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阅读教学在《年、月、日》的实施与功效

2019-03-08赵沛芬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节日阅读传统文化

赵沛芬

摘 要:学生通过课前阅读作业,了解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的节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同时,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课堂中,进行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走近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学习了祖先的高尚情怀。通过数学阅读,让孩子们体验数学世界的五彩缤纷。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 日期 节日 传统文化

在近代数学教育中,教学基本上是注入式的,除教科书外,很少有阅读、参考的读物,有很大的局限性。[1]然而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要通过阅读,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数学来说,阅读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只有会读、读懂,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新课标指出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课堂上都是在探究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增加一些数学阅读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阅读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走近数学,学习数学家们严谨认真、不懈努力的品质,继承数学人文精神;比如一些趣味数学故事,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汲取了数学知识;比如“朝三暮四”、“抽屉原理”、“鸡兔同笼”等经典算法,富有趣味,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数学阅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课,这课所学知识相对简单,可能很多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一天有24个小时,如何让这节课变得更加充实、富有趣味?我布置了一些课前阅读作业,我让学生回家查阅以下知识:什么是闰年、平年?什么是公历、农历?你知道哪些节日?一天为什么会有24个小时......

等到正式课堂开始的时候,我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知识讲解,由于课前布置了查阅任务,学生们都想说一说,所以一来课堂氛围就很积极,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这节课,我很快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重难点也把握得较好。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提问:“刚刚咱们学习平年和闰年,那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会有闰年、平年之分?”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我喊了一位同学来回答,他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告诉大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实际上,一回归年的时间不是365天,而是365天零5个小时多,为了方便记年,规定平年为365天,这样每过4年就多出1天来,而把多出一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简短清晰的回答赢得了其他孩子的掌声。接着我让孩子们及时回忆刚刚所学,怎么区分闰年平年,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我又问:“谁来说一说公历和农历呢?”我让一个最积极的小朋友来回答,他告诉我们:“公历是全世界通用的历法,方便所有人沟通和交流。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是我国独有的,农历是我国古人根据四季变化及天文现象所编拟的,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我接着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吗?”本来我想投影展示,没想到依然有小朋友想举手回答,他拿出小本子,认认真真地念:“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全班小朋友都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他进行了详细地查阅后,还作了认真地记录。

接着,到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了,你知道哪些公历节日?几乎所有孩子都举起了手,大家说出了很多公历的节日:1月1日元旦,3月8日妇女节,5月1日劳动节……他们还查阅到了很多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节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很多节日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得不佩服这些孩子们的认真付出。每个回答的孩子,不仅要说出节日的日期,还要说说节日的由来,让我们都了解到了许多课外知识,同时,引导孩子们树立热爱祖国,保护环境、节约粮食、讲卫生、注重健康、和平团结等意识,让孩子们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说到农历的节日了,孩子们的更加激动了。正月初一春节,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一个全新的季节,大家备年货、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拜年、放鞭炮、舞狮子、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人们吃元宵、猜灯谜、耍龙灯。还有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二月三十除夕……这些节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通过孩子们的介绍,我们走近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学习了祖先的高尚情怀,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仁、义、理、智、信。 更精彩的是过节的方式,由于孩子们来自各个地方,大家过节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在這个课堂上,大家可以感受各地风俗,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之中,增加的课堂的趣味性,也让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让孩子们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3]通过阅读,孩子们学到了新的知识,解决了一个个“为什么”,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学生在面对课堂学习时,将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数学阅读无处不在,作为新时代的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将数学阅读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进行正确的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创造更多的数学阅读机会,激发他们的数学阅读兴趣,感受数学阅读世界中的五彩缤纷!

参考文献

[1] 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0-11.

[2] 乔晓燕.浅谈小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焦作日报,2009,(1):9-10.

[3] 冯峰燕.小学数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3:45-47.

猜你喜欢

节日阅读传统文化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