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探析

2019-03-12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王晓辉

中国商论 2019年22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等级证书双师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晓辉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国发[2019]4号),提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该方案的颁布,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会计专业做为许多院校都开设的老牌专业,如何落实“1+X”证书制度是当前急需探索的问题。

1 正确认识“1+X”证书制度

要构建“1+X”证书制度,首先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明白他们的真正内涵。

1.1 “1+X”证书制度

“1”是学历证书,指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反映了学生受教育程度,重点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X”反映了学生特定岗位的胜任能力,重点关注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和拓展。“X”可以和毕业证书是同一专业,也可以是跨专业的证书。

1.2 “1+X”证书制度不等同于双证制度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鼓励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一个或者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不能简单认为“1+X”就是以前的双证制度,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双证制度下只是要求学生通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强化某一知识的学习,职业资格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1+X”制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强调职业发展和技能形成的过程性,是动态的。职业资格证书大部分是通过理论考试获取的,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评价地点也可以多元化,既可以是校内实训室,也可以是企业真实的工作现场。

“1+X”证书制度,不是两种或者多种证书的叠加,而是在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对某一部分技能的外部延伸。可以说“1+X”证书比双证制度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为2.5+0.5(2.5年的知识学习+0.5年的顶岗实习),要求达到最低143学分并且至少获得一本职业资格证书即可毕业。课程由通识课,专业课和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三部分构成。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分基本能够修满,但是对于职业资格证书而言,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目前存在着不同等级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专业资格证书,如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证(现已取消);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证,这一证书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组织考试颁布,这一证书也是我国当前会计界含金量最高,考取难度最大的证书。

第二类,职称证书。由财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批准颁发,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的级别,分别对应着助理会计师,会计师以及高级会计师和正高级会计师。会计职称代表着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第三类,具有国际化的证书,比如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批准的ACCA(被称为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证书,英国国际会计师(AIA)证书,英国财务会计师(IFA)证书,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等。

第四类,企业认定的证书。比如由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颁布的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与信息化部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颁布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过去大部分的同学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为所考的内容基本学过,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但是会计从业资格被取消后,很多同学只能选择考初级职称,但是初级的难度是远远大于从业资格考试的,所以取得初级职称(助理会计师)的人并不是很多。有些同学为了拿证毕业,就选择考取由企业颁布的证书,这类证书一般要先培训再考核,收费较高,通过率也高。笔者认为,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没有进融通,或者说融通不够紧密,造成了课、证分离的现象,对于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有偏离的。

3 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建议

3.1 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

“1+X”证书制度要落实,首先要有丰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供职业院校学生选择。目前我国仅保留了139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不能满足“1+X”证书制度对证书的需求,必须开发大量和职业技能教育相关的证书。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将体现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的职业技能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系统范围内。同时,要深化校企合作和大型企业单位合作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如深职院和华为公司合作开发的“课证互嵌共生”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 重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X”证书制度表面看是证书的改革,实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X”证书制度要落实,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具体来说,首先职业院校需要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根据职业能力标准,调整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有机衔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2],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其次,要深化课程改革,精简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种类,以便学生能够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为“X”证书的获取提供便利,促进学生从心底自发的学习,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最后,要加大实践实训课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取得,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大实践课时。

3.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保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1]。而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上岗的,很少人有实践教学经验。以笔者所在专业为例,“双师型”教师比例100%,但此“双师”最多能算是“双证”教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真正的“双师”一定要有企业经历,掌握最新行业发展动态。“1+X”证书制度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加强对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X”证书相关的培训,真正落实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4]。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只有教师掌握了更高更新的技能,才能胜任“1+X”的教学任务。二是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降低学历要求,提高待遇等,吸引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扩充“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引得来,留得住”高技能人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手政策,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

3.4 严把质量关,提高证书含金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X”的定义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传统“双证书”制度考核评价中,有些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存在故意“放水”现象,使其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明确,教育行政部门、院校要杜绝乱培训、滥发证,保障学生权益。因此,为保证“1+X”证书制度落到实处,在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技能等级证书目录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首先必须把好证书的入校关。“实际上,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X’证书,必须根据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和调控”。学校要将那些职业认同度高的证书引进来,要少而精,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标杆。同时还要加强质量跟踪和反馈,及时向培训评价组织反馈,促进其完善评价标准,提高证书含金量。其次,还要严把考核关,防止考核过程“放水”。最后要严把毕业关,提高毕业证书的含金量。“1+X”中,“1”是基础,“X”是补充,不能本末倒置,学生取得了很多“X”,却丢了“1”。学校不能为了学生顺利毕业,组织毕业前的“清考”。同时,学校也不能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

4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深化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身的成长,对于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等级证书双师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