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2019-02-20

关键词:内科病房风险管理护士

张 屏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频繁,可及时发现、评价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可促使管理措施更加积极、科学[1],可促使护理风险明显降低,属于护理管理模式。本组选取了54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54例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均知情,自愿参与,利用数字表法均分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岁至43岁,中位年龄28.5岁,男女比例15:12;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岁至44岁,中位年龄28.6岁,男女比例14:13。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2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将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并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实施基础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性知识,叮嘱患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沟通医务人员,多与患者沟通,明确患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有效解决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等。

观察组2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同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1)构建小组,组员是护士长、各责护组长及专科医生,带头人是护士长,对护士培训方案及考核条例进行准确制定。(2)对护士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进行加强,促使护士道德观念增强,培养护士法律意识,定期给予护士实施护理管理培训[2],可利用开办学习班及讲座办法来促使护士更加了解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性知识,加强护士护理安全教育,促使护士了解护理风险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3)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每周可组织1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共计30个学时,每周需要组织护士学习并鼓励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告知护士对新的技术及仪器设备均需要及时掌握使用方法,促使护士护理知识面不断拓宽。

1.3 效果评估[3]

满意度:利用本院自行拟定的调查问卷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 果

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风险管理能力、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3 讨 论

临床分析发现,护理工作具有直接性、连续性及动态性[4],医院护士与患者之间存在较多直接接触,护士服务态度及专业素养均会直接影响患者满意度,需要给予绝对临床重视。

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频繁,可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评估,可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诱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利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可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防范,可加强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可促使护士自身素养明显增加,可促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可促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促使患者经济损失明显减少,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呼吸内科患者在临床上常见,患病人群中常见中老年人,机体免疫力较差,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依从性较差,病房患者在医疗活动中承担着护理风险,容易出现各种感染,护理难度较大,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较高,因此,临床上在呼吸内科病房患者护理过程中提出了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培养护士安全意识及提升护士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性知识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期间,护士需要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理,目的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需要注意关注患者给药准确性及给药途径等方面风险,若涉及到患者血管及体内管腔等部位时,需要谨慎操作并加强防范,确保患者体征稳定,有利于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风险管理能力、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优。

综上,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明显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提升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荐。本组后续研究中,可将选取样本数量增加、选取样本时间延长,通过大样本实验来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内科病房风险管理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