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在下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0李花荣范美玲张秀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腰麻针刺剖宫产

李花荣 范美玲 张秀萍

(江西省峡冮县人民医院供应室,江西 峡冮 331400)

分娩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分娩时候产生的疼痛被认为是最高级别的疼痛,且多数产妇对分娩疼痛存在恐惧、焦虑情绪[1]。剖宫产术在妇产科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减小新生儿宫内窘迫、难产的发生率,但是剖宫产术必然会带来较大疼痛,需要采用有效的镇痛方法来缓解产妇的疼痛[2]。针刺镇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在剖宫产中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在下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1月—2017年 12月我院收治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年龄 21~33岁,平均24.6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为(38.6±1.3)周;其中初产妇 23例,经产妇 19例。对照组年龄 21~34岁,平均 25.8岁;孕周为 35~41周,平均为(37.5±1.5)周;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20例。2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单胎妊娠且符合剖宫产适用指征。

1.3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产妇。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腰麻,即左侧卧位行腰麻穿刺,穿刺成功之后注入8 mg布比卡因。

观察组则采用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具体方法为:(1)腰麻方法同对照组,麻醉药剂量减为对照组的50%,即 4 mg布比卡因;(2)针刺:在宫口开 3 cm时给予针刺镇痛,选取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连接电针进行穴位刺激,刺激强度为产妇耐受为宜。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产妇麻醉前后的疼痛评分变化,并比较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本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量表进行产妇疼痛状况评价,分值为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比较 2组麻醉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 ()

表1 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 ()

组别 例数 镇痛前 镇痛后观察组 42 6.8±1.3 2.0±0.4 t值 P值7.635 0.000对照组 42 6.9±1.6 3.4±0.7 5.412 0.000 t值 1.526 5.635 P值 0.125 0.000

2.2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表2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组别 例数 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 42 8.29±1.52对照组 42 8.41±1.35 t值 1.412 P值 0.136

3 讨论

分娩疼痛被认为是最高级别的疼痛,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1)宫颈持续性收缩、宫口扩张以及牵拉引起的内脏疼痛,分娩活跃期疼痛明显;(2)由于产妇对宫缩痛存在较大的恐惧感,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使得疼痛阈值下降,增加了产妇的疼痛感[3]。引发分娩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且不同产程表现出不同的疼痛特点。这种疼痛对产妇的身心造成较大影响,若产妇在此过程中出现错误用力,很可能出现宫缩乏力、难产的现象[4]。此外,随着疼痛加剧,产妇呼吸频率增加,加产程的进展,可能耗氧量增加,会造成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现象,因此许多产妇为了避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而选择剖宫产。剖宫产在产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术中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

麻醉镇痛是剖宫产手术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疼痛引起的呼吸频率和耗氧量的增加,改善机体供氧状况,确保胎儿宫内供氧的稳定性[5]。同时,许多女性在孕期运动量不足,导致对疼痛的耐受度下降。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麻醉镇痛能够缓解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感,从而减少手术风险的发生。此外,剖宫产属于有创手术,麻醉镇痛能够减小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腰麻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是通过腰部穿刺注入麻醉药物起到麻醉的效果。但是腰麻在麻醉平面控制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虽然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具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许多产妇和家属担心麻醉药物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近年来临床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针刺麻醉镇痛是产科镇痛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以经络理论作为指导依据,作用机制为:针刺穴位能够抑制痛敏细胞的异常放电,从而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不会产生麻醉药物积蓄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可持续作用。此外,针刺镇痛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对手术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由于疼痛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目前国内对于针刺麻醉镇痛开展了诸多研究,且在外科手术镇痛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本研究中选取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四穴共同作用能够起到通络止痛效果,并且应用电针仪起到持续刺激穴位的效果。针刺镇痛主要借助机械刺激,还能够通过电针来疏通脉络,化解瘀阻,这主要是由于针刺所带来的刺激不但能够缓解病变部位的疼痛,同时电针的热力传导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镇痛效果。有文献显示,针刺镇痛在缓解剖宫产术疼痛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且因未使用麻醉药物,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6]。

本次研究中,2组麻醉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在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另外,麻醉后产妇低血压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预防麻醉后低血压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在麻醉见效之后,可将产妇向一侧倾斜,能够改善子宫对于下腔静脉或动脉的压迫,并且给予机械吸氧,能够改善胎盘的供氧情况,避免新生儿出现宫内窘迫。麻醉之后要严密观察产妇的血压情况,若出现低血压可以给予静脉滴注麻黄素来改善症状。

猜你喜欢

腰麻针刺剖宫产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作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