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实施复合保温护理的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的保温效果

2019-02-20

关键词:体温保温组间

许 春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严重患者需通过搭桥手术来进行治疗。但冠心病搭桥术后易出现低温,患者不仅出现寒颤等症状外,同时还可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恢复[1]。因此,预防冠心病搭桥术后低体温十分必要。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重点分析了复合保温护理在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的保温效果,现作下述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实施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合计30例,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15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54~73岁,平均(62.4±2.3)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患者年龄为53~74岁,平均(63.0±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合保温护理,详细如下:(1)转运期间护理:在转运期间需为患者准备相应的保暖物品,如保温毯子、热手袋等,使用前行鼓风加热,而后再盖于患者裸露部位。(2)保持室温:需提高患者手术室、病房的室内温度,禁止使用制冷空调,向患者家属说明原因等,希望其积极配合。(3)术中保暖护理: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实施时间较长,而传统使用的水毯保温效果较为一般。因此我院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期间使用新型的充气式保温毯,以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4)安装人工鼻:呼吸道同样是患者温度流失的重要器官,在通气管路近端安装人工鼻可维持基本温度。

1.3 观察指标

共对5个时间点患者中心温度进行监测,分别为体外循环结束时(T0)、出室后(T1)、术后1h(T2)、术后2h(T3)、术后5h(T4)。此外,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所得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时间点患者中心温度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除在体外循环结束时(T0)中心温度无明显差异外,T1、T2、T3各监测时间点的温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4监测时间点的温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中心温度监测结果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例,所占比例为6.7%;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6起,所占比例为4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658,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心脏搭桥术是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案之一[2]。但对于实施冠心病搭桥手术的患者,因体表散热、术中长期暴露体表、气道丢失等原因,易出现围术期体温下降[3],患者不仅可出现怕冷、寒颤等症状外,同时也会加重其心脏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因此,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具有重要意义[4]。

在本次调查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复合保温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护理过程中,首先明确了各个易于丢失体温的环节,而后在各个环节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了多项新型保温材料,进而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复合保温护理则更具目的性与针对性,能够全面提升护理效果。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除了在体外循环结束时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外,T1、T2、T3各监测时间点的温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该调查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复合保温护理,其体温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这样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在T4时间段,对照组患者体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这种体温剧烈反弹情况反而增加了一定的危险性,其多由于机体出现保护性调节等, 且相关资料表明,患者出现寒颤条件反射后,不仅会增加机体的耗氧,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甚至会导致心肌缺血,危险程度较高,需加强观察。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而该调查结果可说明,基本稳定的体温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由上所述,复合保温护理对于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维持患者体温的稳定,避免体温浮动而诱发的并发症出现。同时还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心脏,避免其负担加重。复合保温护理对于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温保温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能“保温”的雪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