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究①

2019-03-1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季绍斌

中国商论 2019年22期
关键词:温州国际化办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季绍斌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与整合,其结果将必然促使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也将随之国际化,以此适应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情势。这既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使然。那么对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温州地方高校来说,国际化办学之路该如何实施、如何突破、如何创新?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流人才又该如何培养?所有这些问题必将伴随着在温本地高校所开展的国际化办学的实践中逐一得到答案。

全球化环境下的高等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秉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原则”来指导国际化教育项目的落实。前不久温州市政府为此决心将建2~3所“国际化特色高校”并出台了《温州市新时代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行动计划》纲领性文件。可见温州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努力不遗余力。到2021年,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中外合作非独立设置机构和项目要达到20个,争取创办1所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该《行动计划》中指出,未来三年,我市将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留学温州”品牌打造计划、名师名校长海外研训计划、“千校结好”提升工程计划、“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计划等六大计划,不断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初步形成教育国际化体系和运行机制,让教育国际化主要指标处于国内同类城市前列。从此温州高校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国际化办学大好时机。截至到目前,市内位于高教园区的三所公办高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承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零距离对接国际教育发展前沿。同时各高校结合自身的校情和办学条件依托国家、省部和市级各类人才项目,先后大力实施海外引智计划。在“引进来”的同时,学校还大力促进“走出去”,鼓励本校合格教师申报留学基金项目,通过赴海外名校进修深造交流,提升自身国际化视野并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国际化教育从业人员。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地得以深入的推进,“走出去”的温州企业要克服水土不服,离不开既懂外语又懂国际市场,同时还熟悉当地文化的高校国际人才。因而疏通并梳理好企业、高校和政府三者间的关系,政府将不遗余力地为企业“走出去”和高校国际化办学提供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将成为国际化建设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本地高校的国际化办学使得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国际人才市场中找到精确的定位,同时又能把温州本土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对口支援国家。从而切实地提升温州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声望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温州模式”的高校国际化办学途径。

1 实施优质、高质量国际化办学的背景

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总体而言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在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闭门造车”式的教育使得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更有甚之的是某些地方高校又无国际化资源也无国际化渠道,因而在地方高校要开展国际化办学举步维艰。因而要在地方高校开展高水平、高效地实施国际化办学蓝图,就得需要当地政府、当地“走出去”企业和高校三方或多方通力合作、协调,从各自单位的自身条件和需求出发,多方联动,创造国际化办学氛围和环境。“一带一路”政策的适时推动,为不少有条件的沿线地方高校参与国际化建设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温州一些本地高校也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先后开展国际化办学实践。有人(任宪龙,2019)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探讨了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也有人(王明明,2018)从国际责任和国际话语权的角度探讨一流大学建设的使命和方向;马妮娜,姜柏生(2018)从探讨高校高端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机制角度出发,研究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需求点;甘晔、朱吉梅(2018)探索了地方高校国际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能性等。以上活跃于高校国际化方面的研究人员和专家的观点都能结合中国当地的高教情势,利用“带路”倡议探讨了各地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带一路”助推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向纵深方向推进。把原先“零散”“单打独斗”式的国际化办学转变为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合作,把国内高校各自的办学优势针对性地对接至目的国,做到国际化办学利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并得到了目的国政府和民众的认同和赞许而不是“自爽”。把原先一味靠“外援”的国际化办学逐步过渡到以输出我国优秀高教资源为办学优先考虑的新做法,把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通过“一带一路”和国际化办学传递到世界各国。目前在温高校国际化办学主要服务的对象国为亚洲的柬埔寨、越南、老挝、非洲的南非和欧洲的意大利等国。国际化办学的触角已延伸到亚非欧,办学的影响力不断扩散。

2 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突破和创新之举

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显然地方高校无论在资金还是在资源等诸多方面都不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的国际化合作和交流活动相媲美。但是国内地方高校对接的国外目标高校和对口的服务教育机构象却能弥补国内一流高校海外服务触及不到的地方。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就在近年极力推进国际化建设。目前联合浙江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在建瓯盘首都金边成功落地成立了中外三方共建的该院第一所海外分校——“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该校也是浙江省在柬埔寨建立的首个海外分校。目前生源稳定,首次招生已在当地达80名。中方派遣的专业和汉语教师均已到位,他们将在柬埔寨工作一年。至此该校的国际化办学踏出了坚实一步并渐入佳境。由于地方高校国际办学处于“下游”位置,所以更接地气、也更容易开展多样化“低阶”性国际服务。同时也更容易把地方高校的教育特色传播到目的国。这种新的“走出去”开展国际化活动是个既大胆又前沿的尝试,它不仅带动了高校内部国际化人才储备的使用新模式,也促进了地方高校联合地方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国际化建设。由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把高校的智力和专业技术和企业对外交流的资金实力充分结合,一起合力推动着国内高校国际化建设步入新时代。此外国际化校企合作还为共同寻找国际服务对象等方面省去了不少的波折。由企业出面牵线目的国意向单位,然后由高校专业人员进场服务,“一条龙”式的对外开展服务相较于目前国内一些部属高校“独家”式的国际合作办学则提供了另一种国际化模式的参考。

3 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局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的国际化计办学流于形式。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应付教育部和其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评估应急之用。无法在国际化办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做出更为持久性的探索和实践。因而半途而废的国际化项目不仅浪费了国内纳税人的钱还在国际上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事实上,高校国际化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战略。不可置否,目前一些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成效虽较为显著,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众多国内高校“走出去”的力度还不够,产教协同力度不强,品牌质量意识淡薄,各高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甚至还相互挖墙角、相互倾轧、相互牵扯、相互恶性竞争却不少见。而没有形成一个合力、相向而行去力争共同打造国际化办学圈。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若要打造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院校还任重道远,需要政校行企同向发力、同向而行,打造产教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地方高校的样本和模板。

4 高质量开展国际化办学实践

虽然个别高校国际化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效益突出。但是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单一、同质化或重复性的办学项目居多。比如国内一些高校趁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在亚洲东南亚国家柬埔寨等国大兴国际化办学项目。事实上,一些目的国办学条件有限,无法在用类型项目上提供重复性的接收服务。

比如一些语言和文化传播的项目,根本不需要国内高校一拥而上赴国外帮扶。相反,如何整合国内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考虑分片、分项、分任务式的落地办国际合作项目可会给目的援助国提供更为优质的对外输出服务。

具体说来,这里所谓“分片式”的国际合作办学是指国内各高校在目的国如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可考虑在该国政府提出具体需求的合作基础上,通过高校各自内部的协商和协调后划分责任片区,而不再在援助国内各搞失序的国际办学项目,如此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分项”是指各高校在目的国通过紧密合作,让各自的优势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后分配到各个目的国的教学点,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并高度重视对方国家的急需和紧缺项目,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不搞“内耗战”;分任务式的合作方式就是各高校间利用国外合作机构向我方提出的需求,按照任务的方式分摊到各高校各自擅长的项目,依据自愿的原则在目的国开展有分工的国际合作,譬如在欧洲意大利,我国不少高校在意大利开展文化和语言交流。由于近期意大利不断向中国“靠拢”,意大利甚至成为欧盟和G7国家中首个发达国家与我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意向。可见意大利与我国合作之“诚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是与我国首个开展警务合作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来自中国高校与意大利高校合作和交流非常活跃。

中国孔子学院在意国开展教学和交流工作所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在西方国家里是最少的。但是中国高校在意国开展的国际教育合作,比如中文教学大都是大同小异的。因而有必要开展分片、分项和分任务式的分解和细化各自的国际教学和援助内容,让中国的优秀教育资源不再浪费、重复建设,同时让受援国也能感受到中国的合作诚意和真诚的合作态度。所谓的高质量国际化办学除了输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外,我们还应输出高质量的合作态度和高质量的分工协助。

以温州地区高校开展的国际化办学为例,位于该地区三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公办高校,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根据各自学校的校情、各校的优质专业和特色教学模式分阶段向亚洲的柬埔寨、非洲的南非和欧洲的意大利等国输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一些合作项目主要集中于以下国际合作领域,中外(两岸)合作办学、留学生(华侨生)培养、汉语言国际推广、国际化专业建设、海外孔子学院、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等。在以上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具有温州本土高校输送外援的教育项目是国侨办华文及温州话本土教育项目。由于在温州大地上旅居国外,尤其在欧洲意大利、法国和荷兰等国的温州侨胞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0多万温籍华侨和华人遍布于欧洲各国。这是温州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其他文化交流的人脉基础,也是温州高校对外发布消息的“传声筒”。

这对于那些爱国爱乡的温籍华侨和华人来说是一件令他们连接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反映,同时这批华侨也是温州高校免费对外宣传的民间国际“大使”。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在温州高校开展国际化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事实上,在温的不少高校包括本地高校温州大学的不少国际化项目的开展都得益于海外温籍华侨和华人的从旁协助,甚至是强有力的资金投入。

5 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理论探索

国际化办学的要义就是把国内大学办学的理念、要素和行为等通过跨越国界交往实现互动的过程和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具体表现是:学生的国际化,这方面的要素是指国内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以及该高校出国短期交流或长期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师资的国际化是指该高校内部的在职在岗教师编制中有一定比例的短期或长期的海外聘用师资,这些师资是该校提升国际知名度的一个有效窗口;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国内高校可积极拓展项目的国际化渠道。吴丽萍、郭肖华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撰文《“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高校国际化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国际化办学的现状是“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一、定位不够清晰、师资队伍薄弱、资金支持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等,但可结合地方国际化特色,一改国际化建设中的困局,打开国际化建设的新局。该文作者提出所谓的“五缘”特色、以当地著名侨商陈嘉庚精神来凝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侨,以及福建高校如何分工协作、纵横多元组合等建议,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福建高校办学国际化提供支撑。所以要坚持办好国际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侨源,利用爱国爱乡的华侨和华人在海外的资源,为当地高校建设国际化所用,这是“双赢”的举措。温州部分高校利用温州是个著名的侨乡,丰富的侨源国际人脉网络推行国际化办学颇有成效,很值得其他地方高校借鉴。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到40年后的我国高校快速步入“弯道超车”,尤其在“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推出后,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办学基本生态与以往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如今高校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均在高位上运行,我们不仅输入了高质量的国际交流项目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中国高校还向国外高校输出自己培养的优秀国际化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从路上与我国毗邻的国家输出我们的援助教育专家,从海上向更远的欧洲和非洲乃至南美洲输出中国优秀服务性的专业人才。

6 结语

总之,高校国际化办学将成为评估我国高校办学质量的一大重要指标。地方高校要结合地方的“走出去”企业、地方政府对当地教育的政策支持以及当地海外华人和华侨的贡献,利用多渠道、多资源、多面向的国际合作办学形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坚实而又有成效地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和高产出的国际化办学目标。

猜你喜欢

温州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