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价值观察分析

2019-02-20陈百珍安莉娜

关键词:压疮股骨头患肢

陈百珍,安莉娜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其中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脱位和股骨颈骨折有关,治疗难度较大[1]。当前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时,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术后疼痛感强,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对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年龄30-60岁,平均(44.5±13.6)岁,其中13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对照组年龄31-62岁,平均(44.6±13.7)岁,其中15例为女性、28例为男性。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①术前准备。术前12h,叮嘱患者保持禁食状态,术前4h,给予患者禁饮,完善相关检查,对麻醉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签署情况进行检查,对健肢和患肢的动脉搏动、皮肤温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②术中护理。调节好手术室的湿度和温度,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协助患者合理摆放体位,一般为健侧卧位,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心率等进行严密观察,并且对术中补液量、尿量以及出血量进行记录;③术后护理。1)病情监测。对患者的呼吸、脉搏、神志以及血压等变化进行观察,记录患肢的动脉搏动、皮温以及末梢血运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患肢大动脉搏动消失、苍白以及发冷等情况,说明可能为大动脉损伤,及时告知医生处理;2)体位护理。术后使患肢保持制动,对于肿胀的患者,应该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使水肿减轻;3)皮肤护理。术后患者因为卧床时间较长,容易损伤皮肤出现压疮,护士要定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定期更换床单,使患者皮肤保持干燥和清洁,预防压疮;4)功能锻炼。让患者了解到主动和被动锻炼的重要性,术后将患者的病情作为基本依据,指导患者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进行趾关节和踝关节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两组术后6、12以及24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并且记录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5软件分析,运用t对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术后6、12以及24h的VAS评分均较低,且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临床上在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时,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常见的术式,虽然效果确切,但是手术比较复杂,具有较高的风险,并且护理质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中,通过全面的术前准备,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手术的过程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可以预防不良事件,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3]。同时,术后对患者的患肢动脉搏动和皮肤温度情况进行观察,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缓解机体疼痛感,并且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和干燥,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且VAS评分低,这一结果与徐德芬[5]研究报道一致。由此可见,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减轻术后机体疼痛,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疮股骨头患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