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

2019-02-18柯红岩金仁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实验室

柯红岩, 张 捷, 金仁东

(北京科技大学资产管理处,北京100083)

0 引言

一流的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一流的实验室文化环境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是培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土壤,同时也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高校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实验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实验室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实验室硬件设施持续改善,实验技术队伍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与之对应的实验室软环境即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如何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实验室文化的凝聚、激励作用,提升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进而带动一流大学建设以及一流学科发展,成为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内驱动能,值得深入探寻与思考。

1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注重以文化育人,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充分体现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随着“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布置与实施,高校实验室更需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成为激发创新潜力、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有效动能[2]。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环境氛围,涵盖了育人、学术、科研等诸多内容,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3],其中物质文化是实验室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如楼宇外观及结构布局、仪器设备、文献资料展示室等;制度文化是实验室开展各项活动的行为准则[4],包括制度、管理办法等;精神文化则集中体现在实验室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行为方式、学术氛围等。实验室文化建设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5],通过文化塑造引导实验室人员的行为心理,使全体人员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6],将个人目标与实验室目标统一起来,对整合实验室资源、促进专业与学科的科学育人、推广实验创新研究成果起到积极正向作用。具体来看,实验室文化建设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实验室文化的纪律约束功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正式的、强制、可执行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室行为加以约束,使实验室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在长期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实验室成员、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自律、自省、规范、积极开展学习研究,进而推动实验室整体发展。

(2)实验室文化的凝聚向心功能。通过展示实验室发展历程、规模架构、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规模、教学活动及所获奖励、科研成果等内容,引导全体成员学习继承优秀的实验室传统和理念思想,形成积极奋斗、团结进取的价值取向,加强实验室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3)实验室文化的激励推动功能。通过优秀科技人才介绍、名人名家奋斗格言、科学成果展示等精神的激励和环境熏陶,激发实验室全体成员奋发向上、实践创新的内驱力,凝聚一批顶尖科研团队,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7],在重要学科方向取得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逐步提升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供给能力。

2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总体原则

2.1 整体规划,发挥特色

实验室文化是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兼顾、整体规划,立足实验室发展战略[8],符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和规律,积极引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实际效果,充分体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不同特点。同时实验室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流于形式,须与实验室所在学科和专业紧密结合,凸显学科与专业特色。只有完全契合各学科专业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文化建设才不是空谈,才是可持续发展并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创新的力量、传承优秀的学术精神,从而推动实验室发展,促进一流学科建设。

2.2 以人为本,促进参与

实验室的主体是参与各项实验活动的教师、学生及实验技术人员,“以人为本”的实验室文化有利于引导各主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9]。实验室文化建设应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发挥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挖掘潜能,推动实验室建设。同时作为参与者,各主体又受益于实验室文化的建设发展,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潜心治学、科学育人,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2.3 充分学习,不断创新

“双一流”建设方案指出,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保护创新、宽容失败,大力激发创新活力[10],而创新正是实验室可持续并长期发展的动力之源。良好实验室文化氛围,可让实验室人员自由、民主、充分地进行交流,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最终提高实验室创新能力[11]。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应做到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经验,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扩充功能、发展进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标识鲜明、特色突出的实验室文化,充分释放实验室人员的创新潜能,不断增强实验室内生动力。

3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更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积累沉淀,才能形成优秀的文化氛围,不断发扬传承。高校应加大实验室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广播、网络平台、宣传展板等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活动方式,展示文化建设成果,推动实验室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内涵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基础。实验室物质文化应以服务教学和科研,彰显学科特色为出发点,以营造实验室学术文化氛围、传承优秀实验室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积极性。①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通过对实验室外部环境包括楼宇、大厅、通道等场所进行整体设计[12],展示本学科或本研究领域科学人物成就、学科发展、专业特色,介绍实验室情况、学术带头人、科研成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② 重视实验室物质文化传承。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研究的重要工具,而不同年代的仪器设备则展示了各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及水平,发掘利用好这些老旧设备对实验人员了解学科发展、专业知识,对仪器设备功能开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如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专门陈列展示早期各种电镜设备,标注其年代、型号、结构、功能原理、操作方法等重要信息,通过电镜仪器的发展显示了微观显微学的发展历程。实验环节让学生拆分重组直观了解电镜内部结构及功能原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中心还设立了物品陈列室,介绍实验室发展历程、突破性科研成果、重要的仪器设备及其零部件、实验书籍及操作手册等等,通过陈列实物摆件展示实验室特色及所取得成果,激励实验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基础研究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能力。

3.2 做好基础保障

为保障“双一流”建设的顺利推进,实验室制度文化应充分体现体系化、可执行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实验室日常活动,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实验室重要支撑作用。管理制度应结合实验室学科特色、专业技术领域、仪器设备形态等内容科学制定,切实保障实验室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具体可分为组织管理制度、条件保障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内容,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实验室安全意识,确保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每年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通过集中宣传、安全准入、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应急演练、个人防护、表彰奖励等多种途径培养安全意识,规范实验室行为,训练应急防范能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感染实验室成员,改变意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保障实验室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3.3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包含一流的实验队伍[13]。实验技术队伍是体现实验室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实验室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体,实验室文化建设离不开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只有以人为本,了解实验技术人员需求,重视培养发展,激发技术人员学习进取、协作创新的科研精神,开展科学的考核评价,将个人精神诉求和实验室文化建设相统一,提升实验室成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14],才能营造优秀的学术氛围,大力推动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积极改革实验技术队伍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工作实绩、能力、态度的模块化考核、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正向鼓励全体人员积极投入工作,努力学习不断获取知识能力,创造优异的工作成绩,对考核评价优秀者以奖励、培养培训、职务晋升优先等机会,实验技术人员可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自身价值得到充分认可。通过这种正向激励,在队伍内部营造积极的学习研究氛围,鼓励以奋发向上的价值观投入到日常工作,激发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愿意将自身发展与实验室发展目标相统一,从而形成良好实验室精神文化环境。

3.4 倡导协同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学科和新的研究领域[15]。新兴学科、专业领域的扩展融合,对科学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实验室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在科技发展大背景下,多学科融合已成为攻克技术壁垒的制胜法宝。因此,实验室应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强调集体的力量,促进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以老带新,充分发挥个体技术优势,共同创造出更多科学技术成果。我校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视实验室团队建设,推动以金属材料为基础,结合传统材料、新材料制备加工、新能源材料等多专业融合发展的实验室科研文化环境。实验室充分考虑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优势,组成多个各具特色的研究小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进行仪器设备应用及功能开发实验,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参与技术交流活动等,团队成员在各项实验活动中以老带新、互帮互助,在技术上取长补短,不断沟通磨合,形成了团结、信任、协作的团队精神,成员在团队中也更加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和谐共赢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氛围,共同攀登学术高峰,实现实验室建设目标。

4 结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发展、动态变化的任务,通过实验室文化强大的熏陶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全体实验成员,逐步形成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团结有序、协作创新的实验室文化,推动实验室发展成为规范管理、高效运行、科学育人、科技创新的高水平实验室。因此,实验室建设应符合高校综合改革的变化规律,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作用,协调发展实验室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关系,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发展传承,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16]。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实验室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