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9-02-20耿留珍冷静蓉李晓艺

关键词:病症肢体脑梗死

耿留珍,冷静蓉,李晓艺

(扬中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扬州 212200)

脑梗死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症,颅外颈内动脉狭窄、脑中动脉栓塞等,均是导致此病症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引发患者出现感觉障碍、眩晕和侧肢体麻木等症状表现。由于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等特点,病情发作时能使患者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等情况,使其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有报道显示[1]对伴脑梗死患者予以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其生命质量、预后生活水平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脑梗死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9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两组。在对照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7-79岁(55.6±2.4)岁。在研究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8-80岁(56.4±2.3)岁。把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数据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

①排除标准:无严重精神障碍病症者;伴有器质性功能受损病症者;中断此次研究者。

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被选者均已确诊为脑梗死;无严重认知功能低下、言语障碍者;此次研究的开展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1.3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通过和患者对话交流,向其简单介绍病症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引导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能使救治依从性提升。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病房内温湿度适宜。依照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指定合理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少食多餐。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具体如下:将行肢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简单告知于患者,定期开展宣教活动,使患者能够对康复锻炼积极主动接受,从而能护理依从性有所提升。护理人员可向患者示范规范的肢体锻炼,患者对照进行。对持续卧床休息患者,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其进行翻身训练,按摩患者患部软组织。以由远及近的方式按摩患者肿胀或疼痛部位,对患肢血液循环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指导患者Bobarth握手训练,让健患侧手指交叉,以健侧辅助患侧的方式行上举运动,上举10分钟/次,20次/10分钟,2次/日。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行关节伸缩、屈伸手指等床上运动训练,2次/日,15分钟/次。指导患者行坐位训练法,取15至30°卧位,每1至2天增加10°,5至10分钟/次,直至患者能够行90°坐位。依照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短距离活动、床边行走等训练。

1.4 评价标准[2]

实施Barthel指数评定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情况,百分制,患者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为100分,患者生活功能缺陷轻微为95-75分,患者生活功能缺陷中度为75-50分,患者生活功能缺陷重度为未超过50分。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验为组间对比,在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组间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比较,干预后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和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情如表1见。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 ,分)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49) 28.54±11.37 41.64±13.16 5.273 0.001研究组(n=49) 28.48±11.26 56.73±13.29 11.353 0.001 T值 0.026 5.648 / /P值 0.979 0.001 / /

3 讨 论

脑梗死是指因脑供血缺乏、脑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而产生的脑组织坏死情况。伴随近几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递增,使得脑梗死病症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加之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使其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精神健康。基于此,及早给予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有研究认为[3],多种条件因素和脑梗死患者预后、病症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病情发作后,部分患者易丧失部分机体功能,使其在认知方面、肢体功能方面存有缺陷,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影响,且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从而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开展,其目的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使患者能够自理生活。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脑梗死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研究组,从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予以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提高患者日常活动功能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开展,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快患者机体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病症肢体脑梗死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青春期病症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