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改促青年教师成长

2019-02-25秦喆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徒教研组青年教师

秦喆

青年教师如何成长,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优化教学课堂,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于2017年秋季成立了“青年教师俱乐部”。俱乐部以课改为核心内容,以青年教师成长为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让推门听课成为常态

特级教师任洪于对常态课的特点作了精辟概括:常态课就是不做作、不做秀的课;常态课应该是课堂的自然形式,也是教学的主阵地。

一是初听细评,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课堂的把控能力。每学期初,学校都会提前安排随堂听课事宜。教导主任和业务副校长各挂一门学科的“主帅”,并分任学科大组长,带领相应的教研组长有针对性地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推门听课。为听到原生态的课,我们不会事先通知。推门听课之后,开展“一对一”或“二对一”的评课。听课者对整堂课“面对面”评、“手把手”教,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二是再听再评,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我们的推门听课全天候跟踪推进。每个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5节课。后一次听课会特别关注执教者前一次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此反复地听课、评课,让青年教师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确立了课改新理念。

常态课抓实后,青年教师的成长肉眼可见。他们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慢慢提升,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以师徒结对促发展

师徒结对已成为我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师徒结对要想有效果,学校必须制定可行性高的结对方案,教导处对每组“师徒”提出了具体要求。每学期初,学校先从业务精干的教师中挑选出师父。师父队伍里既有校长,也有普通老师———与行政职务无关,只与老师的个人素质、教学经验和教学热情有关。如:本学期数学学科,我们挑选了三位教学业绩突出的“师父”,分别是业务副校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三位师父分别和学校新进的三位老师结对,并签下了《师徒结对协议书》。学校从听课、评课、作业、论文撰写等多方面對师徒提出了要求———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为了不让师徒结对流于形式,每学期末,学校教导处会根据《师徒结对协议书》上的要求逐条打分,评选出优秀的“师徒结对组”,颁发证书和奖品,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条件。

师徒结对活动的推进,既充分发挥了“师父”们的传帮带作用,又促进了“徒弟”们的快速成长,为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活动之一。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行为等方面向更科学的方向转化,促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师的素质历练、业务钻研、合作研讨、教法改进、自我反思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校本教研离不开大家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协作。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校青年教师数量较多,他们乐于参加教研教改活动。集体备课的开展正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他们在集体备课中找寻最优的教学思路、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最佳的教学效果。集体备课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内容:

一是提前安排,备课有方向。每次集体备课前,主备人要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上报教研组长。教研组提前做好安排,要求主备人准备好教材和教学设计,做到参与者人手一份,便于大家交流。比如,这学期数学组开展的第一次集体备课,莫寅老师作为主备人,课题为《植树问题》。莫寅老师提前将教学课题上报给教研组,也将备课的教案和教材打印好,每人一份。参与的老师提前学习莫老师分发的课题和设计,并在教学设计旁写下自己的建议或教学设想。集体备课时,莫老师将讲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参与者结合莫老师的教学思路,再综合自己的设想,从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作业设计及板书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我校集体备课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型学习方式,我们创造性地运用到集体备课中,并倡导人人参与。因此,集体备课时,我校要求主备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细化,分层次展开,分任务进行,答题卡须按梯度设计,力求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收获。总之,备教材、备设计,既有效地做好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又为高效课堂夯实了基础。

二是注重细节,使备课有实效。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好、成长得更好。比如,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感兴趣,也最易学好。我们要求数学课堂的作业设计必须有梯度,既有本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也要有拓展延伸。因此,备课的时候,我们重视主备人作业的设计,要求作业既要有基础题,还要有拔高练习。这样难易适中的练习,才能促进全班学生总体发展,才能真正达到“高效”。

每一次集体备课,组织者有安排,主备人有准备,参与者有想法,青年老师乐在其中。很多时候,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教研团队会反复备课,反复试课,力求打造理想的课堂。值得欣喜的是,在2017年“首届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我校作为一所仅有23名教师的小学校,“语、数备课组”双双获省一等奖。这既是对青年教师的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教研教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需要我们花样多变,只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其过程:在常态课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课堂把控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师徒结对活动里用心教,虚心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集体备课里,互听互学,集集体智慧于一身,推新推优。

虽然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小团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夯实教研教改每一个细节,假以时日,定能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理想课堂。

(作者单位:衡阳市蒸湘区胜利小学)

猜你喜欢

师徒教研组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八戒吃包子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