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方式方法探析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2019-02-20段俊霞潘建屯

关键词:三进原理马克思主义

段俊霞,潘建屯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四川 610500

引 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是一场接力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版教材的出版,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然而,作为一场接力赛,不仅需要专家和教材编写者的领跑,更需要一线教师的接力参与。一线教师要想跑好自己这一棒,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有效转换,必须从国家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所要求的“五个确保”上下功夫,其中“在方法上确保进入”是“五个确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线教师应如何实现陈宝生部长所要求的“在方法上确保进入,既熟练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创新话语体系和教学体系,让教材真正活起来,做到作用和效果相统一”呢[1]?笔者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为例进行研究,以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

1 教材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的方式分析

要做好“三进”工作,一线教师首先要深耕教材,对教材中的“进入”“融入”方法进行分析,以便为后期“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换服务。笔者发现,此次改编后的《原理》(2018年版)新教材,编写组专家采用了文献参考式、引入说明式、说明原理式、补充创新式、替代更换式等融入方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原理》各章节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融入方式方法并非全是首次在《原理》(2018年版)中使用,据考证,这些方法大多在《原理》(2013年版)已经使用,只是在《原理》(2018年版)表现得更加充分。这些特点迥异的融入方法构成了一个融入方法体系,确保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缝对接《原理》教材。因此,对这些不同的融入方法进行研究和阐释,无疑对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1.1 文献参考式

所谓文献参考式,就是在教科书所列的阅读文献部分,列出与本部分有关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文献以供学生学习阅读和参考使用。从逻辑上讲,要实现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就必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要掌握其思想,就必须对习近平系列讲话原原本本地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这符合“从学习讲话原文、到教材读本、再到学科理论”的规律要求[1],因此,该方法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都必须采用也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以《原理》为例,在绪论中,《原理》(2018年版)选取的阅读文献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18,该文献与绪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鲜明特征、当代价值等内容高度契合,对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该方面的思想及其本章知识点都有直接帮助。又如在第六章中,《原理》(2018年版)选取的阅读文献与《原理》2015版相同,两版都共同选取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这与《原理》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和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有利于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部分内容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更深刻理解教材中关于“社会主义五百年”这一说法的深刻背景。

从考证结果来看,《原理》(2013年版)已经在绪论、第五、六、七章采用该方法,《原理》(2018年版)几乎在所有章节都采用了此方法。

1.2 引入说明式

所谓引入说明式,就是根据教材的某个内容,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语录,以此来说明教材中的某个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文章和访谈中出现了许多经典语句,这些语句从形式上极具鲜活性,人民爱听、爱看、爱学、爱用;从内容上,又极富有哲理性,这些哲理几乎覆盖了马克思主义所有的基本原理,因此,习近平这些在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统一的经典语录为该方法在《原理》中的大量使用提供了充足的枪支弹药。从实情来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原理》的诸多方法中,该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原理》(2018年版)绪论部分,在谈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个经典比喻[2]18。又比如,在第一章谈到“底线思维能力”时,引入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等经典语录[2]52。

1.3 说明原理式

所谓说明原理式,就是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某个立场、观点和方法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某个方面的思想进行说明和佐证。这一融入方式通过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哪些原理关联密切,将两者相连的部分进行整合,一般处理方法是先对该原理进行阐释,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作为例证进行说明。从学理上讲,这种融入方式特别适合《原理》教材特点,因为《原理》教学的重心是原理的运用,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问题的理论成果。从哲学上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然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此,在《原理》教学中,既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可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经典案例来佐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尽管两面图案不同,但都代表着同样的价值。在《原理》(2018年版)教材中,运用这一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在第一章讲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时,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例子来佐证[2]30。又比如在第三章第三节“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即“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2]157。

1.4 补充创新式

补充创新式指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时,融入的内容主要是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创新发展的部分内容,由于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补充添加的形式,因此把这种融入方式称为补充创新式融入。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来看,《原理》(2018年版)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2]12。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这使它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些创新必然通过教材新的板块来阐释,因此,补充创新式也必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中得到应用。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五种思维能力,《原理》(2015年版)在第1章第3节增加了“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这一新内容,并依次对五种思维能力进行了说明[3]53−55;《原理》(2018 年版)则根据我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把五大思维能力的说明顺序调整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49−54。又比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原理》(2018年版)在第3章第2节增加了“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一内容[2]133。

1.5 替代更新式

替代更新式则是指在修订教材时,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教材中因种种原因不再合适的内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思想予以替换。从历史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内容不再合适,需要用更新的说法来替代它,因此从修订本身来看,该方法也是融入应当采取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定位方面,《原理》(2018年版)较《原理》(2015年版)发生了一定变化,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绪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部分。《原理》(2015年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3]10。《原理》(2018年版)则根据十九大的相关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2]9。又比如,《原理》(2013年版)第6章第2节第1部分的内容为“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4]23,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概括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六条原则,《原理》(2015年版)根据该理论创新成果,以第2节“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标题对《原理》(2013年版)对应部分进行了替代式修订;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原理》(2018年版)又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2015版该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把科学社会主义六条基本原则修正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九条一般原则。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五种融入方式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而是具有内在关联性,这种相互关联性使它们之间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张有机融入网,也正是借助这张网,较好地实现了《原理》的修订任务。

2 教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的方法分析

上述对教材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入方式的分析有利于进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但要真正把以上五种融入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5]的作用,必须在充分尊重学生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与以上五种融入教材方法相对应的课堂融入之法。需要指出的是,基于这五种融入教材方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下述的课堂融入方法并不完全与这五种教材融入方法一一对应,而是可以自由组合和适当变通的。

2.1 活动拓展法

针对教科书中的文献参考式融入法,在课内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推动阅读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例如,在《原理》课程的课内实践活动中专门安排名著阅读活动,要求学生扎扎实实读教科书中所列的习近平的各类文献,并通过让学生设立和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沙龙研讨、写读后感等方式来广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三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内和课外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来促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比如,吸纳优秀大学生加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宣讲团;又比如,鼓励学生走向田间地头,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走向农村,走向基层,举办“坝坝讲坛”。通过这些方式,在为基层送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学生也在宣讲解读中提升了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2.2 课前一语法

通过引入说明式的融入方法,习近平的经典话语被融入《原理》教材的各个部分,如何对这些经典话语进行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融入于教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呢?通过设计“课前一语:平语近人”环节,以教材中的习近平经典话语为主要讲解内容,每次课前五分钟由自主报名的学生进行讲解。基本过程如下:第一,分配下达讲解内容,学生自主选取讲解任务;第二,学生围绕所选的习近平经典话语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先对这些话语所出自的文本、产生的背景、内涵及该话语所涉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学习,写出自己的感悟、初步思考;第三,学生写出互动式讲稿、做好多媒体课件,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复打磨直到合格为止;第四,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展示所学内容,主要是对本节课相关“一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一语”的困惑;第五,教师通过“课前一语”这种导入方式进入课堂教学。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教学设计既是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也是对学生基本学情的了解,它可以使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另外,“课前一语”这一方式既可以单用,也可以与其他方式如原理讲解式、替换式等联合使用,还可以偶尔不用,如刚好某一节课在教科书部分恰巧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融入,而教师在深刻剖析教材内容后也发现确实本部分没有直接相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那么也可以省去这一环节。

2.3 习近平话语中心式教学法

针对教科书中的说明原理式融入法和创新式融入法,可以运用习近平话语中心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只是两者在转化运用时稍有不同。所谓习近平话语中心式教学法,就是在对教材中教学内容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找出那些能统领一个重要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的习近平话语(这些话语也是经典话语,但其另一特点是还能统领一个重要知识点或一个章节),以此为中心将与之相联系的基本知识点讲清理透。需要说明的是,上文在分析教材中使用的原理说明式融入方法时就已经说明,这些融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的结果,它本身蕴含着某一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习近平话语就如同这一原理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对习话语的层层剖析,也就能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本身。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某些章节通过习近平话语中心式展开教学。

具体说来,就是以这些话语为中心,层层剖析教科书中与此联系的相关《原理》内容。一般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步,对习近平话语的内涵、背景、意义、价值等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此一部分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度的延展,要对习近平相关话语进行比较深刻的了解;第二步,教师提示习近平话语重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哪些内容,并对这些原理进行讲解;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习近平话语是如何体现了这些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第四步,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相关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比如,教材第3章有一道思考题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展开问题的[2]158,因为解答这个问题要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教师完全可以以该话语为中心展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教学。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习近平话语中心式教学法,可以转化教材中的不同内容,教材中的这些不同内容主要运用的是创新式融入和原理说明式融入,但在步骤及措施上要适当进行调整和删减。比如,对于教材中运用原理说明式融入的内容,可以基本采取上文所说的步骤;而对于教材中运用补充创新式融入的内容,则需要对第二、三步骤进行适当改变,把重心放在习近平丰富和发展了什么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处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那部分内容、习近平是怎么创新以及为什么创新这一原理等问题上。

另外,通过对教材分析发现,《原理》教材中部分内容虽然没有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但习近平的某些话语却特别能说明这一系列原理,我们认为,这一部分的内容也特别适合运用话语中心式教学。比如习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亚、法国的演讲中和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多次引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6]这个古语,而这一话语在教材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时并没有列出来,但因为这一话语与《原理》第1章第2节的质量互变规律教学内容特别密切而且特别能说明相关原理,为此可以以该语为中心展开教学。又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发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一文,该文虽然只有372个字,但回答了为什么学、如何学等问题,其中为什么学对应于教材的价值部分,怎么学则对应于真理部分,这与教材第2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高度契合,故在讲述第2章时尝试以《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为中心展开教学,不仅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师也收获颇多,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2.4 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也是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时常用的方法。依据内容的不同及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不同,问题式教学法又可以有不同的设计。

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知识学习目标可以由低到高分为知道(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其中知道和领会属于较低的基础层次,是属于识记和初步领会目标,而应用和分析是属于中级层次的目标,综合和评价则属于较高层次的目标。针对教科书中运用替代更新式方法融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我们认为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设定应主要聚焦于“识记、领会”层次,也就是说要讲清楚新的表述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一新表述、这一新表述有何意义与价值等。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进行教学时,采取的问题式教学法的问题一般就是“新内容的替换有何意义与价值”,然后依据展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展开。比如《原理》(2015年版)用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代替了《原理》(2013年版)“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原理》(2018年版)用科学社会主义九条基本原则代替了《原理》(2015年版)科学社会主义六条一般原则的说法,那么作为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说明教科书版本的这一修订事实,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新版教材要实行替代?替代的依据、意义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让学生在真学中做到真懂、真信。

另外,在对《原理》中融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教学时,不仅仅要让学生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及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方面问题。为让学生达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目标,也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问题式教学法的问题并不是那么清晰地在教科书中呈现,而是需要教师对教材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进行深刻分析,找出那些能统领一个重要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甚至涉及若干知识点的问题,以此问题为中心将与之相联系的基本知识点讲清理透。另外,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因问题需要和所关联程度而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些内容不再是机械分割而是融为一体。比如,在讲第3章第2节“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时,可以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种变化”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原理来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又比如,针对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提出“美国生产力比中国发达,美国的生产关系一定比中国先进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第3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等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同理,也可以在每一章结束时提出一些问题,这些案例既可以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些真实问题,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在真正的问题解决中真学、真用、真懂。

2.5 案例教学法

最后,为让学生达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目标,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学生关注度高,要科学地阐述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三大板块来解答,几乎涉及教材的所有内容,因此,可以在课程最后阶段安排一次课,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材中融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在学生课前深入思考给出自己解答方案之后,在课堂上通过辩论和引导让学生真正领会党和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当前最适宜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管用”品质,体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让学生在真学中真信、真懂,在真用中真信、真懂。还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思想,同时也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其在将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对“三进”方式方法的探讨,将有力地促进“三进”工作的开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在具体推进“三进”工作时,会面临各种复杂局面和多变条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深耕教材、探索设计各种教学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在方法论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三进”有法但无定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施“三进”过程时,必须辩证地看待“三进”工作,做到既不机械照搬,也不胡乱转化。一方面,推进“三进”工作,不是机械照搬,教材是食材,教师作为厨师必须依据自己的专长、学生的胃口、当下的教学条件等倾尽自己所能做出可口的饭菜,而不能直接把食材端上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念教材、作报告,必须花大力气做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把课本中枯燥抽象的学术语言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时也不能胡乱转化。教师在进行转化时,实际上是教师在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阐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转化时不能把真经念成歪经,不能只懂皮毛就乱阐发、乱解释,而是要以研促教,下大力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要让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教师自己要率先垂范。另外,不胡乱转化也意味着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娱乐化、低俗化,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通俗但不能粗俗,可以让学生乐学但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娱乐化。

在推进“三进”工作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转化有法但无定法。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深耕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时的方式、特点及功能,找出契合本部分的教学方法;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正如教无定法一样,对教材的转化也无定法,任何一种教法都有其优缺点及适应条件,任何一部分内容都可能有多种契合的教学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都适应多样的内容,而且不同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自由组合,教师应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过程中,探索多样教法但不要太过拘泥于某一教法。

3.2 在推进“三进”工作上,必须坚持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材整体的视角审视转化,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推进“三进”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处理好内容与方法的关系,使两者达到有机统一。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推进“三进”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内容而服务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设计“三进”方式方法时,要万变不离其宗,一定依据内容而设计,不能仅仅为方式方法的创新而创新,不能忽略了融入内容的政治性和科学性而片面地去追求方法的创新。只要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最优方式使用以上所介绍的各种“三进”方式方法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学生状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三进”的方式方法,使“三进”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推进“三进”工作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整体与部分的视角看待“三进”工作。正如陈宝生部长在新教材培训会上所讲,新版教材不是打补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教材的内容是有机一体的,因此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时候,既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的不同内容和作为体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割裂开来,也不能把这些对应于不同融入内容的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互割裂开来,还不能把这些对应于不同融入内容的具体的原理同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割裂开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出发,在充分考虑融入内容与教材对应内容的一致性的同时,还要考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自的整体性以及这两种整体性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3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上,必须处理好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把转化最终落脚于价值转化,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不仅仅属于求真的活动,更是求善的活动。探讨转化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关系方面,陈宝生部长明确指出:“进教材是基础、进课堂是核心、进头脑是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推进“三进”工作时,必须处理好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必须把“三进”工作最终落脚于价值转化上。

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通过教材搞建设、课堂讲学理,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让学生头脑起风暴,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深入讨论和思考,在风暴的洗礼下真正从学理上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而转化为对这种思想的真心接受,转化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从而在学习和行动上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从真学到真懂再到真信的转化。因此,不管使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转化,都要以真信为目标,最终都一定要基于学生特点、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困惑及兴趣,找出真问题,对标真兴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否则,即使拥有再好的转化方法,如果没有价值引领的话,最终只是隔靴搔痒,徒劳无功。

4 结 语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因此,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这项工作的“剧中人”,更是这项工作的“领航者”,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对“三进”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在不断吸取已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融入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等不断在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能够在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内容的不同挥洒自如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融入,实现融入内容和融入形式的有机统一,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地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三进原理马克思主义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棋乐
藏垢纳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