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评鉴

2019-02-19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著作执政党政权

赵 昆

研究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实践问题。《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国家政权稳定问题的著作,该书是李安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作者围绕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又一力作。该书无论是在问题意识方面,还是逻辑思维建构方面,都体现出了很好的创新性。

一是研究内容具有开拓性,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将政权稳定单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研究,使政权稳定从政治稳定中独立出来,是该著作最大的创新之处。政权稳定是政治稳定的核心与关键,以往对于政治稳定或社会稳定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把政权稳定直接作为研究对象的却付诸阙如。该书以政权稳定的相关理论建构为逻辑起点,重点阐述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政权稳定的现实因素,探讨了政权稳定如何适应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进而提出了继续保持和维护新时期政权稳定的思路对策,既具有学术性,又兼顾了政治性,既有较强的理论分析,也特别注重经验总结,较好地处理了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该书站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立场上,遵照科学原则,寻求维护新时期政权稳定的路径,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一个经验总结,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以往在该领域实践的理论概括与总结,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二是研究框架科学,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该著作共分为十二章。其中一至四章从基本理论和国内外政权建设历史两个方面对政权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前两章主要对“政权稳定”与“现代化”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这也是该书的逻辑起点。作者借鉴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以及国内相关理论观点,将政权稳定界定为政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秩序性与持续性,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民众对政权系统的高度认同、社会政治心理稳定以及国家权力结构合理有序等。第三、四章从历史维度、从古今中外各个层面考察了维护政权稳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以吸取政权建设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从结构上形成比对逻辑,有助于从整体视角来感观政权稳定之历史意蕴,为后续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五至十一章分别围绕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社会、宗教、军事等影响政权稳定的现实因素进行了多层面分析,并在各个具体部分提出了维护政权稳定的思路与对策,这也是该著作的重点所在。第十二章执政党的建设是该书的点睛之笔。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政权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政权稳定的路径选择包括永葆执政党的先进性、强化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

三是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结论具有可信度。该著作以政权稳定作为研究对象,以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叙事语境,以现代化与政权稳定的关系为切入点,按照历史经验研究、现实问题分析与未来机制建构的研究思路展开,逻辑脉络清晰可循、易于把握。该著作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分析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几乎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作依托,使该著所述内容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例如,第九章在揭示由于贫富差距过大而影响政权稳定问题时,无论在分析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还是分析个人差距时,都分别采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问题,这比平铺直叙更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真正做到了“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该著作在参考大量文献著作的同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无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回溯,还是国外政党政权建设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分析等,都从历史维度加以考察,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找到保持当代中国政权稳定的可循路径。另外,该著还采用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充分结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政治学为依托,融合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使分析更加有理有据。

总的来看,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保持政权稳定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保持政权稳定的一般规律,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从而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执政风险作出战略预判,是需要我们长期关注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对于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很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著作执政党政权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一个必然的历史结局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