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2019-02-18陈石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职教育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高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局限性也被暴露了出来。中国的高职教育应该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中自我定位,改革又应该怎样进行就成为了现今高职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企业需求;政府支持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人口红利效应与高职院校发展趋势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9ZD097)。

中国高职教育作为向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在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但与这种现状相左的是,拥有专业技术、职业能力的相关劳动力却一度出现短缺的现象。究其原因,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大学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项技术教育等组成的教育体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从1980起至今,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革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形势发展迅速,社会分工愈发细化,各企业单位对于人才需求越来越明确,高等教育覆盖面逐步扩大,其中各组成部分也开始出现了明确的不同。

现今,职业教育已经与普通大学教育在目标上、模式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别。通过了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变化的趋势,可以更明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

1 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1.1 中国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高职教育从出现到发展经过了不断地摸索与调整,从大方向来看,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地进化的。现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细化及明确,既为适应中国当代的生产需求,为各行各业输送优质的人才。这样的现状也使得中国现代的高职教育体系在结合了经济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具备了自身的职业特点,为不同的专业领域培养了素质高、适应能力强、专业知识广的技术型人才。

1.2 国家政策对高职教育的支持

在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支持也越来越落实到各个教育终端。其中,硬件设施上的不断完善就是现阶段国家政策对高职教育支持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今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够根据自身专业培养的方向,在校内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训基地。时至今日,除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外,越来越多的院校也开始积极地与外部企业进行交流合作,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在真实企业中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这种做法更加能够使高职教育目标与企业岗位的实际用人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贯彻了高职教育的整体性,也强调了高职教育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014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项决定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為高职院校指明了高职教育制度化的未来方向,同时也初步明确了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及区别,为未来高职教育制度的最终成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并没有像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长的欧美国家一样形成一套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欧洲各国自工业革命后就已经开始引入职业院校教育方式;美国的高职教育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从手工艺能训练逐步扩大到农业、工业和商贸。

反观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演变联系紧密,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影响也较为深远。在改革开发之前,整个中国的社会重心主要放在阶级斗争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也深受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后,高职教育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培养具备专业技术、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上,但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是存在着。在现今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教育还是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加上教学时间长度的原因,显得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教育稍有不足。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多数情况下这种扶持形式大于内容,硬性标准与社会实际需求出现脱节。

3 中国高职教育现存的不足

3.1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偏见

首先,高职教育存在普遍的社会认知偏见。因为新中国建设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代教育发展的自身原因,中国社会倾向于将高职院校与技术学校等非普通大学本科教育类的教育机构归类为较为低端的培训机构。从我国教育体系的划分来看,造成上述社会偏见主要来自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参加完高考的学生选择高职院校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分数不理想,无法进入普通大学就读。因此,社会将高职院校学生简单定义为“差生”,进而否认这些学生的专业能力,这种社会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尽管现在中国已经在大力扶持高职教育,然而想要消除这种社会偏见,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3.2 高职院校师资的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师资问题也普遍存在。中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等职业院校或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培训机构,这就造成了在这些学校里,有经验、从教时间较长的教师一般并没有接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虽然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自身所教授的课程也能熟练掌握,但在知识领域拓展、教学方法改革及教学对象研究等层面也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因为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从教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但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又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比,所以造成了新晋的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大部分都拥有较高的学历,但大部分是没有其他工作经验,刚刚毕业便走上了高职教师岗位的应届毕业生。这种情况下,年轻教师并不能快速有效地自我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从而影响了高职教学的基本质量。

4 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4.1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

想要有效地发展中国高职教育,调整职业教育体系,政府的导向作用必不可少。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高职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在1992年修立了人力资源发展法,设立人力资源发展基金,通过人力资源发展委员会这种形式,将企业和学校的方向调整到统一方向,使得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更有针对性;韩国的职业教育中,主要由政府里中央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对职业项目负首要责任,教育政策由韩国政府与国家核心企业和商业协会共同制定,然后自上而下地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4.2 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反观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随着招生政策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以分数上限作为决定依据,而并不是以未来就业作为重要参考内容。而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扩招的要求,在不考虑自身条件和教学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没有经过合理的课程体系规划就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吸引学生。这就造成了职业专业课程体系更偏向容易进行教授讲解的理论知识课程,而忽视了需要时间去进行考察和设计的实践操作课程。

其次,中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制造企业对于相关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日益剧增。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中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大专院校内罕见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只有极少数的技术培训学校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培训。

因此,想要使中国的高职教育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在学校里设置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增加实践技能训练,进而改革教学体系。

4.3 政府政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在推动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政府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预想中的改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大多数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即“院校提出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最终由政府协调解决”的阶段。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能从根源上防止问题的发生。政府需要更加高瞻遠瞩,以“引导者”而不是“解决者”的身份参与到高职教育建设中。

中国高职教育的另一个问题在于,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并没有体现出区别。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各行各业提供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这就需要在高职院校更加准确地把控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虽然现代校企合作的方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大部分院校也在不断与企业进行深化合作。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校企合作”这种方式里,一般是由院校作为合作的发起方,单方面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这就造成了合作的局限性。政府应该在鼓励“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周边各国的成功经验,参与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站在主持的角度,让更多企业和院校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这样既可以紧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又能够及时把握企业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到院校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

5 结语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因为相关各参与者抱着“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心态,不断学习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使得高职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方向还是在不断向前的。高职院校应当秉持着开放的心态,在强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开拓与企业间合作的形式并持续深化。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使中国的高职教育继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江涛,刘海琴.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探究——以南京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为例[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2]杨帅,薛岚,王超.基于产教融合视阈下企业学院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

[3]高世奇,周今华.高水平高职院校制度发展方向探析——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背景[J].辽宁高职学报,2019(09).

作者简介

陈石(1985-),男,汉族,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高职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