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端脑钠肽前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幕上脑出血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9-03-06欧阳桂兰朱海兵赖燕蔚钟善全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血浆脑出血出血量

欧阳桂兰,朱海兵,赖燕蔚,钟善全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急性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的多发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十分具有破坏性的脑血管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较高。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寻求更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本研究收集本院68例急性ICH患者为观察组,并收集50例功能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血浆NT-proBNP与hs-CRP联合检测,评估急性ICH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找到这些变化与ICH血肿大小和病情程度相关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H患者,68例发病后24小时内的幕上ICH住院患者,包括男42例,女26例,年龄42~80岁,平均(60.3±6.9)岁,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41例,冠心病8例。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功能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26 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7.5±8.9)岁。观察组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且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非幕上ICH(含脑室出血);存在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性疾病;血栓病史、急慢性感染、自体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病史;近4周接受过手术治疗或严重外伤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出现任何感染迹象的患者(如吸入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肝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或家属均提前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由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得到我院医学研究和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在第1天,观察组在发病后的第2天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hs-CRP、NT-proBNP水平。这些患者也接受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其它血液化验包括全血计数、肾功能、肝功能、凝血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或CT。

CT检查明确诊断为ICH,血肿大小和体积的计算是基于Kothari方法使用A×B×C/2公式[1],计算血肿量<10 mL为少量出血26例;10~30 mL为中量出血27例;>30 mL为大量出血15例。ICH患者根据临床疗效[2]分为预后良好组(有效、显效和治愈)和预后不良组(无效或死亡),其中预后良好组58例,男34例,女24例;预后不良组10例,男8例,女2例。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观察组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

2.2 ICH患者不同出血量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大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少量出血组,多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出血量患者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

注:*与少量出血组比较,P<0.05;#与中量出血组比较,P<0.05。

2.3 ICH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预后不良组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预后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

3 讨 论

近几十年来,ICH已经成为最具破坏性的脑卒中之一, 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3],比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更差,30天的死亡率超过40%[4]。既往认为,ICH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ICH后的炎症反应与ICH后的病理损伤关系逐渐受到临床研究的重视[5]。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复杂的免疫介导和炎症介导参与了ICH的预后,ICH诱导的炎症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6]。Zhang等[7]发现炎症机制在ICH诱导的脑损伤中被触发,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发现同样在另一项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回应[8]。hs-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是体内炎性监测指标, ICH患者发病后机体发生炎性反应继而激活经典的补体途径[8],产生大量的终末产物对脑血管造成损伤,使血肿周围脑组织渗出增加而加重脑水肿。而血浆NT-proBNP是一种具有排钠、利尿功能的多肽神经类激素,具有减轻脑水肿的功能,是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害的递质[9]。在本研究中同样发现,ICH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性ICH时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升高,同时神经保护递质NT-proBNP也随之升高。

神经炎症机制和炎症级联反应被认为是IC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炎症级联反应是由局部细胞因子、粘附分子、急性期蛋白、巨噬细胞和白细胞浓度增加引起的,这种反应的强度与临床早晚期及临床结果直接相关[10]。hs-CRP是人体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血浆中以微量形式(平均3.5 mg·L-1)存在,当机体出现损伤及炎症反应时,体内各种细胞因子促发肝细胞产生,随着炎症加剧和组织细胞破坏程度的加重时其浓度迅速上升。在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hs-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恶化的结果相关联。李辉然[11]对80例脑出血患者研究也发现,随着脑出血量升高和病情的进展,血清hs-CRP水平升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深入的研究表明,急性ICH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上升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临床中,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IC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后指标。据杜春亮等[12]研究指出,随着出血量增加,脑出血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血浆NT-proBNP与脑出血量及NHISS评分均呈正相关。同样,国内学者陈利涛等[13]通过分析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前脑纳肽水平,结果发现当术前脑纳肽水平>300 pg·mL-1,患者术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上升。由此可见,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充分的反映急性IC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肿量多少。

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随着ICH患者出血量越大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升高越明显,大量出血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量出血组及少量脑出血组,同时中量出血组高于少量脑出血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后不良组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急性ICH患者的出血量越多,患者的病情程度越严重,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就越高。

综上所述,血浆NT-proBNP与和hs-CRP水平与急性ICH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且能反映急性ICH患者病情的程度。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最终的因果关系,并且该研究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血浆脑出血出血量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