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3-14杨元明

关键词:内径颈动脉斑块

杨元明

(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155)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多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大量的临床数据揭示,只用一种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药效缓慢,效果欠佳[1]。寻求更优的联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86例。常规组中,男42名,女44名,年龄56~77岁,平均(66.43f0.19)岁,治疗组中,男44名,女42名,年龄55~76岁,平均(66.88f0.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8关于美国aha指南对于高血压的判定和分级标准,且均为二级高血压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缬沙坦分散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508)治疗,口服,80 mg/次,1次/d。连续治疗1年。在此基础上联合常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氢氯噻嗪(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1683)口服治疗,常规剂量12.5 mg,连续治疗1年。

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采用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缬沙坦分散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508)治疗,口服,80 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上海现代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批准文号:注册证号国药准字H20000079)进行治疗,口服,剂量为30 mg/次,1次/d。连续治疗1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压情况,血压检测方法:对患者实施24 h动态血压监测,白天半小时测一次,夜间每小时一次。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

(2)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差异性。叮嘱受检者清晨空腹采集中段尿液,体积为10 mL作为检测标本。采用迪瑞FUS-100进行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为干化学法。所有化验过程均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进行,并记录检测值。

(3)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以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的差异性。采用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颈动脉内径、血液流速以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水平值,并进行记录。

(4)同时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心悸、水肿、头晕以及面部潮红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 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x2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与常规组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如表2所示。治疗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共5例,所占比例为5.8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共4例,所占比例为4.6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差异性

结果如表3所示。治疗前,2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20.21f10.15)ug/L,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14.28f5.33)ug/L,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以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的差异性

结果如表4所示。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以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颈动脉内径(0.93f0.03)cm、颈动脉血液流速(65.64f20.13)cm/s、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0.68f0.12)cm2,治疗组颈动脉内径(0.98f0.27)cm、颈动脉血液流速(79.65f24.31)cm/s、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0.12f0.03)cm2,相比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内径和颈动脉血液流速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均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3项指标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mmHg,±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mmHg,±s)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24 h平均收缩压 24 h平均舒张压 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 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治疗组治疗前 152.6f21.3 96.2f11.3 15.8f2.6 13.9f2.3治疗后 121.8f15.3# 72.5f9.4# 8.3f1.2#* 6.8f1.8#*常规组治疗前 153.1f20.5 97.0f12.5 16.2f2.4 13.8f2.1治疗后 121.6f14.8# 73.2f13.2# 13.8f2.0# 10.8f2.4#

表2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

表3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差异性(±s)

表3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差异性(±s)

组别 患者(例) 尿微量白蛋白(u g/L)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8 6 3 4.3 9 f 1 3.7 6 2 0.2 1 f 1 0.1 5治疗组 8 6 3 4.4 1 f 1 3.7 5* 1 4.2 8 f 5.3 3 t 0.0 0 9 5 4.7 9 6 8 P 0.9 9 2 4 0.0 0 0 0

表4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以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的差异性(±s)

表4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以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的差异性(±s)

组别 患者(例) 颈动脉内径(cm) 颈动脉血液流速(cm/s) 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c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86 0.91f0.02 0.92f0.03 61.38f19.27 65.64f20.13 0.93f0.18 0.68f0.12治疗组 86 0.92f0.02* 0.98f0.27 61.37f19.24 79.65f24.31 0.94f0.16 0.12f0.03 t 0 2.0482 0.0034 4.1164 0.3851 41.9847 P 1 0.0421 0.9973 0.0000 0.7007 0.0000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2-3],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人群,该病起病隐匿,多无前驱症状,进展缓慢,患者多伴有头胀或心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4-5],年轻患者以头痛居多。若不及时治疗,一方面,将加重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心肌肥厚,继之引起心腔扩大和反复心衰发作;另一方面,损伤肾脏,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再者导致脑小动脉痉挛,引发高血压脑病;另外,引起眼底、大动脉及周围动脉闭塞等相关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2018年美国ACC/AHA高血压诊疗指南更新在于采用了新的诊断阈值(130/80 mmHg)、新的治疗目标和个体化的药物类别选择。新分类,正常血压定义为<120/80 mmHg,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

新指南推荐的起始降压药物治疗一线药物仅包括四类,即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对2级高血压(即≥140/90 mmHg)和平均血压高于目标值20/10 mmHg的患者,推荐初始联合应用2种不同种类的一线降压药物,或自由联合或固定复方制剂。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单用降压药物的临床疗效欠佳,60%以上的患者需要双联治疗,探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及具体选择有利于临床作出更多的选择,硝苯地平通过舒张正常供血区、缺血区的冠状动脉以及外周阻力血管,产生降低血压的作用。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发挥降压作用,且不影响缓激肽的作用、离子通道功能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心率,选择性和安全性更高。二者连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显著降低血压,且增加了对心脏的保护功能。

本研究显示,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6.51%,不良反应并未显著增加,其中有2例患者头痛相对明显,其年龄均在40岁以下;相比采用采用缬沙坦联合利尿剂治疗而言,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以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改善情况更加显著;血压及血脂水平更低,患者得益考虑主要来源于更低的血压及血脂控制。综上,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径颈动脉斑块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责任斑块狭窄度及颅内斑块总数与复发性卒中相关: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