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02-20耿刘利陈若旸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耿刘利,王 琦,陈若旸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引 言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1]。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各类课程都应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育人职责,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国家为“课程思政”新教育理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位,贯彻和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必须主动转变思路,开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发展顺应了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能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为了突出应用特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往往以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为重要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财务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也往往是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在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侧重培养学生财务工作的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重应用、重操作、重实践而忽视学生人格塑造、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培养的问题,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这样可能会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道德素养缺失,最终可能给工作单位和社会造成危害。

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注重促进价值观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有效结合,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视角。基于课程思政视域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深入发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地生根,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 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及其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1 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

从2014年开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高校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始探索以课程思政为载体的、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全员和全课程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观和理念,是指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和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来讲,课程思政就是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以专业课程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从育人角度关注课程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课程思政德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之中;所有课程都要发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德育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共同促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高德毅认为,课程思政就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促进各类课程、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他认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高校具有的全方位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既要在价值传播中凸显知识底蕴,又要在知识传播中融入价值引领,促进隐性思政教育和显性思政教育的有效融通[3]。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要充分挖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所体现的德育元素,使所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都承担起育人职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推动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1.2 课程思政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2.1 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党的十九大以来,伴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民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转化以及经济结构优化进入攻坚期。社会经济越发展就愈加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新时代、新经济和新业态对我国财务管理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对商科教育(含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商业伦理、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全球性思维、决策能力、商学通识、解决问题能力、整合知识能力、团队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要求。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型财务工作者为主要目标,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和应用、忽视人文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存在道德选择偏差和诚信意识缺乏等问题,急需在专业建设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因此,当前亟需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扭转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以培养新时代经济发展新阶段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2 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人员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愈加凸显。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利益观的驱使和金钱利益诱惑之下,近年来我国财务领域诚信缺失、财务造假、侵占公款、虚开增值税发票、以权谋私、核算不实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我国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信息使用者和所在单位造成一定危害,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财务工作环境日益复杂的时代,大力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已经成为新时代财务领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要想有效地减少财务领域失信和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财务人员在高校学习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从高校这个源头上减少和杜绝财务领域社会危险品的产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以知识技能教育为主,未能充分认识和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不能发挥专业课程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隐性作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作用,思政德育面临着孤岛困境。课程思政提倡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功效,促进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因此,应有效结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

1.2.3 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回归初心”

2018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我国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其中“回归初心”要求高校必须努力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融合,着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目前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往往仅关注财务专业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传授,没有立足于价值和创新体系构建,仅仅从知识育人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方法上缺乏多元化,且教学内容没有充分挖掘课程育人元素,没有有效结合当前社会经济中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现实问题,使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以课程思政理念来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结合青年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和现实问题,梳理专业课程中所涵盖的德育元素,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引领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财务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将学术和学科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育人资源,以扭转目前专业课程中重知识、轻育人的不良情况,在丰富专业学科教育内容的同时,实现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构建的统一,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回归初心”,让课程教育回归育人的根本目的。

2 课程思政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路径

2.1 尊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规律,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

课程是高校学校和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是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基本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关乎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发展。课程思政的基础在于搞好专业课程建设,因此,必须立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尊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规律,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措施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

2.1.1 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实践化和具体化,是指导高等教育活动开展的根本性指导文件。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得以贯彻实施,必须逐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加强应用能力、强化实务操作,提供新形势下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虽然他们都对德育做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没有真正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给予特别的重视,仅有少量提及。因此,必须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来修订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界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具有较强显示度的德育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以确保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优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考虑单独设置财会职业道德精神类的专业基础和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大纲是明确课程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进度和方法等的规范性教学文件,具有计划、契约、沟通、认知路线图、学术记录和教学评估等功能[4]。为了推动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专业各类课程中的规范化进行,必须修订和完善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理念在课程大纲中予以明确体现,以指导教师能够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以实现专业课程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统一。

2.1.2 改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调节和控制教学进程、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思路和行动计划,明确指向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改进[5]。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对于聚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课程思政至关重要。以专业课程教学育人为导向,认真挖掘和梳理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将德育元素通过课程教学设计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进行德育工作,达到价值观念教育与知识教授同频共振。以认真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当前思想状态和特征为教学起点,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维度的目标,并结合德育目标加强教学设计的评价、反思和调整。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型媒体技术与平台,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和完善线上平台课程思政资源,实现线上网络互动和线下课程教学育人相结合;创新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混合式、情景模拟教学和案列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地将情感和价值观念教育融入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作为一个财务人的使命和责任,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教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育目标。

2.1.3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平台,整合实践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十大”育人体系,以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实践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创新实践形式,在实践中增强实践能力、培育核心价值观念。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立和完善学生实践平台,牢牢把握实践教学环节,以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实践课程育人功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课程平台的建立主要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来考虑:在校内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中融入团队精神、奋斗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诚信意识的教育元素,充分利用高校暑期,在ERP实训、会计手工帐和VBSE实训环节中培育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精神;在校外方面,应该积极主动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建立一批具有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将财务伦理和职业核心素养融入实习实训中,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格和工匠精神。

2.2 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逻辑

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核心命题。他认为,知识具有善性,对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课程思政就必须充分发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中的善性,立足于专业学科的学术内涵,积极推动课程建设,挖掘和利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和思政资源。

2.2.1 以财务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提供丰富滋养

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和实务水平,同时更加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积极、诚信和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对待财务交易和事项。因此,可以考虑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置包含财务伦理、职业准则和法律等方面内容的财会职业道德类课程,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建立科学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思维,更主要的是将会计职业道德精神教育贯穿各类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教育全过程,尤其是要注重寻找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最佳有效结合点,促进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道德精神教育有效融合。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财务专业课程教育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职业道德精神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高尚的财务职业道德品格。通过定期邀请企业财务经理、专家进课堂的方式,将企业文化以及职业纪律、职业意识、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入财务专业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精神,增加财务职业意识,提升财务职业道德素养,以实现企业文化育人,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2.2.2 以财务伦理渗透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提供价值依托

财务伦理是企业财务道德的评价和判断,体现了财务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特质和价值属性。财务伦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和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财务伦理观念发展成为新趋势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会计舞弊、财务造假、出纳侵占公款等财务丑闻不绝于耳,给社会、企业和投资者决策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财务人员的职业形象,企业和财务人员陷入诚信危机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人员和企业伦理道德缺失。专业伦理是财务管理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发力点。“不做假账”“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可以说是财务管理专业伦理最直观的遵循。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推进课程思政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伦理道德的作用,大力推进以诚信为核心的财务伦理道德教育。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案列分析》和《审计学》等专业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现实社会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新闻报道向学生讲授,阐明正确的义利观,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到财务行为的经济和法律后果。比如,通过引入财务人员造假、挪用公款被判刑的实际案列来警示学生:诚信是财务人员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下大功夫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寻找财务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财务伦理思想和实例植入专业知识中,通过课程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伦理价值追求和信念传递给学生,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具有正确伦理道德观念的财务人员。

2.2.3 以财务专业历史和人物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提供德育支点

通过榜样载体的人格形象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自我内化目标品质、构建自我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有效教育活动,具有示范、激励、调整和自律等多元化功能,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推进课程思政同样需要重视专业领域正面人物的榜样作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将现实生活中优秀的校友、具有高尚财会职业道德的财务名人事迹引入财务管理专业课堂中,将其转换为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念最生动的教育载体,以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充分挖掘财务领域的历史名人事迹,如谢霖、葛家澍、杨纪琬、余绪缨等,通过这些人物身上所具备的高尚品质来激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认真探索和创新财务理论与实践,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专业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比如在《初级会计学》关于会计发展历史的章节中,可以通过阐述谢霖先生在涉外经济纠纷中由于受制于列强且遭受不公正的背景下,出于爱国立场和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角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会计事务所,以激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学习的时代使命感。

2.3 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师队伍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突出教师的因素,把握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促进专业教学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2.3.1 促进专业教师思想认识和教学态度的转变,强化德育意识

人的思想意识支配人的社会行为,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后果。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推动课程思政就要求教师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的传统思想认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强化思政理论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强化专业课程教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思政德育意识,将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有效结合,将思政教育理念以隐形嵌入方式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引入专业课程教师的话语体系,引导专业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和以德施教。明确所有任课教师需承担育人职责,各门专业课程必须发挥育人功效。任课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推进课程思政中树立主体意识。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在课程教学中引领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要采用考核、监督和激励等手段形成课程德育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育人导向。针对财务管理各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进行考核评价,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根据实效予以物质和精神激励,从而促使财务管理专业课教师主动研究,提高自身德育功能的自觉性,让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得以具体落实。

2.3.2 加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专业素养的培育,提升育德能力

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专业素养对于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努力构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首先是建立和健全专业教师常态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的正规化和科学化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自主学习、集中辅导、专家培育等多种方式学习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精神和政策,尤其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选送一批优秀的专业骨干教师到校外参加课程思政专业培训和交流,积极到课程思政理念践行时间比较早、开展效果比较好、实施模式比较成熟的上海地区高校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考察和调研。可以考虑聘请校外符合条件的课程思政方面的专家担任特聘教师或为校本部教师开展专题辅导,以巡讲机制的形式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优质师资;校内要利用入职培训、教学沙龙等机会,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或改革专题教育培训,在教师日常培训体系中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不断增加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深入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实施青年教师一对一的帮扶培养,强化对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需建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和科研团队,找到教学科研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加强对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3.3 与思政课教师等建立伙伴式合作关系,形成育德合力

推进课程思政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专业教师来推进显然力不从心。因此,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类主体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创新、高效、优势互补的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具有现实可能性。推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然而专业教师往往比较专注于专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缺乏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水平,这就需要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力量加强合作。首先是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设计、调整与监管,为专业任课教师提供理论支持、解答思政实践层面的疑惑,为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丰富滋养。其次,专业任课教师和思政课理论专任教师基于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互助合作模式,采取定期座谈会、研讨会和项目合作等方式针对课程思政中教学设计与实施、工作难点与重点进行交流与沟通,在促进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此外,应该考虑建立“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工作室”,整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和班主任、教辅人员、家长、学生自组织队伍等多方力量,打造全员协同育人共同体,确保多方思政主体力量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2.4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和评价中的价值引领

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高度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切实加强高校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地位,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长效机制。教务管理部门和院系共同努力,建立一套能够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完整机制,为其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重要专业教学文件中引入价值引领的德育因素,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素养。在财务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综合课程改革项目、重点课程以及教学研究项目的遴选和立项标准中设置“德育和价值引领”指标,并将课程思政的实施开展情况作为其重要的验收标准。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院校督导组评课)、教学基本功大赛、微课比赛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教师荣誉评选中适当地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根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调整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从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提升等多维度对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课程思政深入持续地推进提供保障。

3 结 语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解决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德育困境、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隐性德育功效,促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同时,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结合,创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回归初心”。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