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其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2019-02-20

关键词:动脉血阻塞性康复

叶 菲

(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院区,湖北 武汉 432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在呼吸科临床较为常见,病情发生后进展较快,且对于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动脉血气、呼吸功能,故临床对患者采用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后,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恢复,且改善其相应的指标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1]。本次我们则着重分析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情况,目的在于总结经验,现将研究详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纳入标准为:(1)患者经过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3)患者或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概况,并表示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50-76岁,平均年龄为(62.35±2.03)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2.54±2.11)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故组间可实施对比。

1.2 方法

针对入组患者首先均进行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的评价,并按照组别做好记录;此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并向患者讲述病发后的注意事项,例如戒烟戒酒,规律作息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1)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述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措施、常见症状、注意事项等,同时向患者介绍用药和氧疗对于病情恢复的重要性,使得患者健康认知水平提高,同时能够正确添加衣物、排痰、休息、用药等,帮助自身情况得到改善;(2)心理康复护理: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疾病范畴,故病发对于患者的影响时间往往较长,同时患者在疾病的困扰下积极性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时我们应该积极给予心理护理;即耐心和患者进行沟通,并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主观感受,后适时对患者进行疏导和鼓励,进而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同时积极和医护人员配合;(3)护理锻炼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呼吸锻炼计划,并耐心向患者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在锻炼的过程中应该以患者不疲劳为限度,同时适时检测其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护理的康复。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整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检验所得P值,满足P<0.05则认为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动脉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显著改善,详细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较(x±s)

2.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

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护理后,观察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组间比较详细情况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x±s)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发生后常常呈现进行性发展,不仅会引起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同时容易在病情持续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体质量减轻等生理改变,最终严重威胁其健康;所以临床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同时应该注重对患者相应护理,改善其临床情况[2]。

本次研究将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和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呼吸功能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的机制在于:病发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疾病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二是患者心理消极情绪的影响[3],康复护理在干预时,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健康认知提高后正视疾病;随之进行心理护理后,可使得患者自身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进而积极和医护人员配合,这对于自身情况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我们以积极康复为原则,对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和耐力锻炼等干预,使得患者呼吸肌力得到提高,利于自身不适现象的缓解,持续干预的情况下则能够提高自身机能,进而使得护理促进康复的目的得以实现,同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最终改善患者预后[7-9]。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对其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的影响较为积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动脉血阻塞性康复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