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在精神科中的应用

2019-03-14蒲星鑫

关键词:管理体系标准化发生率

蒲星鑫,李 静

(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本文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患者于护理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56例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8~62岁,平均(34.21f5.45)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8.66f1.61)个月。临床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病例数均为28例。在包括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28例患者于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管理体系。

观察组28例患者于护理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健全护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小组,制定健全的护理规章制度,包括护理人员准入制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查对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应急预案等等,确保各级护理工作有制可查,有章可循。(2)建设护理质控体系。成立由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病区质控员、各护理小组组长组成的四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重点对护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和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查,实施层级管理,落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3)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通过护理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的综合分析,建立合理的护士绩效考评机制,并将绩效工资、晋升机会将与考核结果紧密联系,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2]。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

以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由科室自行编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家属评价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满意度评价标准分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率、较满意率之和为护理满意度。

1.3.2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于2组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发生的差错、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及被投诉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号为SPSS 20.0,计数检测数据的表现形式为(n,%),数据之间的比较检验方法采用x2,P<0.05提示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2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2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满意12例,较满意8例,不满意8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43%。2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依次为7.14%、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n/%)

3 讨 论

在精神护理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从规章制度、机制体系等全方位着手,完善科室质控管理,使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本研究中护理管理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体系,观察组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标准化发生率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标准化简述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