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日本文学教学模式构建

2019-02-18孙育红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日本文学课程评价课堂设计

孙育红

摘 要:目前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外语专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日语专业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日本文学课对精读课程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学生通过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对日本文化和日语语言能有更深的认识。那么区别于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学习,文学课肩负着打开学生视野,辨析国别特点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培养的重任。本文以思辨能力的培养为重要教学目标,从课程评价,课堂设计两方面进行日本文学教学的模式构建。

关键词:思辨能力;日本文学;课堂设计;课程评价

1 先行研究

目前国内对思辨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有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外语教学改革理论探讨(孙有中2011;阮全友2012;任文2013;孙有中等2013),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测试方法、教材编写和师资发展改革从理论方面做了探讨。第二,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涉及写作( 韩少杰,易炎2009;李莉文2011a,2011b)、精读( 杨莉芳2015)、口语(任文2013)等技能型课程和英美文学(严姣兰等2013)、跨文化交际(伊蕊2014)、语言学(苗宁,苗兴伟2015)等知识型课程。第三,以文秋芳为代表的对中国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量化研究。如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技能发展趋势跟踪研究(文秋芳2018),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文秋芳2010),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文秋芳2010),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研究(文秋芳2010)等。

而通过知网以关键词日语和思辨能力检索结果不足10篇文献。如一,教学改革理论方面有提高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王润芳2013),二,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有以培养学习者思辨能力为目标的高年级日语视听说课程设计(赵冬茜2017),中高级日语精读课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为例(魏然2016)。可见日语教学在思辨能力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和是实践研究都是亟待丰富的。

2 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将思辨能力培养列入人才培养目标。最新出台的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也在能力要求中提出“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日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已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日语专业是零起点教学,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主要是语言技能的培训,但是三四年级可以将教学重点从技能训练转移到思辨训练。

3 日本文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日本文学教学主要有两类课程,一门为《日本文学史》,一门为《日本文学选读》。由于各校学时的调整,有的学校或只开设其中一门,或进行学时压缩。如笔者所在应用型院校将两门课程合并成《日本文学概论》,课时调整为24学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掌握日本文学的概况,还想精读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实属困难。

4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日本文学教学模式构建

思辨能力是指思考和辨析的能力。思考包括分析,推理,总结概括等思维活动;辨析是指对事物的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评价。针对以上的能力要求,首先应确立相应的课程评价内容和形式,再根据评价标准设定教学内容。结合日本文学的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培养目标,笔者做了以下教学实践。

4.1 课程评价

《日本文学课程》主要聚焦三大能力,包括概括能力,辩论能力和评价能力。概括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对日本文学的每个阶段的背景特征代表作的概括能力,并能按照一定的逻辑排列能力形成书面稿。辩论能力主要是学生对典型作家作品深入分析和中日作家作品等比较能力。评价能力是点评其他同学的分析评论的能力。根据以上三大能力的评价板块,设计出了以下打分模板。

以下為模板说明:第一部分概括,学生要有提取重点的能力,还有整体规划分类排版的能力。第二部分依托于本阶段典型的文学形式或者文学风格,让学生做中日对比研究,方向定了题目由学生顶。给与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第三部分评价能力,右边的互评栏目是由另外一个同学来写的,张三的作业由王五来评价,互评栏的得分不是张三的分数,是教师对王五的评价情况给王五的分数。所有打分的部分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例如王五的总分等于他的概括分数,对比研究分数,和评价张三作业得到的评价分数。

4.2 课堂设计

1)课前准备。(1)基于以上的打分模板,课前同学们需要熟读课本内容做好第一部分概括。这样可以减少知识点学习对课堂时间的占用。对本阶段的日本文学内容和特征有一定了解之后,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好第二部分中日比较报告并形成文稿。(2)提前预习老师布置的需要精读的日本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风格和作家的主要特点。

2)课中教学。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1)作业互评,时间为20分钟。课堂上学生们将做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作业评价模板带到课堂上来,互相交换,每次交换的形式可以不一样,班内交换,也可以两个班交换。完成第三部分互评。(2)教师对上一次作业情况,选取典型,做总结和点评,给与学生反馈。时间为25分钟。(3)日本近现代作品日语原文赏析,时间为45分钟。教师可以从作品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主题风格,时代背景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和归纳,从主题导入、课堂设疑、小组合作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指定两三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此阶段的学生讨论发言情况计入平时分。

3)课后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延展,课下进行更多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师给学生推荐书目,线上给学生抛出问题和答疑讨论,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5 课堂活动难点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从作业和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期末的表现比第一次课进步了很多,写作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是也有如下问题。

1)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不够。较之精读课程的课文,文学作品的难度更大。精读课文往往包罗万象,篇幅短小,而一篇小说或者一个章节相对长。文学审美的用词和造句会更难,再加上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化描写,学生难懂。课堂需要老师带读,占用时间较多。

2)深入辨析能力有限。学生在中日两国异同点的展开比较很薄弱。总的来说,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这样学生讨论的质量会更高。

6 结语

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有更多启发性的任务给学生。教师要落实预习情况,保证课堂达到预期。除了文学课,其他课程也需要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希望随着老师们不断的深化研究能推动高校对于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润芳.提高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77-80.

[2]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01).

[3]宋毅.英语口语教学中交流学理论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5).

[4]魏然.中高级日语精读课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6(04).

猜你喜欢

日本文学课程评价课堂设计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