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

2019-02-20韩冬卢庆国严文俊薛东明王伟林马韵生陈新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内漏弹簧圈瘤体

韩冬,卢庆国,严文俊,薛东明,王伟林,马韵生,陈新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2)

腔内修复术是临床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其具有微创优势,但在术后,部分患者易发生II型内漏,往往导致患者需进行二次治疗,不利于其预后[1,2],故临床上需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予以重视。本研究针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腔内修复术后发生II型内漏的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期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腔内修复术后发生II型内漏的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8例患者中有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为45岁-89岁,平均(57.23±16.58)岁,随访6个月-18个月,平均随访(12.05±3.17)个月,其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2)具备手术指征,行腔内修复术治疗;(3)术后发生II型内漏;(4)术后诊断资料、随诊资料、治疗资料均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术后发生I型、III型、IV型内漏;(2)临床资料不齐全;(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II型内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诊断方法及随诊情况,并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

1.4 数据处理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至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中,将数据汇总、整理。

2 结果

2.1 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诊断情况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行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造影,有3例II型内漏患者在术后即刻成功检出,有5例患者在术后即刻未检出II型内漏。对患者实施术后随访,每隔3个月复查1次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3例术后即刻检出的II型内漏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明显增大,其余5例术后即刻未能检出的II型内漏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成功检出。

2.2 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治疗及转归情况 8例II型内漏患者中,有3例患者诊断为腰动脉来源II型内漏,经左侧肱动脉穿刺入路实施左侧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发现患者瘤体直径缩小、II型内漏愈合;有2例患者的II型内漏来源于对侧髂内动脉、同侧股动脉,经患侧股总动脉穿刺入路实施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瘤腔,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显示II型内漏未消失,但瘤体直径至少缩小3 mm;有2例患者的II型内漏来源于肠系膜下动脉,经左肱动脉穿刺入路实施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开口弹簧圈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显示瘤体直径缩小、II型内漏愈合;有1例患者的II型内漏来源于腰动脉,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采用覆膜支架、弹簧圈对II型内漏瘤腔栓塞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其II型内漏存在,瘤体直径未缩小,随访12个月发现瘤体破裂,急诊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治疗,开腹手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II型内漏愈合。

3 讨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具备解剖条件及手术指征的情况下首选的临床治疗手段,相比于开腹手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具有微创性这一优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4]。但在实际工作中,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仍然存在II型内漏风险,而II型内漏的发生是导致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瘤体增大、破裂的主要因素,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5],故临床需充分重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诊治工作。

本研究针对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8例患者中,有3例II型内漏患者经术后即刻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造影成功检出,其余5例术后即刻未能检出的II型内漏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成功检出,提示我们应加强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的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持续数月的随访,在随访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以免漏诊II型内漏情况[6-8]。

临床上普遍认为,相比于I型内漏,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多为良性,其发病率低,患者II型内漏往往可自行愈合,瘤体破裂风险低[9,10]。本研究中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患者根据其II型内漏来源选择不同入路,采用弹簧圈对相应的动脉血管或瘤腔进行栓塞,有5例患者栓塞治疗后瘤体直径缩小、II型内漏愈合;有2例患者尽管II型内漏未愈合,但瘤体直径缩小;仅有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后瘤体直径未缩小且II型内漏未愈合,因瘤体破裂而行急诊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治疗,开腹手术后II型内漏成功愈合。

综上所述,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诊断方法以术后即刻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为主,根据患者II型内漏来源,采用弹簧圈对相应的血管进行栓塞治疗,可有效促进II型内漏愈合,避免瘤体增大。

猜你喜欢

内漏弹簧圈瘤体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大型异步电机轴瓦润滑油内漏改造
阀门内漏原因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基于声发射理论的安全阀气体内漏信号特征研究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CTA判断主动脉瘤管腔内修复术术后内漏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