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广州市番禺区中学为例

2019-02-21罗庆红陈小军陈向阳何树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体育教师足球

罗庆红,陈小军,陈向阳,何树森

(番禺区南村镇侨联中学,广东广州 511442)

1 番禺区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构建分析

1.1 校内活动开展方面

在现阶段的校内现状来说,番禺区调查的30 所学校中,设置足球课程的共计有20 所,占比为93.33%,这显示出校园足球发展上,各学校是有所认识和行动的,但在保障校园足球开展的基础上,将校园足球资金专款专用的学校仅有18 所,占调查总数的60.00%。这表明在落实校园足球的开展上,学校层面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更多的是应付式的开展校园足球;21 所学校开展班级年级足球比赛,占调查总数的70.00%,情况较好,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认为开展校园足球就是让学生踢足球比赛这一单纯的考虑。进一步显示学校对于校园足球发展的认识层次不够,或者说认识不够深刻(见图1)。

从校内开展活动这项内容总体来看,各项内容发展水平均不是很高,具体如下:首先,足球特色学校必须开设课程,调查显示,在这方面绝大多数学校均能满足要求,能够按照规定,开设足球校本课程。其次,没有对校园足球资金专款专用表明仍然有学校对于校园足球的开展持消极应付的态度。

1.2 校外联赛方面

图1 学校学生每人每周参与足球活动的时间

在30 所学校中,有24 所成立了校园足球队,并组织了相关训练活动,这些足球队的训练开展情况不尽相同。调查学校中,能够在本校竞赛计划中,引入校外联赛的数量有18 个,在整体中占比60.00%。通过与番禺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教师交流,相当一部分学校对校外联赛支持度较大。而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开展校园足球,主要是希望学生的足球参与,重在足球运动普及化,而不是打造精英足球。校外联赛的开展由于其易操作性,被大多数学校采用,以此证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图2 足球队的训练不能得到保证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在不能满足训练条件的学校中,经费得不到保障成为最为主要的问题占总数的80.00%。场地器材不能提供有力支撑排在第二位,占比60.00%。关于学校是否制定校园足球活动安全管理制度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这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仅有18 所学校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如图2所示)。

图3 足球教师学历分布水平

通过以上数据看出(见图3),在此次调查的30 所学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足球教师为27 所,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是专职体育教师,出现了其他学科教师上足球课的现象,且其基本待遇均能够得到保障。具有D 级水平教练员的学校有5 所。但更多学校的足球教练无相关等级证书。通过问卷的整理和相关信息的了解下还发现,存在几所学校共用一位足球教练的现象,在高等级教练中现象明显,事实上大多数足球教练或体育教师并没有相关等级证书,这种现象足以反馈当前对于足球教练的巨大需求,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足球水平提高。

2 对校园足球建设实践效果的看法

2.1 足球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完善

没有高素质的足球教师就不可能培养优质的学生。只有注重培养足球教师,培养实践教学能力,重塑教育观念,才能确保素质教育质量。针对此类情况,针对中学校园相关体育教师进行实地考察访谈中得知有关部门对教师理论与技术培训所开设的培训课程、经验交流会、讲座、课程观察等活动相对较少,从而导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高相对缓慢。

2.2 足球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身份,也指出刺激兴趣的运动,培养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意识。根据调查,仅有14.50%的教师认为对课程的合理性表示赞同,有51.40%的教师认为足球课程不是很合理,主要认为内容量与课时不合理,足球是一项需要在实战中提升技战术水平的群体合作运动,因此增加教学比赛数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足球综合素养能力。根据调查有41.60%的教师认为应该增加足球课时数。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体育教师普遍不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有68.50%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不需要运用到足球课程教学当中,新兴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师的有效接轨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让学生了解足球,玩足球,在实践中学习,最终才能提高体能,改善健康,促进个性发展。足球班上的学生如果不能经常进行团体性活动,不能多方位全面了解足球可能会对足球学习没有兴趣或兴趣不高,从而就不会主动积极参与足球社团的活动,校园足球氛围也难以提高。因此,结合高中足球选项课以及高中足球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应该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无论是选择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注意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还要使用烦琐前落后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运动兴趣可能会慢慢减退甚至消失。

2.3 课程实施方案

2.3.1 充分利用在校足球教师资源

在中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避免教师出现疲劳,对于大课间足球活动等不涉及教学方面的课程内容,可以让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在实施中安排进行,让拥有足球特长的教师也参与到中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活动课程实施管理中,做到师资的合理利用。

2.3.2 合理安排课时内容

中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全面,不仅包括足球运动技能、足球理论知识,还要有竞赛方法、比赛规则、比赛礼仪等方面的教学。中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课程应该每学期安排18 课时,一共6个学期,共安排108 个课时进行教学。中学校园的体育教师在教授足球课程时,对足球运动技能和足球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大多数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在竞赛方法、比赛规则方面可能就只是简单地一语带过,没有做出专门的介绍,在比赛礼仪方面的教授就更没有涉及了。建议在足球课程内容安排上,应专门安排1~2个课时作为足球竞赛规则与礼仪方面相关知识的课程,并保证课程的实际实施得到保障。

2.3.3 全面落实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中,考核内容应包含足球技能技术、足球综合素养这两点为主要内容,其考核比重课按照5:1的比例进行安排。其中足球技能技术包括足球单项技术、组合技能、实战技术运用;足球综合素养包括足球理论知识、足球礼仪、足球赛事组织能力。同时出勤率以及随堂表现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同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单独将其列为一项重要考核标准纳入最终考核要求。建立专门考核评价表跟随学生高中三年足球生活。

3 实践过程的阶段性检测

3.1 实践效果的评价

实践结束后,进行实践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2 实践过程控制

(1)在教师的选拔中由体育组教师进行评估和确定。三个对比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一直与其他条件相一致。

(2)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要采取笔试的形式。技能测试要由教学组的其他教师参与评定,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3.3 从校内活动、校外联赛、师资力量三个方面对番禺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实践效果进行评估

校内活动实践的评估主要从开设足球课程的课时数,校园内开展校园足球的物质条件,校足球队的水平,学校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百分比,学校的足球场地数,学校可使用足球数,现阶段足球运动参与人数与百分比,通过宣传之后对足球运动感兴趣的人数变化百分比量,家长对校园足球开展的满意度等方面。校外联赛的评估主要从比赛名次,横向比较同龄人技术水平等方面。师资力量的评估主要从学校具有足球专业技能教师人数,教师学历水平,教师执教水平等方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不仅为学生注重表现,技能水平,出勤率等必要评估内容,而且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重点体现在努力、进步、学习态度和行为四个方面。课程评价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课程评价、运动参与和心理发展评价、学分评价、学段评价等。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了学分管理,进行体质健康登记和评估,实行综合评价。

(2)多元化教学模式是足球课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保留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新定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功能,而且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教学方法和技术不仅是教师的工具,而且也是学生主动学习认知的工具。教学过程也不是之前传统的“言传身教”,而是团队协作智慧的结晶。虽然足球课程教学具有其新模式的特点,但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培训,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设计主动的探究知识,提高足球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能能够将综合素养提升到新的台阶。

4.2 建议

校园足球课程建设是在《课标》以及体育课程教学的背景下进行有特色的足球课程教学活动,这就要求足球课程教学的构建既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要体现出校园足球的特色,学校在校园足球大力开展下是构建足球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构建足球课程教学体系时,根据每所学校的要求,必须设立专门机构,由学校足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 必须设计进行现场条件的特殊足球活动;要求组织足球训练教师(教练)参加相关培训;学校体育教育应增加足球在教学内容上,该周教学人员比例应不少于2h 的足球时间,以确保学校不少于50.0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学校必须在班级和职业比赛中组织。此外,鼓励积极合格的业务单位和社区协作,共同推动校园足球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和足球形式。同时也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培训班教师,通过培训颁发培训证书后,按照相应的时间进入继续教育时间。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体育教师足球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当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