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呼吸循环异常的分析与护理

2019-02-20施惠芳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低血压低氧全麻

施惠芳

(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麻醉恢复室,江苏 溧阳 213300)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麻醉方法也在不断增多,其中静脉复合吸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在临床中比较常见[1]。因为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疾病等影响,全身麻醉手术后早期恢复阶段,病情变化快,极易引起呼吸循环异常,此时应当加强监测,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鉴于此,本文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以麻醉恢复室(PACU)收治的全麻术后38例呼吸循环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异常原因及护理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麻醉恢复室收治的2,533例全麻术后患者,均为静脉复合吸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出现较严重的呼吸循环异常38例,占比1.5%,其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22例,年龄26岁-88岁,平均年龄(56.5±1.5)岁。其中10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有糖尿病史,5例有心脏病史,3例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

1.2 方法 全身麻醉手术结束之后,将患者送入麻醉恢复室,常规监测心电图,提供氧疗,观察其呼吸情况,采用多功能麻醉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循环异常评判标准为:(1)心律失常:心律每分钟<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98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快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2)低血压:收缩压<78 mmHg。(3)高血压:收缩压>185 mmHg。(4)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SaO2)<90%,排除干扰和伪差。患者知情本次研究意义及目的,已经签署同意书。

1.3 统计学分析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以率(%)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差异以χ2表达;以均数±标准差(Mean±SD)描述计量资料,检验差异以t表达。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38例呼吸循环异常患者中,其中19例严重低氧血症(SaO2<90%),占比50.00%;8例高血压,占比21.05%;5例严重低血压,占比13.16%;4例心律失常,占比10.53%;2例术后早期活动性出血,占比5.26%。在PACU观察时间50 min-200 min,所有患者经积极对症处理安返病房,随访未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3 讨论

全麻术后早期恢复阶段,是患者术后病情多变时期,尤其是在拔除气管导管后,更容易发生呼吸、循环等多种并发症,所以此阶段患者面临着较大的生命危险。临床实践发现,术后第1 d死亡病例占比50%左右[3]。基于此,患者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应利用各类检测仪器、设备,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呼吸循环异常并及时纠正显得至关重要。

3.1 低氧血症发生原因及护理 低氧血症是PACU全身麻醉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本文调查发现,入PACU后有19例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占比50.00%。其中6例是术后保留气管导管时发生低氧血症,立即给予呼吸气囊加压给氧,同时报告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和缺氧症状改善情况。若缺氧无改善则应检查气管导管有无堵塞、移位。本研究发现气管导管过深2例,将导管退出距门齿23 cm重新固定,气囊加压给氧后5 min-6 min,SpO2上升至97%-100%。2例分泌物过多堵塞呼吸道,影响患者正常呼吸所致,给气管内吸痰和加压给氧,SpO2上升至正常。另外,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吸氧浓度水平偏低、呼吸抑制等多种因素,也会引起严重低氧血症[4]。本文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低氧血症13例,是因为肌张力恢复欠佳、咽软组织及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多而无力咳出造成呼吸道不畅等,立即手法开放气道及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置口咽通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呼吸气囊加压面罩给氧,面罩要包住口鼻,氧流量调至11 L/min,10例患者3 min-5 min后SpO2上升至98%-100%,3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SpO2仍只有92%,加用新斯的明2 mg和阿托品1 mg静脉推注拮抗后约3 min-5 min缺氧纠正。

3.2 严重高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 老年患者大部分存在诸多基础疾病,且动脉硬化。原有高血压病控制不当、手术后疼痛、气管导管刺激、膀胱过度充盈、全麻术后躁动等都会引血压升高。本文全麻术后严重高血压8例,占比21.05%,原有高血压病史者5例,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及时采用镇痛剂,静脉注射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降压药处理,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3.3 严重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 因为血氧饱和度水平过低、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全麻术后早期恢复阶段,血压变化幅度较大,降低了血流阻力,使得心肌血供不足,产生低血压。麻醉剂对心肌的残留抑制作用,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体温过低等均会引起低血压。本文中严重低血压5例,占比13.16%。给予吸氧、保温、快速输液以及应用麻黄碱等药物,经处理后4例血压恢复正常,1例因内出血重返手术室止血。

3.4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原因及护理 全麻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心律失常比较多见,本文中全麻术后有4例心律失常,其中有3例病人术前有室性心律失常史,由于拔管、手术刺激、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予以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经处理后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

3.5 术后早期活动性出血发生原因及护理 本文全麻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早期活动性出血。1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切口出血,血肿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另1例子宫全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造成血压下降。对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经手术止血处理,病情稳定后安全返回病房。

全麻术后患者恢复早期属高危时期,患者入恢复室后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异常的发生,存在诸多原因,护理过程中应围绕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彻底根治和消除,进而促使患者预后良好。本次研究发现严重高血压、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早期活动性出血为全麻术后呼吸循环异常的主因,为规避呼吸循环异常,麻醉恢复室应严密监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呼吸循环异常,分析原因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以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为麻醉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低氧全麻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低氧燃烧工况下锅炉水冷壁管高温腐蚀行为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小G蛋白RhoB在低氧激活巨噬细胞及功能调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