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公共外交角度比较孔子学院及歌德学院的美国实践(上)

2019-02-25蔡翠红黄子玲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孔子学院

蔡翠红 黄子玲

摘   要: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都是借助公共外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文章通过对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的美国实践的考察,以及对两者公共外交的战略理念及目标、结构及运作机制、实践模式与策略、公共外交实施效果的比较,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在公共外交施动者关系、运作模式、拓展策略等整体结构设计方面的差异,导致双方在公共外交效果上的差异;从宏观层面看,美国对孔子学院产生特定观感及评价、部分美国孔子学院被关闭的原因包括中美实力变化的国际环境因素、美国政客及智库等国内政治驱动因素、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因素等。

关键词:公共外交 孔子学院 歌德学院

公共外交已成为各国影响他国民众的重要政治战略之一,成为国与国之间影响彼此关系的桥梁。其中,语言推广机构是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发达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置该国的语言和文化推广机构,如亚洲地区的韩国世宗学堂、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欧洲地区的英国文化协会、法国文化协会、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德国歌德学院等。这些机构都是在该国政府全面或部分资助下运营,旨在借助这些机构在海外传播本国语言及文化,改善海外民众对本国的认知形象,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

中国设立孔子学院的初衷同样是希望借助公共外交手段提高软实力。自从2004年在韩国开办第一家孔子学院后,“截至2019年6月,全球155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39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1]。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美国国内屡传对孔子学院的质疑及批评。截至2019年5月,已有24家大学宣布与孔子学院终止合作。

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国、德国作为公共外交行动者,选取美国为两者行使公共外交的对象国,分别比较中国孔子学院与德国歌德学院在美国的推广与运作模式,以公共外交的视角检视两国在公共外交实践层面的差异,解读同样为语言机构的歌德学院能够在美国稳定运作,而孔子学院却在近期受到挫折的原因,从而为孔子学院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作为公共外交载体的语言文化机构

公共外交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埃德蒙德·格利恩(Edmund Gullion)提出,根据美国国家图书馆所出版的国际关系术语词典中的描述,“公共外交”是指政府资助的旨在告知或影响其他国家公众舆论的项目,主要工具是出版物、电影、文化交流、广播和电视[2]。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对公共外交的定义是,“主权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公众进行交流,旨在向海外受众提供信息、施加影响,以促进国家利益及其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3]。中国学者韩方明将公共外交的行为者及特性整理成四点:政府主导;对象为海外公众;手段为公关、传播、交流等;最终目的是藉由影响外国公众的态度推进本国外交政策目标实现[4]。赵启正则认为,公共外交由政府主导,以外国政府及公众为对象,以提高本国形象为目的[5]。可见,公共外交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明确的是,公共外交的施动者、渠道、接受者分别是政府、各种传播媒介及渠道、公众,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公众如何看待公共外交的施动者。

公共外交的实践载体多种多样,本文为什么针对语言推广机构做研究?美国驻都柏林大使馆的公共外交顾问迈克尔·麦克兰(Michael McClellan)曾提出“公共外交传播金字塔”模型。迈克尔将公共外交定义为:“由发动(提倡)国制定战略规划和推行信息、文化及教育项目,以便在目标国创造舆论环境,使目标国政治领导人能够作出有利于发动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决策”[6]。根据以上定义,他提出了一个“公共外交的传播金字塔”:认知、兴趣、知识、倡导及行动(见图1)。根据该金字塔所提出的概念,公共外交的发动国是否能说服其目标国家在国际外交场域上执行对其有利的政策,关键在于以上所提到的五个传播过程的成功与否。

麦克兰认为,为了让一国领导人采取行动,他们一般需要在更广泛的社会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政治支持;而在这个传播的过程当中,语言与文化的吸引力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国家要传播及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首先必须让公众有机会接收到相关信息,因此在最初“认知”的过程中,公共外交發动国需要动用的是广泛的媒介力量去提高其能见度,针对的目标是公众,并没有特定的对象。一般来说,大众传媒是首要主力,如中国的新华网、德国的德国之声都是其提高国家能见度的媒介;当海外民众对一个国家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他可能会受到其文化、政策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这时的目标群众就会缩小,这些对于发动国产生兴趣的特定受众便开始更积极关注该国信息,而文化活动、语言学习等项目也吸引着他们参加;接着这些人又因为兴趣而参与学术及交流项目,也可能到发动国学习,他们大多是学生、教授、知识分子等;然后,他们就会在与该国有关的议题上支持其立场,并在日后间接影响母国对该国行使对其有利的政策。[7]

回到公共外交的本质,即国家实践公共外交的目的就是为了透过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争取海外公众的支持与认同。然而,如果缺少了对语言的了解,受众对该国家的理解及认同就很有限,因此公共外交所使用的传播手段离不开语言的力量,无论是大众传媒、互联网,还是国家间的直接人员交流都需要一个共通的语言去传递,如果能够成功推广该语言而引起受众的学习兴趣及理解,其文化与价值观也会跟着传播。因此,一国语言在国际上的普及程度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权力与影响力。然而,当前国际上处于语言及价值观接收来源极度不平衡的状态,英语在国际传播媒介、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中都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语言霸权会影响政治话语力。一旦一种语言形成霸权,就意味着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和民族将很容易拥有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并有利于其政治话语权”[8]。因此,平衡国际语言使用的比例,让其他国家也有机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发声及推广自身文化,语言文化机构的作用就相当重要。

歌德学院为德国对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代表,总部设在慕尼黑,官方正式的名称为“Goethe-Institut e.V.”。目前已在98个国家设立了159个机构。除了与当地文化协会、图书馆和语言学习中心结合之外,歌德学院还在许多国家设有联络处[9]。歌德学院的前身为德意志学院,成立背景是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为了在与法国领土纷争中通过语言与文化的宣传为德国博得同情,在几位学者的推动下创立于1923年。二战后,德意志学院被美国占领而关闭,而1951年成立的歌德学院则是德意志学院的延伸。一开始的目标对象是针对海外德文教师进行更深入的培训,后来才扩张到直接提供德语教学服务,并获得外交部的资金支持[10]。歌德学院致力于在不同国家针对海外受众培训德语,宣传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现况,加深海外民众对德国的了解,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孔子学院则为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代表。自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办后,孔子学院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其中,美洲的孔子学院在各大洲中最多,总共有150家,大洋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最少,仅20家[11]。截至2019年6月,在美洲的150所中,美国就占了95所。为了促进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孔子学院在美国还专门设置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Confucius Institute U.S. Center)。孔子学院的成立背景一方面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因为商业、教育、文化吸引力都影响着世界语言学习的趋势,中国的崛起带动汉语学习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需要,因为通过语言文化的推广可以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

二、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在美国运作的实践比较

在整个公共外交的传播过程当中,教育、语言及文化学习扮演着很重要的部分,因为公共外交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争取知识分子及学者们对公共外交行使国的认可,进而影响目标国家的舆论,推动有利于该国的政策形成和政策实施。而语言文化机构具体的运作实践则是影响公共外交最终效果的基础。

(一)公共外交理念融入发展历程与目标

无论是歌德学院还是孔子学院,其设计都包含着公共外交的战略需求。歌德学院在美国成立的宗旨与其历史背景有关。二战之后东西德分裂,西德成为美国控制下的盟友,当时西德不管是在政治或经济上都依赖美国,以文化软实力维持良好的美德关系是当时西德外交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因此,歌德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的时候,美国也成为歌德学院海外扩展的首选。歌德学院在1967年进入美国波士顿与旧金山,后来又先后在纽约(1969年)、芝加哥(1978年)、洛杉矶(1983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90年)设立。因此,全美总共有6家歌德学院,均分布在著名城市。[12]

美国歌德学院的宗旨是:“塑造和修复德国在美国的形象、展示当代德国文化、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德语和德语文化、建立跨大西洋文化和思想交流网络”[13]。为了正确呈现德国的形象及减少偏见,歌德学院致力于语言及文化的推广,希望唤起“美国教育体系内的德语教学”,因此,与美国德语教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German)的合作成为歌德学院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在二战后德国为了消除外国对其敌意及降低德国企图“文化入侵”的疑虑,德国自诩为“欧洲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德国其实也代表着欧洲,为欧盟重要的一部分,而并不仅仅代表德国一个国家。歌德学院当前在美国运作的期望是建立“跨大西洋的文化和学术网络组织”,将欧洲的知识、艺术作为缓解潜在政治冲突的解决方法,并努力成为美国社会最强有力的伙伴。[14]

同样,孔子学院的成立也是基于提升中国形象的公共外交诉求。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10年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更带领中央改革小组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国需要透过多样的传播渠道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并“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支持更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将孔子学院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语言推广机构,为提升中国文化形象而努力”。[15]

孔子学院的宗旨就是透过“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目的是“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并且构建和谐世界”[16]。孔子学院的成立过程及其宗旨,很明显地反映出中国对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视,以及借此拓展文化公共外交的愿望。

在實际机构运作的具体目标表述上,歌德学院和孔子学院略有不同。德国的歌德学院主要宗旨为:“德语推广、介绍德国的文化、社会及政治生活相关信息,以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17]。而孔子学院的宗旨中则强调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18]。这两者最大的差异是,歌德学院除了对外介绍德国语言及文化,还包含了社会、政治生活等相关信息,而孔子学院则不包含语言、教育及文化以外的内容。孔子学院对政治理念的回避性本意是为了避免矛盾和争议,但某种程度上也是近期西方国家的质疑及批判的原因之一,认为孔子学院避免对敏感问题的谈论是限制大学的学术自由,而这些质疑和批评限制了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功能的发挥。

(二)组织架构体现公共外交施动者关系

为了考察公共外交施动者关系,本部分将针对歌德学院及孔子学院与政府的关系、资金来源、组织结构及人员组成分别进行说明。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最大的差异莫过于与政府的关系和办学模式,这也成了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1.法律性质与政府关系

歌德学院于1976年与外交部达成协议,歌德学院被视为“独立的文化组织”,是非营利的“注册协会”。虽说该组织为非营利组织且独立运行,但是与德国外交部关系匪浅。简单而言,歌德学院是德国外交部宪法规定的对外文化政策职责范围内所委托的中介,主要履行外交部所派遣的任务,包含德语推广,介绍德国的文化、社会及政治生活,促进国际文化合作等。[19]

根据歌德学院与外交部签订的合作协议,即《基本协议》[20],双方必须共同履行以下义务:一方面,外交部必须向歌德学院公开与其工作内容有关的重要决定,也包含外交代表团发布的重要报告,同时,外交部在举办与歌德学院有关的会议时也须邀请歌德学院的代表参加,并针对歌德学院的工作内容给予建议及评价;另一方面,歌德学院也应该向外交部汇报组织运营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年度报告与影响外交部对外公共关系的相关内容,并持续向外交部发送重要函件,汇报重大信息;对影响歌德学院和外交部或驻外使馆关系的问题应征求外交部的意见。

由此可知,德国外交部及歌德学院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而是通过互相对话及交流去推动歌德学院的对外工作,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外交部在歌德学院的运作当中只是扮演推动者的角色。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外交部的权力高于歌德学院,包括:设立或关闭文化机构,须经外交部同意;歌德学院应遵守外交部关于设立或关闭文化机构的建议;当外交使节因为其政治职责而对歌德学院的工作内容有异议时,歌德学院必须采取适当行动;向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出文化活动的邀请必须由外交使团团长发出;对外国使团团长和成员的邀请应与外交使团商定[21]。另外,歌德学院必须根据各个国家的法律及规定运营,应该依照各国法规调整其政策。

中国于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国务院11个部门组成;而国家汉办的全名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它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直属教育部管理[22]。后来历经几次整顿,2006年改成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组成的部门包括: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际广播电台)、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23],并且在上述部门所组建的领导小组下设置“国家汉办”。自2008 年起,国家汉办并入孔子学院总部,因此,目前孔子学院的官网统称“孔子学院总部”,同时也为“国家汉办”。[24]

简单来说,孔子学院与汉办的关系是“一個机构,两块牌子”,国家汉办及孔子学院总部是同一机构[25]。“两块牌子”的意思是两者在概念上有些许差别。依照官网上的定义:国家汉办隶属于教育部,职责是向海外提供语言、文化的教学服务,目的是通过传播语言及文化的方式建立“和谐世界”[26];另一方面,孔子学院总部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机构”,持有孔子学院的品牌所有权,总部的职责是管理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27]。孔子学院借鉴了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是在海外传播中国语言及文化的重要推手,最重要的是,该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唯一的目标是让全世界对中国有兴趣的民众都可以有机会在自己的国家接触到中国。[28]

依照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国家汉办是官方机构,隶属于教育部;而孔子学院是“非营利”的教育组织。这两者之间,汉办更偏向于管理层,负责在背后支持及规划中国对外语言及文化的传播;孔子学院的角色则是汉办的执行载体,负责执行汉办所计划的语言推广战略,双方相辅相成。

以政府关系的紧密程度来说,在德国,为了维持语言机构的中立性,歌德学院是德国联邦外交部所指定的中介机构,该院负责推广德国文化及德语,学院与外交部之间《基本协议》的签订是维持两者关系的基础,因此,法理上来看歌德学院是非政府的独立机构,虽然与官方还是有密切联系,但是整体来看有一定的自主性。在歌德学院与德国外交部的关系模式中,歌德学院并不能直接代表德国政府,其职责受到《基本协议》有限度的控制。例如,协议规定歌德学院不能自主邀请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其文化活动,该职责应由德国外交使团去行使,又如,在举办任何会影响德国与外国的政治关系活动时收到外交使节提出的异议,歌德学院也应当作出“适当”的配合[29]。由此可知,德国外交部对歌德学院的语言及文化推广活动的控管虽然比较弹性,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及政治利益时,外交部还是会发挥一定的职责,限制歌德学院的对外活动,并不是任由歌德学院自由行使所有的决定权。

中国孔子学院在与政府关系的制度设计上与歌德学院呈现明显差异,总部虽然法理上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机构”,看似与歌德学院相同,但是同时,孔子学院总部又与汉办齐名,并且被视为是中国教育部汉办的实践机构,也就是说,孔子学院是在汉办的直接支持下运作实践。汉办的直接支持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独立组织的性质,使得外界易于将孔子学院的形象与官方连结,并被视为代表中国政府的语言文化输出机构。

2.资金来源

歌德学院的国内分院与海外分院的资金来源有很大的不同。歌德学院的国内分院主要依赖语言课程的收入维持运营,并不是靠国家的公共基金;而海外分院大部分靠政府的资助及其他企业或个人的赞助[30]。根据2016年年报,歌德学院的运行60% 靠政府资助(约2.27亿欧元来自外交部),40%来自于语言教学还有其他服务的收入。[31]

以海外的学院来说,歌德学院应向外交部提交预算草案,内容包含人员编制和组织计划,并交由德国联邦议会审核,之后由外交部向歌德学院通报资金发放的结果。另外,年终时歌德学院必须将未使用的资金退还给外交部,未用于预定用途的经费也应当将其具体情况向外交部说明[32]。该规定显现出歌德学院严格的遵守其“非营利”的经营理念及宗旨。

除了德国联邦外交部定额的补助及语言课程的收入之外,美国歌德学院也很依赖企业及个人的赞助费,这也是歌德学院能够举办这么多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以美国歌德学院来说,赞助商多为大型跨国德企,比如说宝马集团(BMW Group)、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西门子(Siemens)、汉莎航空(Lufthansa)等都是其主要的赞助来源。很明显,作为德国文化公共外交的载体以及语言机构推广的品牌,歌德学院并不是独自去创造学院的品牌价值,德国知名大型品牌代表着“德国制造”务实及可靠的信誉,因此这些品牌的支撑及赞助也是歌德学院推广的强大后盾,也可以看出德国人试图团结各个公共外交载体并发挥其影响力的策略。

孔子学院的资金来源与其运作模式相关。孔子学院的运作模式分成以下几种:总部直接投资、总部授权特许经营、总部和申办方合作[33]。目前孔子学院多数为总部及申办方合作。中外合作依照合作伙伴的性质差异又分为:中国和外国高校一起合作、中外高校联合企业合作办学(企业资助)、外国政府与中国高校合作办学(外国政府推动)、外国社团机构与中国高校合作办学。

根据孔子学院章程规定:申办孔子学院的前提为“申办者向孔子学院总部提交申请”。同时,申办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法注册的法人机构、办学的场所、设备并提供孔子学院的营运策略、市场预测等”;经费来源为中外合资,各付一半,详细的资金管理内容按照《孔子学院中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34]

根据以上的规定,可以发现孔子学院的责任不只是在于中方,外方的申办者无论在孔子学院的运营、预算方面都得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同时,孔子学院的设立是建立在“外方提出申请”才有可能批准,反映出提出申请的外方必须要有一定的营运兴趣及资金等条件才有可能建立。也就是说,在资金来源方面,歌德学院和孔子学院差异较小,皆由官方和民间共同组成。

3.组织结构

歌德学院由董事会(Board of Trustees)、成员大会(General Meeting)、咨询委员会(Advisory Boards)组成。

董事会负责选举歌德学院院长,院长为董事会的主席,四年轮换一次。主席负责最后决策的角色,为歌德学院的长期战略规划做决定。董事会的成员除了两位德国联邦政府官员,分别来自外交部及财政部,其他成员大多来自学界、文化机构或是商界。

成员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成员“都是深度融入德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人士”[35],除了学界、歌德学院员工代表、联邦外交部和财政部两名代表,成员大会还有特殊成员,即议会各党派的一名成员。他们针对歌德学院运行的有关问题进行审议,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权修改歌德学院的《章程》以及缔结、修改或终止《基本協定》。会员大会的各项决议,除《章程》另有规定外,均以出席会议的会员过半数通过为准,但是如果某一决议不符合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原则,德国政府代表可以提出异议。[36]

咨询委员会的任务是依据歌德学院运作原则对一些个别项目提出专家意见,每年定期开会。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主要来自于艺术领域及文学领域的佼佼者,除了上述领域的专业人士之外,联邦外交部的代表也参与会议,由此可知,咨询委员会的组成除了民间专家,还有联邦政府的力量。

整体来说,作为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歌德学院的成员主要包含常规成员(歌德学院员工),“德国不同文化、科学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人士”,还有特殊成员,也就是议会各党派一名成员和德国地方政府的代表[37]。上述所有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提出想法,但是主要还是由成员大会作出决策。由以上人员组成可以看出,歌德学院并不是单纯的民间组织,而是带有一点官方色彩的语言机构。

孔子学院最高的权力机构为理事会,成员包含中外学者及中国政府官员。孔子学院院长由理事会管理,而院长的职责为学院的运营及管理[38]。同时,理事会的职责不仅包含制定、修改孔子学院最高宪章《孔子学院章程》,也负责审批孔子学院的设置、开办计划、年度预算、培训并选派中方的教学人员、制定教学计划及方案、监督及评估办学活动等。可以看出,整个孔子学院总部的运作机制基本上都是由理事会来掌控,无论是规划大方向的战略、安排资金、人力的挑选都是在理事会的控制下。理事会的权力看似很大,但理事会的人选由国务院及其指定机构直接控管,包含选拔理事会中的主席、副主席及常务理事,其中包含10名海外孔子学院的理事长及5名中方代表,这些人由总部指派聘任,任期两年,由于非营利的宗旨,这些理事会成员不得收取报酬。[39]

进一步考察能看出两者在组织结构的人员组成层面有些许差异。孔子学院总部最高权力机构的理事会虽然由中外不同国籍的理事组成,但是理事会的高层主要还是由中国政府官员担任。以第五届理事会的人员组成来说,所有高层职位(主席、副主席及常任理事)皆由中国籍的官员担任,其中包含教育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的负责人来“掌舵”,只有理事才是由中外教育界或商界的人士组成[40]。以歌德学院官网所呈现的数据来看,董事会、成员大会及咨询委员会除了少数一到两个外交部的官员或议员,其他的成员大多是文艺界的学者或组织领导、歌德学院院长,以及相关专业的学者[41]。因此,从结构设计来看,歌德学院比孔子学院的权力更加分散,孔子学院的理事会管理院内的决策,而歌德学院则是藉由成员大会和董事会进行主要的审议及最终决策;以人员组成来看,歌德学院大多数的参与人士还是以文艺界的翘楚为主,而不是政府部门的官员。

(三)实践模式与策略体现公共外交手段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提高软实力的战略,在实践中依赖公共外交载体的公关、传播、交流等具体模式和策略。对于歌德学院和孔子学院这两个语言文化交流机构而言,其运作模式、拓展策略、品牌建立和师资派遣都是其公共外交的实践手段。

1.运作模式

美国歌德学院的两大任务就是推广语言及文化,在美国有六个分院,每个分院所提供德语课程的类型及栏目因各自需求而异,包含标准德语及商业德语,同时也设置德语考试制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除了语言课程及考试之外,歌德学院也致力于举办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而举办活动的主题及数量的多寡取决于不同分院的需求,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歌德学院会按照各地不同的情况、预算来衡量活动的数量。除了单向的语言及文化的输出,德方也很重视文化及人员间的双向交流,这些交流项目不仅能看出德国对于美国这个文化伙伴的重视,也显现出在世界政治及经济情势起伏不定的状况下,德国很清楚以“文化”的力量去维持美德关系是最稳定也是最无风险的选择。

在办学模式上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的差异极大。孔子学院藉由与大学合办教育项目的方式推广语言及文化,主要负责协助其合作的大学提供中国文化及语言相关的课程,也就是说,孔子学院所接触的单位并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这种独特的合作机制虽然创新,但是由于孔子学院本身与政府的关系比较紧密,这也成为批评者挞伐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人认为孔子学院进驻校园会影响美国高校的学术自由及控制学生的政治意识形态,认为中国政府利用孔子学院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工具;相较于孔子学院与教育机构的办学模式,独立于高校机构外的歌德学院就没有这个问题,歌德学院主要合作的机构为当地的文化组织,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并没有太深的连结,上述的办学模式设计也让歌德学院免于质疑。

2.拓展策略

以雙方在美国的开院策略来看,双方的拓展速度有显著的差异。孔子学院2005年在美国成立孔子学院后不到十年内拓展到100多家,惊人的速度让美国感到“威胁”,孔子学院原本提升软实力的目的顿时变成了“锐实力”[42];反观歌德学院从20世纪60年代成立以来才开了6家,虽然说其规模不像孔子学院那么庞大,但是却也潜在地成功压制住了一定的质疑。从上述层面来看,可以知道两者对于机构的拓展战略有很明显的差异,孔子学院可以说是“快、狠、准”。由于孔子学院的开设条件是要外方机构主动申请的,可以看出孔子学院的名气及教学质量在其开拓新的合作伙伴时发挥很大的效用。在这几十年内,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因为市场需求及资金充沛等因素有能力向孔子学院提出共同开办汉语及文化教育的合作项目,同时,中方也对美国实践语言文化的公共外交非常感兴趣,因此成就了在短时间内开办大量孔子学院的成果。歌德学院的扩展策略则是走缓慢但长远的路线,一方面,由于文化同源性以及两国稳定的外交现况,歌德学院在美国的公共外交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另一方面,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有大量来自中东地区或土耳其的移民,对于德国来说,近几年偏好将歌德学院的重心放在上述地区进行语言和文化推广,因此在美国并没有大量拓展的意图,也可以看出国际关系对两国语言机构拓展策略的侧重影响。

可见,孔子与歌德学院的推广策略及方式在“拓展策略”上因为国际关系的变动及组织的营运方式而有所不同,孔子学院很明显地将主要目标设为美国,并采用快速的扩展策略将孔子学院遍布在美国各州,而歌德学院则是因为侧重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因此在美国以温和缓慢的方式进行。

3.品牌建立

歌德学院和孔子学院的品牌建立与管理存在着相似的模式。以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的命名来看,可以得知双方皆采用本国文化名人的名气作为机构品牌,借着该国文人的名气打造各自的品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曾经说明孔子学院的命名原因,他提到:孔子是中国人做人处事原则的永恒导师,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巨人”,孔子提倡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语句都指导着中国人提升自我修养[43]。由此可知,孔子所提倡“和”的概念呼应了中国外交的“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成为中国在孔子学院对外实践的时候所希望对外传达的概念及理想。

歌德学院同样利用德国大文豪“歌德”为品牌名称,“选择歌德作为战后海内外文化传播机构的代表形象,在德国似乎并不完全是偶然的”[44]。战后德国的一场民意调查说明了无论国家历经了多少变动及摧残,歌德在德国人心目中受欢迎的程度依旧不减,“作为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45]。歌德的文化形象也象征着德国无论在历经多少次政权的更迭,德国仍然是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家,而这些文化不只是要留给国人,也要呈现给世界[46]。歌德坚持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和理念,对学院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7]

由此可知,在品牌的建立与管理层面上,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都直接以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该方式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品牌效应,两者皆为世界名人,因此,当海外民众听到该名字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机构来自于哪个国家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象;第二个作用则是这些名人所带给世界的国际形象可以直接转移到该语言机构所代表的理念与价值观,而这也是呈现该国文化气息及象征的最佳方式之一。

4.师资力量

师资派遣的差异也是双方在实践上比较关键的一点,在调查孔子与歌德学院的数据时可以发现,大多数引起争议的事件在于“美国学生与孔子学院派来的中国教师讨论敏感议题的自由度”[48]。孔子学院师资的培训及派遣主要由中方负责,一般来说,中方事先挑选适合的人选,再由外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虽然孔子学院在开办以来也一直大力培养海外汉语教师的人才,“支持美、英、德、蒙古、匈牙利、坦桑尼亚等8国10所大学建立汉语师范专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培训外国本土汉语教师”[49]。但是因为孔子学院的国际师资培训制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大多到美国教书的还是中国籍的汉语教师。相较于孔子学院目前师资来源的单一性,师资培训层面,歌德学院教师的背景更加多元。以北美地区来说,歌德学院就针对非德国籍的母语非德语教师规划了一些培训项目,包含德语在线课程、教师教学培训课程,该项目主要是培训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增加一些教学的创新理念,此外,歌德学院还特别为北美的外籍教师提供五周的暑期专业发展课程,目的是培训来自美加的德语教师,提高北美在德语方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由此可知,虽然歌德学院和孔子学院的师资派遣的制度有其相似性,但对孔子学院来说,目前的发展还不成熟,与歌德学院相比的话,其师资派遣的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来自中国,而这点便成为西方国家的剑靶,认为孔子学院教师有对学生进行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灌输的嫌疑。相反地,歌德学院在师资培训及派遣方面并没有国籍的限制,更加致力于发展非母语的德语教师人才,近年来海外德语教师的培训项目成为歌德学院的重要方向,因此也可以看出歌德学院在选拔教师时的多元化人力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11][26][28]国家汉办网.孔子学院总部[EB/OL]. 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 10961.htm, 2019-07-13.

[2]Public Diplomacy Alumni Association. What Is Public Diplomacy?[EB/OL]. http://www.publicdiplomacy.org/1.htm, 2018-12-15.

[3]USC 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 What Is PD?[EB/OL].https://www.uscpublicdiplomacy.org/page/what-is-pd, 2018-12-12.

[4]韩方明. 公共外交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8.

[5][8]赵启正.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5,93.

[6][7]Vienna Diplomatic Academy.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Context of Traditional Diplomacy[R/OL].http://www.publicdiplomacy.org/45.htm, 2004-10-04.

[9][13][19][35]Goethe Institut. Goethe-Institute Official Website [EB/OL]. https://www.goethe.de/en/m/wwt.html, 2019-07-14.

[10]张帆, 王红梅. 文化的力量: 德国歌德学院的历史和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 23-27.

[12]Goethe Institute. 歌德学院年报(Annual report 2017-2018)[R/OL].https://www.goethe.de/resources/files/pdf155/gi_jahrbuch_17_18_web_doppelseiten.pdf,2018-12-26.

[14]Goethe Institut.Goethe-Institute in the USA[EB/OL].https://www.goethe.de/ins/us/en/ueb/auf.html, 2018-12-26.

[15]胡锦涛.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全文)[N/OL].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g/2007-10/25/content_6205616_7.htm, 2018-12-12.

[16][18][27][33][34][38][39]国家汉办网.孔子学院章程[EB/OL].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2018-12-31.

[17][20][32]Goethe Institut.Basic Agreement Between Goethe Institute and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Represented by the Federal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EB/OL].http://www.goethe.de/resources/files/pdf165/rahmenvertrag_engl_30okt18.pdf,2018-12-26.

[21][29][36]Goethe Institut. Goethe Institute- Article of Association[EB/OL]. https://www.goethe.de/resources/files/pdf165/vereinssatzung-engl_30okt18-korr.pdf, 2019-09-26.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对外汉语教师领导小组介绍[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017/200507/10585.html, 2018-12-26.

[23][24]班弨.汉语国际推广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R/OL].https://dialects.jnu.edu.cn/06/niankan/01/20090127.pdf, 2019-09-26.

[25]韩召颖. 孔子学院与中国公共外交[N/OL].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pdq/2011-09/07/content_23373996.htm, 2011-09-07.

[30]西平, 柳若梅. 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21.

[31]Goethe Institut.歌德学院年报(Annual Report 2016-2017)[R/OL].https://www.goethe.de/resources/files/pdf155/goethe-jahrbuch-2016_2017_ gute-auflsung-verschlsslt31.pdf, 2017-03-31.

[37]Kerstin Martens.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ritain,France and Germany[R]. Collaborative Research Center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tate,University of Bremen,2014.

[40]孔子学院院刊.孔子学院总部第五届理事会成员名单[R/OL].http://www.cim.chinesecio.com/hbcms/f/article/info?id=20e931c7c36b4ff5800be7611 b3fb54a, 2017-03-03.

[41]Goethe Institut.Goethe-Institute Boards[R/OL].https://www.goethe.de/en/uun/org/gre.html, 2018-12-26.

[42]林祖伟.美国继续关闭更多孔子学院:软实力变锐实力背后[N/OL].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5237598, 2018-08-20.

[43]国家汉办网.孔子学院2006年度发展报告[N/OL]. http://www.hanban.edu.cn/report/2006.pdf, 2018-12-28.

[44][46]董璐. 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不同理念下的跨文化传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1(4):104.

[45]宗白华.歌德之人生启示[N].大公报(文学副刊), 1932-03-21.

[47]Tatiana Lanshina. The Goethe Institute and Soft Power[J].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search Journal,2015,10(1) :86-104.

[48]Rachelle Peterson. Outsourced to China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oft Power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R]. New York: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 (NAS),2017.

[49]國家汉办网.孔子学院2006年度发展报告[R/OL].http://www.hanban.edu.cn/report/pdf/2013.pdf, 2018-12-28.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孔子学院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汉语热”面面观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中缅经济合作前景分析
美国和平队历史及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