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追求 从不放弃
——访旅美提琴制作师林海德

2019-03-04

乐器 2019年2期
关键词:梁国林海大提琴

记者:听说您最早是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乐团从事小提琴演奏,为何您后来放弃了提琴演奏专业,转向了提琴制作领域?

林海德:是的,最早我是珠影乐团的提琴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梁国辉老师。我们交谈了多次,特别谈到提琴制作的历史,从此对提琴制作的奥妙、神秘充满了探求的渴望。

林海德和师傅徐弗

后来,我又认识了徐弗老师,他和我谈到许多提琴制作远景和他的探求。与两位老师的深入交谈,坚定了我改行学习提琴制作的决心。

记者:您师从于哪个师傅学习提琴制作?师傅给了您怎样的影响?

林海德:1975年,我进入了广州提琴制作专业班,在梁国辉、徐弗二位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开始了提琴制作基础的学习。由于从小学习音乐和演奏小提琴,因此我当时对提琴的结构己很熟悉了。在制作学校毕业后,我又在广州乐器研究所继续跟随梁国辉老师学习了八年,在梁老师的指导下,夯实了提琴制作的基础,完善了工艺造型和艺术层面的训练。而这八年,我更学到了梁老师对提琴制作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精神和他热爱阅读专业书籍、妥善收存资料的工作方法。我日后在制作工艺、音色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成功,得益于当年在研究所时梁老师对我的训练、指引和影响。梁国辉老师是我的导师和引路人,是他把我带入了提琴这个神秘世界,使得我将提琴制作完全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之中,让提琴制作成为了我一生中从未感到厌倦的爱好和职业。

提琴制作大师梁国辉

林海德与家人

林海德和恩师梁国辉

记者: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您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吧?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林海德:的确遇过许多困难,感觉最大的困难是油漆与漆底(ground coat)技术。我一直在努力和挑战自己。正如在美国的意大利人萨克尼(Sacconi)在他的名著《斯特拉迪瓦里的秘密》中讲的油漆三点:透明、色调和对音色的影响。多年来我一直在学习和研究斯氏琴,常常在深夜还在研究。在不断的学习和感悟中,我的制作技艺也逐渐提升,当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克服,我还在继续努力着。

记者:在学习制琴的过程中,您一定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最难忘的有哪些?林海德:这么多年,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一直在鞭策着我的是:我收藏着我的老师梁国辉老人家制作精美的四把小提琴,是他从60岁到94岁这四十多年间制作的。我常常把梁老师每十年制作的一把小提琴拿出来观赏学习,以此鞭策自己。每当看到它们,仿佛看到老人家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研究,一直在向上,一直在进步。梁老师永远是我的榜样。

记者:还记得你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是哪一年?第一次参加比赛是怎样的心情?林海德: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是在1986年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Portland Oregon)举办的第七届国际提琴制作赛,当时怎样的心情现己忘了,但后从翻出的日记中,记起了当年的激动心情。当时获奖的还有跟随梁老师在研究所继续学习的一位同学朱明冮,也有从意大利来参赛的学生郑荃,我们同时获得工艺优秀奖。我们也是当时最早在美国国际制作比赛中排名前五名获工艺优秀奖最年轻的中国提琴制作师。当时我还是中国留学生,站在领奖台上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很感谢我的妻子、父母和我的导师们。获奖后我立刻就用越洋电话通知了他们。

记者:你先后参加了几次比赛,获得过哪些奖项?林海德:我参加过十次比赛。

1982年获广州青年小提琴制作比赛第二名。

1986年第七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制作工艺优秀奖。

1988年第八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制作工艺优秀奖。

1990年第九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制作工艺优秀奖,中提琴制作优秀奖,中提琴音色优秀奖。

2008年第十九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大提琴音色优秀奖,四重奏音色优秀奖。

2010年第二十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中提琴音色优秀奖,四重奏音色优秀奖。

2012年第二十一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大提琴制作工艺优秀奖,大提琴音色优秀奖。

2014年第二十二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制作工艺优秀奖,大提琴音色银牌。

2016年第二十三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四重奏音色优秀奖。

2018年第二十四届美国世界提琴制作比赛中提琴音色优秀奖。

记者:通过参赛,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林海德:每个人都希望在比赛中取得成绩,这是必然的。无论是得奖或没有得奖,如果希望再次取得收获和进步,你就要比上一次比赛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行。首先,你必须要总结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找到与其他制作者的差距。还要与其他制作师多交流,从而做出更好的提琴。虽然不能说比赛一定对每一个提琴师的成长进步非常有必要,但是你要总结经验,善于学习,这样进步就会很快。

记者:在多年的提琴制作和维修实践中,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您觉得优秀的制作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

林海德:我觉得,首先要遇到一位好的老师,并且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还要有一辈子去追求的精神。一辈子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顽强的意志才能实现。不是只把提琴制作仅仅作为一个职业,而是一生追求从不放弃,不计得失。就像被称为中国华南制作代表老前辈、年近九十五岁高龄的梁国辉老师,他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每年制作的琴总是有新的突破。当他拿到一个好琴时,会通宵达旦地研究。从琴的弧度、角、镶沿、风格、琴头结构和油漆,大量的记录、拍照,然后存起来去欣赏和学习这把琴的美。我的老师徐弗亦如此,他也年近九十,虽身体欠佳,但也从未放弃过对提琴奥秘的探寻。两位老师是我永远的榜样。

其次,制琴师要会演奏提琴,能够让自己和演奏家一样清楚地理解提琴“美”的状态如何呈现;而让提琴的美通过制作师的手,符合于三理(物理,生理和心理),以最美的状态示人。

优秀的制作师还要具备美育素养,若想把手中的提琴材料发挥到极致,把提琴最美的东西展现给人们,具备美育的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较为抽象的讲法。提琴制作师通过学习音乐和提琴演奏,通过涉猎美术、建筑、文学、摄影、旅行、外文……就会有更高的眼界和制作顶尖提琴的信心。除此之外,制琴师要懂得欣赏美术作品和建筑艺术,就能够理解线条色彩、空间感、层次感等充满美感的艺术内涵,逐渐会形成自己的欣赏风格。好的作品是非常美的,通过对作品的结构美、叙事美、构思美的理解,然后再突破故事的外壳,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去领悟美的人生。

优秀的制琴师也应该从攝影的构图、光线、层次中发现美感,即使在旅行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丽风景。这都是从更高层次地去理解提琴制作的美。

另外,制琴师要掌握外语,它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对做好提琴很重要。

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要像制琴家梁国辉、徐弗等老一辈的提琴制作老师一样,他们一生追求、研究、制作,不断实践, 不断学习。永不放弃学习,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记者:您跟朱明江是多年的同事,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他给过您怎样的影响?

林海德:我们是同甘共苦的挚友和伙伴,相互支持、鼓励,相互交换学习工作体会和经验,一起进步,一起参赛。他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合理计划时间和准确的目标方向,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

林海德和朱明江

记者:您视提琴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吗?

林海德:是的,除了家庭,我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提琴制作、修复古琴和传承培养年轻一代的制作者中去了,这是我毕生的事业。翻看1977年最后一个月份我写下的日记,它记录了我和朱明江两位年轻的提琴制作师为未来树立的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从没有浪费过时间,我们一直都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记者:您是哪一年到美国的?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在美国的生活、工作的情况?

林海德:1986年1月,我到美国留学,后来在留下来那里继续学习,生活和工作,至今已经33年了。我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太太和我一起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世界一流的大学。大儿子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现在旧金山的大学的当终身教授,大女儿加州大学毕业,现是一加州酒庄的小经理,正在准备考研究生。小女儿今年刚刚从加州大学毕业,现是一位物理治疗师。晚上我和家人一起,有时一起去打网球或健身室。我喜欢早上5点半起床制作,阅读专业书和整理上两天的工作、学习记录,有时回复各地邮件和微信。10点15分离家上班。那是紧张、充满挑战而又富于色彩的一天工作:修复古旧琴和帮助来自各地的提琴演奏家和爱好者,调整和处理他们的提琴问题。那是多么充实的一天啊!

记者:在美国,您最深刻的感受有哪些?

林海德:在国外,我愈加深爱着祖国。我一直关注着黄土地的同行们,我也希望和正在把自己多年学到的提琴制作知识传授给祖国的同行和青年一代的提琴制作者们。

记者:随着中国提琴师在国外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中国提琴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否也在不断提升?

林海德:是的,这是一定的。我多年来一直都在非常努力地向世界各大洲的的音乐家们介绍中国的提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和吴祖亮共同创立了我们中国乐器在国外品牌“Jay Haide”,现在各国许多专业乐团的演奏家、独奏家、音乐学院学生和提琴爱好者都用上了我们制作的提琴,在各大音乐厅和音乐节上巡回演出。马友友来加州,总借用我们国产的 “Jay Haide”大提琴演出,大提琴家杰佛瑞·索洛(Jeffrey Solow)总是用我们国产的“Jay Haide”大提琴开独奏音乐会。

在白宫,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也用中国产的JAY HAIDE 举行音乐会。中国人制作的提琴,已经在世界各地站占据了一席之地,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大提琴家杰佛瑞·索洛(Jeffrey Solow)用JAY HAIDE大提琴开独奏音乐会

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也用中国产的JAY HAIDE 提琴举办音乐会

猜你喜欢

梁国林海大提琴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农民工梁国胜:让自己成为最坚实的桩
Rules in Library
浇瓜之惠
梁国华先生艺术作品选登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欢 沁
冬阳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