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IS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改进及其拓展

2019-03-05河北省华北油田第三中学062552李富恩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桶外力摩擦力

河北省华北油田第三中学(062552) 李富恩

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061001) 王晓梅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100083) 何彦雨

1 引言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动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内容之前首先安排了本节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想定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但是实验的设计有好些地方存在误差,并且是系统误差。另外通过打点计时器来解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费时费力,学生一节课要打无数条纸带子,然后还要计算10个或者12个加速度数值,工作量相当大。其次,本节教材在探究实验中合外力的处理采用的是近似法,也给实验结果带来了系统误差。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原有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最终成功利用DIS实验探究验证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实验设计与创新要点

试验创新点主要有:利用DIS系统对实验进行突破常规的设计,巧妙地测量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消除了合外力测量的实验误差,解决了本实验的最大难题。在实验中用到知识迁移巧妙构思,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

2.1 创新一

创新性地将气垫导轨应用到实验中,替换掉带有导轨的小车轨道。改进后优势如下。

(1)摩擦力显著减小。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流将物体托起,使物体与接触面间没有了压力,从而消除或者大大减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原理易于接受。实验构思很巧妙,原理很简单,虽然不好设计,但知道了原理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实验效果更明显。

2.2 创新二

使用DIS系统数字化的软件。优势如下:

(1)数据获取简明直接。首先,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本身就有实验误差,虽然实验中换用了气垫导轨,但是纸带子和限位孔间的摩擦是消除不了的,并且根据纸带上获取的数据,计算求加速度原理方法的限制,一节课根本完不成两个实验的探究,但是先进的DIS系统可直接获取实验数据既省时又准确。

(2)图像处理直接提升实验效率。数字化的教学仪器操作简单,数据实时自动显示,可视化的窗口便于学生获取各种信息,DIS软件能自动拟合图像,可突出教学重点,弱化其他次要、干扰因素,这也是一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 实验原理创新设计

设计的核心是如何构建实验运动模型,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加速度a、合外力F、运动物体质量M的数值,然后再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课本中的传统实验如图1所示。

图1 课本中的实验装置

合外力测量:先平衡摩擦力,然后使沙子和小桶的总重力等于小车的合外力。

加速度的测量:利用打点计时器根据纸带计算。

实验中要想保证拉力等于小桶总重需要满足m≪M,实验过程中改变沙桶质量就要受到限制,并且实验误差比较大,为此可进行如下改进。把带有滑轮的一段垫高(改变传统思路),挂上砂桶让小车匀速运动,此时对小车受力分析(见图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道:

Gx=Ff+F
FN=Gy
F=Gm

图2 实验装置及小车受力分析

4 实验探究及教学内容

4.1 复习导入

惯性(匀速运动或静止)——由物体的质量M决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需要外力F。定性体验探究:用不同大小的力推质量相同的小车,a会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质量不同的小车,a也会不同。体会到加速度跟外力F和小车的质量有关,接下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

4.2 探究实验

实验前先做一个小练习: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有一个力的大小是10 N,方向水平向右,如果去掉这个力,其余两个力不变,那么其余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分析:根据三力平衡特点,3个力中任意2个力的合力与第3个力等值、反向、共线。可知其余两个力的合力与撤掉的10 N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

然后给出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让小车在小桶的拉力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斜面不光滑,试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若去掉小桶,小车该做什么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怎么求?

分析:匀速运动时小车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绳子拉力的作用,因为小车做匀速运动,所以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摩擦力和拉力的和平衡,又小桶也做匀速运动,拉力等于小桶的重力。当去掉小桶后,小车所受其余几个力不变,这几个力的合力与拉力等大反向。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即等于小桶的重力大小与小车质量的比值,巧妙突破拉力不等于小桶重力的难点。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朗威分体式数字传感器、多用力学轨道及其附件、小桶、力传感器等。实验过程如下。

(1)保持M不变,探究a与合外力F合之间的关系

①将小桶挂在细绳上通过定滑轮与滑块相连,调节斜面角度,使二者一起匀速运动。②保持此时斜面角度不变,去掉小桶,使滑块加速下滑,同时利用力传感器测量小桶重力,即拉力F的数据;释放小车,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在获取的v-t图像中截取一段区域,下面的表格中自动记录对应的加速度,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③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增加小桶的质量,再重复前两个步骤,重新调节斜面角度进行实验,一共采集5~6组数据。④点击a-F图像按钮,即得到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见图3)。

图3 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数据与图线

(2)保持F和不变,探究a与小车质量M之间的关系

4.3 实验分析和结论

通过前面实验数据和得到的图像分析,得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自身质量成反比,即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完成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图线并没有严格过原点,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平衡摩擦力过程中产生的。假如没有摩擦或摩擦力比较小,实验误差就会小很多,实验中如果引入气垫导轨误差就能大大降低。

图4 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关系数据与图线

5 总结反思

在实验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拓展,本实验虽然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但是每改变一次合外力——拉力时,都需要重新调整斜面的倾角,实验操作较繁琐,这时可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拓展,还有没有其他可准确获取合外力的方法,比如在实验中细绳拴在力传感器上,力传感器就能准确读出拉力大小。实验是可以改进和整合的,不一定严格的套用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多思考,多探究,设计出更丰富、更具有操作性的实验方案来。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更注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同学们进行知识嫁接、迁移,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的探究和原理的改进,把解题中的情境过程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小桶外力摩擦力
量出8升水
带低正则外力项的分数次阻尼波方程的长时间行为
小桶装水
神奇的摩擦力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四列氮氢气往复压缩机外力及其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配电网电缆线路防外力破坏问题研究
慧星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