮得如法,不用经宿者。”[10]472产后慢慢增加进食白粥,使之长养气血。此外,《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载有多首粥羹之方,如羊肉粥方、粟米粥方、益母草汁粥方、羊蹄羹方,可资参考。

3.3 饮食清淡少盐 《胎产心法》:“产后乳汁乃血气所成,不可食咸,咸能止血,令无乳汁,且发嗽难治。”[11]356《产孕集》:“饮食宜淡泊,毋食盐,犯之令无乳。”[8]36盐,咸寒,入血凝血,且性寒凝滞气血;咸伤肺,食多则易咳嗽,也不利于乳汁分泌和恶露排出,故饮食宜清淡。

新产后因其脾胃虚弱,运化之力不足,加之生产体力过分耗损。生冷油腻之品会加重脾胃负担,甚至会导致如产后便秘、发热、恶露不尽等。《张氏医通》云:“一切滞气坚韧难化物及生冷腻滑,皆不可食。”[12]266《产孕集》也云:“毋食生冷坚硬,一切异物,参食炙煿煎炒,毋过于肥腻,皆令致疾。”[8]36因此,产妇适合吃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一切冷硬,肥腻难消化食物均不宜食用。

4 远房室:百日内,忌行房

孕妇产后,百脉空虚,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需要较长时间的补养调理,才能恢复健康。同时产褥期恶露未净,若再行房事,更伤精血,邪气乘虚而入,引起多种疾病。《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凡产后满百日,乃可合会,不尔至死,虚羸百病滋长,慎之。凡妇人皆患风气脐下虚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7]70《胎产心法》也言:“若未满百日交合,则虚羸百疾从此而生,必患脐下虚冷,手足腰腿酸痛等证,名曰蓐劳,最难治疗。”[11]355产后百日内如果强行房事,容易感染外邪导致下部的虚冷,且其缠绵难愈。故产后百日内必须严戒房事。

综上,妇人产后是特殊时期,各系统要从妊娠期的变化经过产褥期的调摄,恢复到妊娠以前的状态,生产时耗气失血,需要全面细致的调养,古人认为产后调养应维持百日,在情志上要保持情志畅快,忌大喜大悲;起居上新产后不可即卧,应紧闭阴户,远寒凉,不宜洗浴,百日内也需避风寒、勿过劳、不独宿,谨慎调护;饮食上要清淡温热,多食粥糜,忌冷硬油腻;在房室上方面,百日内尤忌行房。这些都为现代女性产后养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心法妇人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天气冷了,孩子感冒一定属风寒吗?
犬人
小模大样
犬 人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
潜阳封髓丹临床运用心法
高僧与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