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地区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
——以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为例

2019-02-21涂家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肇庆市肇庆古籍

涂家兴

(肇庆市图书馆,广东肇庆 526060)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岭南历史文化氛围浓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肇庆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主要收藏机构,拥有在册登记的珍贵的古籍文献36 295 册,其中不乏如《万历肇庆府志》《宣统高要县志》《光绪德庆州志》《清康熙德庆州志》《鼎湖山志》《鼎湖外集》 等本地史志类古籍,如果只是一味束之高阁,对于名城肇庆深厚的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无疑是一大损失。如何更好地实现古籍文献的保存和利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古籍数字化是肇庆地区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概念

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是从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古籍知识,将古籍里蕴含的内容通过图像加工、数据标引、校对等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合并、入库,从而制成古籍电子文献数据库,并发布出来供广大读者及研究人员使用[1]。

2 肇庆、高要古籍文献资源现状及方向

肇庆市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在古籍文献建设与收藏方面存在空白。加强地方古籍文献的建设、保存、开发与传播,肇庆市图书馆的义务与责任。

高要区图书馆现保有古籍8594 册,古籍藏量位居肇庆地区的首位,是肇庆市唯一一个全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这批古籍中珍本较多,其中珍贵“善本”书有清乾隆三年(1738)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朱批谕旨》(此书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谭君宰撰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高要县志》等。高要区古籍室设有古籍专用扫描照片平台、低温冷冻杀虫冰柜、专用恒温空调等保护设备,安装有闭路电视监控录像系统并与110 联网,进行24h 安全监控。然而高要区图书馆缺乏一定的资金及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这些古籍是肇庆地区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因此,充分发挥肇庆市图书馆人才技术优势,由肇庆市图书馆实行项目规划和资金投放,联合高要区图书馆古籍文献藏量的优势,并引入第三方合作公司提供计算机技术支持,包括系统平台搭建、数字化加工、古籍扫描后期处理、资源管理、发布及展示等标准化服务,逐步开展“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项目的成果两馆各留一份完整的数字化图像文档,用于发布和其他学术研究保存及应用。

3 “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基本方向及方式方法

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高要区图书馆馆藏的古籍文献进行图像处理、OCR 文字识别、二次文献标引、建立数据库索引等数字化加工,生成数据库文件,通过导入电子文献管理系统,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并发布出来供广大读者及研究人员使用。

3.1 古籍文献数据加工要求

古籍文献数据加工要求见表1。

3.2 古籍文献数字化处理系统介绍

古籍文献数字化处理系统是肇庆市图书馆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管理与发布的技术平台,是基于非结构化文件、文档管理而开发的智能内容管理系统。系统主要以全文索引数据库为核心,采用B/S 浏览器方式以及先进的三层C/S 架构,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文档、多媒体等信息,并提供方便的检索服务,支持网页发布,是一个面向内容管理的应用和信息发布的平台。古籍文献数字文献处理系统特点包括,支持多种国际标准:Dublin Core、MARC、RDF、Z39.50 等;是CALIS 中心的认证软件;符合《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资源建设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 具备优秀的检索功能,基于字索引+分词策略建立索引,提供简繁体互检、渐进式检索;可以实现对扫描图像的内容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准确定位;并提供灵活的内容发布平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数据以各种形式发布到Internet 上。

4 “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的思考与建议

4.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人才培养

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的支持。肇庆地区图书馆普遍存在资金匮乏、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古籍文献建设工作相对落后,有部分区县图书馆虽然配备整理古籍文献的工作人员,但不仅数量少且不懂技术,而有专门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又缺乏古籍知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有限的资金投放中,应当有所侧重,争取政府和财政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参与省级图书馆举办的古籍知识相关的培训,从整体上优化人才结构,才能为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提供保障[2]。

表1 古籍文献数据加工要求

4.2 古籍数字化建设统一认识 合作共享

在古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古籍的内容和记录的形式有所区别,或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的交流和共享。肇庆地区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数字化建设的统一认识和规划,整合肇庆各县区图书馆古籍资源,把资源优势和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不在重复建设上浪费资金和人力,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整体检索,使有用的学术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共同打造一套完善的肇庆地区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实现古籍文献数字资源的共享[3]。

4.3 加强古籍项目成果的推广

在古籍数字化加工成果后,利用网站平台、各类图书馆服务活动,推广古籍电子文献资源,并举办古籍修复演示体验活动。2016—2018年,连续三届“肇庆读书节”启动仪式上,肇庆市图书馆、高要区图书馆、四会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古籍实物展示、古籍知识普及展览、现场古籍修复演示、古籍数据库数字资源演示等各项专题活动,以向读者宣传古籍、让读者了解古籍数字化重要性,为往后古籍数字化加工提供了保障。

4.4 古籍数字化建设的网络安全模式

由于古籍文献资源数据库存取在网络上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网络安全问题。在遭受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甚至人为导致的各种失误和操作,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因此,搭建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管理、技术、设备和免疫等方面重点保护数字化古籍文献资源的安全,健全技术防范、预警和保障体系,注重古籍数字资源的备份,以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4]。

5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及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古籍保护、整理和传播利用的主要方向,能有效接解决“藏与用”的矛盾。同时,古籍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背景下肇庆区域图书馆发展的时代要求。

猜你喜欢

肇庆市肇庆古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我是古籍修复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知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