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文凭的“通货膨胀”

2019-02-22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柯林斯通货膨胀社会学

常利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当读到一些富有思想性和解释力的经典之作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新近翻译出版的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的《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即是这样的一本著作。

就内容而言,《文凭社会》一书考察的是1850-1978年间美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作者以教育文凭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切入点,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考察分析了文凭的本质和文凭异化的历史生成過程,并揭示了美国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性关系,进而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柯林斯构建了“文凭的通货膨胀”这一解释概念,指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某一教育文凭或学位时,其价值也就随之下降。在美国,高中文凭在1940年之前还相对少见,而现如今,高中文凭已经是家常便饭,导致在找工作时几乎一文不值。大学入学率在年轻人中超过了60%,大学学位也面临着如高中文凭一样的命运。结果,当学位不断发生通货膨胀,它们的主要价值就是重新投入教育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学位。这似乎就进入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过程中。而且,作者认为尽管不同国家教育通货膨胀的速度有所不同,但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却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柯林斯强调,教育文凭的“通货膨胀”是基于错误的前提发生的,那就是更多的教育能够生产出更平等的机会、更高科技的经济表现和更多的好工作岗位。可事实上,他在书中从更深的层面向我们展示的是,学校并不是独立于权力和阶级而存在的世外桃源,也不是纯粹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存在的象牙塔;而是在教育系统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生产与权力关系的关系交集,由此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化教育恰恰完全可能成为既得利益者维系特权和掩盖社会不平等的工具。这才是需要我们必须正视和警惕的潜在危险。

作者针砭时弊,以大量的统计资料实证性的揭穿了美国教育虚伪面纱下的种种神话,认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提醒人们不必对教育一再怀有乌托邦的信仰。

猜你喜欢

柯林斯通货膨胀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意外遇见社会学
良心手术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将延长服役至2030年
意外遇见社会学
NEW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