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

2019-03-14翟磊磊

关键词:外展肩部肩周炎

翟磊磊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肩周炎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肩关节疾病,其高发群体为>50岁中老年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下,肩周炎的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1]。患者在病情早期并未重视疾病发展,常在病情加重时来院就诊,导致其治疗最佳时机延误。临床中常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且效果较理想。研究中以入本院治疗的106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中医推拿+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入本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75岁;可长期参与研究;出于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意识或精神障碍;伴有严重的颈肩关节疾病;伴有脏器严重病变。将其均分成A组与B组,各53例。其中,A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32~69岁,平均(48.34f1.25)岁,病程1~4年,平均(2.05f0.49)年;B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31~71岁,平均(48.85f1.42)岁,病程2~5年,平均(2.73f0.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B组给予药物穴位注射单纯治疗:以患侧的秉风穴、风门穴、肩井穴、肩前穴、肩贞穴、阿是穴和天宗穴为主穴;以患侧的脾俞穴、合谷穴、膈俞穴和肝俞穴为配穴。注射前应做好消毒处理,使用5 mL注射器于上述穴位注射1 ml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1 mL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2 mL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每日2次,1个疗程为7 d。

A组基于B组,加用中医推拿治疗:使患者取坐位,放松身体,并将患肩充分暴露出来。将指腹和掌心贴于患肩皮肤上,行轻柔按摩3~5 min。用拇指对天宗穴、肩髃穴、肩髂穴和肩井穴等进行1 min的点按操作。用拇指、中指与食指按捏肩部痛筋和三角肌束,缓解肩部疼痛与胀麻感。用双手反向或同向扳动患者的肩关节和胳膊,并协助其旋转肩关节,每日2次,1个疗程为7 d。

1.3 观察指标

利用VAS(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程度,共10分,0分示无痛,10分示剧痛,即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利用放射免疫法与免疫化学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NO(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肩关节的外展与内收功能完全恢复,肩部症状彻底消失;显效:肩关节的外展与内收功能基本恢复,肩部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肩关节的外展与内收功能开始好转,肩部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肩关节的外展与内收功能、肩部症状无变化或加重[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治疗效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B组为84.9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效果 [n(%)]

2.2 对比疼痛评分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检测指标

治疗后,两组的检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对比疼痛评分(±s,分)

表2 对比疼痛评分(±s,分)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组 53 6.12f1.05 3.58f0.52 15.782 0.000 B组 53 6.14f0.98 4.97f0.63 7.311 0.000 t-0.101 12.388 - -P-0.919 0.000 - -

表3 对比检测指标(±s,μmol/L)

表3 对比检测指标(±s,μmol/L)

分组 n NO GM-CSF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组 53 73.51f4.67 45.32f3.15 36.432 0.000 1.62f0.33 0.40f0.12 25.294 0.000 B组 53 72.36f4.55 58.60f3.27 15.364 0.000 1.65f0.31 0.79f0.21 13.828 0.000 t- 1.284 16.958 - - 0.482 8.086 - -P- 0.202 0.000 - - 0.631 0.000 - -

3 讨 论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是炎性细胞渗出或浸润,使肩关节与周边组织发生粘连情况,进而导致肌肉僵硬、挛缩等症状,会明显限制肩关节的活动度,出现肩部酸胀与疼痛感[3]。药物穴位注射是其常见疗法,能够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发挥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等功效,主要通过内因作用改善达到治疗效果。但其单纯治疗的效果欠佳,见效慢,且存在药物依赖性。中医推拿是其较佳的中医疗法,其能够使肩部肌肉和组织完全放松,利用推拿手法实现消肿止痛和舒经活络等疗效,可消除外因对患者肩部的作用[4]。行肩关节扳法治疗能够纠正其结构位置,并能滑利关节、剥离与松解粘连,消除肌肉痉挛,可改善肩部肌肉功能。二者联合使用能够通过内外因的同时作用改善临床症状,使其疗程缩短,加快病情康复[5]。NO是生物效应较复杂的活性氮介质,其会直接参与到肩周炎的发病与疾病进展过程中。中医推拿+穴位注射能够疏通径路,改善血液循环,使药物充分渗透到肩周组织额你不,缓解炎性反应,降低NO的生成量。GM-CSF属于造血生长因子,是炎性反应的主要标志物,由受损内皮细胞直接释放,该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过度活化是GM-CSF升高的主要原因。以上联合疗法能够改善淋巴细胞功能,纠正其活化状态,进而降低GM-CSF表达[6]。结果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B组(84.91%)(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检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可见,以上联合疗法可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外展肩部肩周炎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