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2019-02-20张润芝宋艳玲孙晓红耿德红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角型小梁眼压

张润芝,宋艳玲,孙晓红,耿德红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闭角型青光眼属于常见的眼科疾病,处理不及时极易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甚至导致患者的失明[1]。目前,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具体的手术方案方面,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选择以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两种临床应用较多的手术方案为例,通过观察、比较,为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7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男、女患者分别为37例,33例;年龄35-73(58.68±3.0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5.85±0.13)个月。其中一组应用小梁切除术,命名为对比组。另一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命名为研究组。组间统计比较显示两组在平均年龄和术前平均眼压等方面均基本一致,P>0.05。

1.2 手术方法 研究组均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体方法为:经巩膜做隧道切口,并做一个侧切口。向患者患眼前房注入适量的黏弹剂,以保持前房处于正常的深度状态。之后,借助撕囊镊实施撕囊操作,操作方式为环形连续撕囊。撕囊完毕后实施水分离,并通过超声乳化将白内障吸除。之后,对残存的皮质利用I/A系统实施清理,并在清理结束后实施后囊抛光。最后注入适量的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注射适量的卡米可林,对存在粘连的部位实施分离。最后将黏弹剂吸出,并封闭切口。对比组均按照常规流程开展小梁切除术。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由专人负责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术后症状和体征、眼压水平等指标,来对其手术效果实施评估。其中,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等较手术前均显著提升,认定为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眼压水平、视力水平等均得到一定改善,认定为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眼压水平、视力水平等较手术前均无明显改变,认定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参照1.3中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实施疗效评估,准确统计判定为无效、有效、显效的病例数,计算出两组具体的治疗总有效率实施统计学测算,使用的工具为SPSS 21.0统计学软件。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实施卡方检验,以P<0.05视为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的认定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比组判定为无效、有效、显效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3例、30例和6例、4例、25例,总有效率研究组(97.14%)高于对比组(82.86%),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属于常见疾病,患者因前房角关闭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压上升情况,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视力水平[2]。及时地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以改善其临床症状,避免失明等严重后果的出现十分必要。以往的手术治疗中,小梁切除术的应用较多。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开始在临床得到较多的应用。此次研究中,对上述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对照发现,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应用小梁切除术对比组的82.86%。充分证明,针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实施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是因为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与患者眼前节解剖情况出现异常改变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在对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过程中,可以对中央前房深度予以改善,对瞳孔阻滞情况予以解除,进而显著减轻患者的眼前节拥挤问题[3]。同时,术中通过对房角的冲刷,也可以达到开放前房角的目的。在术中,还应用了适量的黏弹剂,有利于更好地分离发生粘连的房角。同时,对提高创面闭合性也十分有益,对改善患者的眼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十分有益[4]。

综上,针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角型小梁眼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补 缺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