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单一走向多元

2019-02-18杨凯钱敏娴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

杨凯 钱敏娴

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平时的教学观察和反思,对数学练习课的功能做了重新定位,结合教学实践,采取具体措施改变“乏味”的文字练习为“有趣”的活动体验;变“纯粹”的技能训练为“综合”的素养提高。既继续发挥了数学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等功能,又进一步拓展数学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等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练习设计;有趣体验;综合提高

课堂练习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贯穿过程的必要载体,是拓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练习的功能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进一步研究设计练习的策略,以提高练习的实效。

1 变“乏味”的文字练习为“有趣”的活动体验

1.1 从单一到多样

生动的情境式练习,往往能使学生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欲望。如为了巩固计量单位的学习,笔者设计如下的练习:

你相信吗?蓝鲸是地球上现有最大的动物,一般体长为24-34(分米、米、千米),体重为150-200(千克、克、吨),相当于25只非洲象的重量。比已经灭绝的恐龙还要大。

蓝鲸的身体如此巨大,一条舌头就有2(千克、吨),心脏就有500(克、千克、吨),肝脏有1(千克、克、吨),它的肝脏相当于15-20人的重量。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厘米、分米、米)长,血管粗得可以装得下一个小孩,蓝鲸一张嘴就是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

此题将抽象的计量单位的练习改为学生所喜欢的动物知识,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只是,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倍感练习有趣,进而喜爱上了练习。

1.2 从静态到动态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相关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把握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策略。

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赛,其中小华的决赛成绩被墨水玷污了。请你当回“小裁判”,算出小华的成绩,同时取出前三名。

实际生活中,类似的数学问题经常遇到,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最好的探索,学生必须知道跑步时用时最少,说明跑得最快。同时,可利用逆向思维,根据斯人的平均成绩求出剩余一人的成绩,这样才能正确解答此题。因此,学生对这样现实可感的挑战性题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3 从封闭到开放

传统的一些练习,答案是唯一的,学生解题的方法也是程式化的,由于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尝试以学生探究为主,建立一些开放式的课堂练习形式,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达到结构化。

如在学生学完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安排了一道对话式的开放题“我是家庭小能手”。内容传达的信息是:元宵佳节,王奶奶买了2袋汤团,每袋15颗,共花去10元钱。要求学生承担元宵为家庭送汤团的任务,说说根据对话信息,结合自家实际,准备买几袋汤团,为什么?需要带多少钱?怎么算?

学生参与设计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钻研教材、运用新知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现在他们完成的作业不再是老师一厢情愿、强行布置的。那些作业凝聚着他们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他们感受到“我是在完成自己的作业”,这样的开放题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激发和增强。

2 变“纯粹”的技能训练为“综合”的素养提高

2.1 融数学练习与阅读理解为一体

教师若进行创造设计,学生的练习激情很易被调动起来。如果把这些练习内容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练习中阅读,在阅读中理解。那么,枯燥乏味的数字也就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学生则会乐此不疲。

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练习中,教师设计如下练习: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将题目的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722÷38   16×121   130÷26   99×19   1210÷22   317×6

你知道吗?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       年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       年前往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年10月病逝于上海,终年       岁。

此题只要是练习用两位数作除数的竖式,但也复习了不久前刚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将6题的答案:19,1936,5,1881,55,1902巧妙地和一段介绍鲁迅先生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了过去的年月日的知识,有需要推理,还让学生通过阅读达到了拓展知识面的目的。同时配上色彩及鲁迅的面像,实为学生所喜爱。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技能和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2.2 融数学练习与责任意识于一体

对学生来说,练习中要做大量的习题,要进行很多枯燥的演练,有时还需要去机械地重复等,这些因素使学生很难对联系保持一种持久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欲望。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可为同一层次的学生提供如下课外练习:登山比赛获胜组奖励

山脚:54×(100+2)   97×(200+4)   59×7+59×93   142×8+58×8

山腰:101×52      98×47   259×99+259   74×26-24×26

山顶:25×16   25×32   39×8+6×39-39×4

如果直接让学生来做这几道题,学生可能也会完成,但这样的完成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他们不会主动投入。笔者把枯燥的计算蕴含在情节中,能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完成。究其原因,是有一种信念在催促着他们:一定要抢先登顶,哪怕做错了还要重新再来,不拖组内的后腿。这就是一种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才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练习。

2.3 融数学练习与合作交流于一体

学生面临的练习更多的将是探究性练习,练习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教师设计练习时要打破传统练习“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余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练习。

如练习设计:“它们有多重”

估一估、称一称

一支铅笔 一本字典 50颗花生 一个土豆

我的估计

称量结果

要求: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质量,再用天平称一称。

在称质量时,由于平时学生使用天平的机会很少,在称量时,天平的使用数据的读取都需要学生间互相指导、监督,会用的帮助不会用的,会读的指导不会读的,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这一练习的设计,将合作活动与独立分工和谐的统一起来。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任务的同时,借助小小的天平有机的将小組成员集中起来,充分发挥了小组成员各自的特产,通过组内成员的互相启发和帮助,学生积极承担并出色的完成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让有差异的学生在集体学习活动中也能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
中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