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实验室推进科普工作的探索

2019-02-18李成范赵俊娟周时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普实验室人员

李成范, 刘 岚, 赵俊娟, 周时强, 宋 阳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0 引言

高等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1-3]。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高校职能已经不再简单的满足于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已逐渐向社会服务功能扩展。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包括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大量尖端科研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喷涌而出。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依托机构,在高校日常运转和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在在众多前沿研究领域,都曾出现我国高校的影子[4]。

与此相对应,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广大社会公众对日益蓬勃发展的众多科学技术等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然而现实却是受限于现有科普宣传场地和宣传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公众的这一求知欲[5-6]。如何协调好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之间的矛盾,高校实验室作为知识传承的一个社会功能主体,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科普工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6月召开的“科技三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势下,面对爆炸式增长的科技知识,高校实验室亦需要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厘清当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对策,摸索开展科普工作的可行性,提升高校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1 当前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

1.1 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一系列科普政策,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公民的整体科普素质,推动国家层面科普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而地方因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出台与科普事业相关的政策也并不完全相同,其支持力度和效果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7-9]。例如,在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分别出台了相关长期科普规划文件,明确指出科普事业的重要性,支持科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以及科普人才培养、产业化等多项举措。在这些地区,科普理念较为先进,科普方式、管理和科普队伍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科普成果也较多,社会公众科普素质普遍较高。整体而言,国内发达地区科普环境较为良好,基本上能够紧跟国际前沿,在个别领域甚至可以引领国际科普潮流[10-11],而在经济水平较弱的地区,科普环境相对较弱,科普效果也远不及发达地区。但是,今年在互联网等推动下,有经济发展水平引起的这一科普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年快速发展,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科普政策和文件,但是受限于人员、财力、环境、地域差异等因素,在现实科普工作中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2 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家和地方层面大力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相对应的是,很多地方和部门科普意识薄弱,科普内容陈旧、手段落后,科普队伍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科普工作的效果[12]。

具体对高校而言,包括教学型、科研型和综合型实验室在内的众多实验室,往往只重视相应的专业功能,无意识地忽视了其相承担的社会科普功能。主要表现:①高校实验室普遍缺乏科普意识,并未形成完整的科普观念。包括国家或省部级、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地拥有众多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每年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与科普前沿非常吻合,然而高校实验室通常很少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工作。② 在为数不多的高校科普日活动中,实验室宣传大多以静态图片展示、仪器设备实物参观等方式进行,内容较为陈旧、手段落后,并未采用当前流行的AR、VR、微信和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科普[13-14]。③ 高校实验室普遍缺少专业的科普人员,一般都是有实验室专业科研人员兼职担任讲解员。即使在为数不多的高校中存在专业科普人员,人员学历偏低、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的科普管理部门[15-16],在人员晋升、经济收入等方面发展空间有限。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实验室在科普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2 推动高校实验室科普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2.1 合理引导,形成清晰的实验室科普定位和观念

只有厘清高校实验室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合理引导,明确高校实验室科普功能定位,更新高校实验室科普理念,制定合理的高校实验室科普工作思路,切实提高高校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服务水平。

建立单一、高效的垂直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二级单位横向管理结构。借鉴当前国外科普工作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实验室实施校级直接管理科普机构的垂直管理模式,加大科普工作力度。通过培养、建立良好的高校实验室科普环境,实现高校实验室与社会公众和科普工作之间的良性互动。

2.2 推进高校实验科普技术队伍建设

加大现有高校实验室科普人员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引进领军科普人才,构建完整的高校科普技术队伍建设计划,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科普技术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鼓励实验室科普人员参与具体管理、提倡科普服务的合理收费等有偿服务,能够显著激励高校实验室科普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高校实验室参与科普服务的意愿和科普服务水平。

完善实验室科普人员考核制度,修订实验室科普技术队伍的职责要求和聘任办法,拓宽高校实验室科普人员晋升空间。针对实验室不同岗位类型科普人员,可根据科普场地管理、科普专业技术、设备维护等岗位,分别制定细化的考核和晋升标准;针对现有不同职称层次的科普人员,分别按照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晋升指标,有效摆脱当前高校实验室科普工作人员的不利地位。

2.3 大力推进高校实验室科普网络平台建设

高校自身拥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IT等技术优势和大量的人力资源潜力,在实验室科普网络平台信息化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在完成日常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同时,实验室应该尝试通过大力推进高校实验室科普网络平台建设,实现高校科普信息实时接入、更新、分类检索和实时查询等功能,突破传统的高校科普内容制作、更新和维护等方面的束缚。

此外,借助各高校的不同特色学科,推动各校在其各自特色领域的科普服务,如建立专业实验室技术流程科普展示和切身体验感受。分别将不同特色优势学科成果等科普内容整合入网,不仅能够详细地将有关技术展现在互联网上,而且还同时完成了实验室科普服务的网上预约、知识查询、管理与维护等功能,显著地降低高校科普成本。

3 高校实验室开展科普工作的初步探索

本文结合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通过依托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人机大战背后的杀手锏——人工智能 ”,对其开展高校实验室科普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3.1 科普概况

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拥有高性能计算中心展示大厅1个、志愿讲解人员和科研人员多名,长期从事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多媒体展示研究,在深度学习、类脑与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基础雄厚。项目组先后参与并完成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项目3项,每年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名,已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请专利并授权5项,在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和成果多媒体动态展示方面拥有扎实的基础。在2016年上海市启动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通信与计算机”学科被确定为上海大学首批5个建设学科之一。

当前,实验中心定位是以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模式。一方面,依托学院现有仪器设备,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实验中心的服务对象也往往局限于校内不同科研团队的需要,包括材料计算、仿真计算等,应用范围较窄。在高校实验室科普服务方面几乎未涉及。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提出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的定位也逐渐向以服务为主、教学为本,兼顾社会科普服务的格局调整,期望形成若干示范应用,提高实验室科普人员业务水平,对于推动高校实验室科普服务工作,提升高校实验室在科普工作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2 实验室开展科普工作探索

(1)定位准确,目标清晰。针对当前计算机学院科普服务现状,中心结合现有研究基础,明确科普社会服务定位,通过与上海现有专业科普场馆功能互补,重点开展基于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相关学科科普服务。在项目科学顾问团指导下,针对当前“人机大战”这一社会热点及社会公众强烈的科普需求现状,开发系列科普动漫,并在国内主流网络平台或专业网站等媒体上进行推广宣传,提升其对接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能力。

(2)系列科普动漫的推广和宣传。在开发完成系列科普动漫后,尝试在腾讯等国内主流网络平台或专业网站等新媒体上进行推广和宣传。针对上海市较为完善的街道社区体系,探索在社区街道活动中心及户外电视显示屏上进行推广的可能性。此外,针对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专业的展示场地和兼职讲解人员,探索将系列科普动漫进行展示的可能性。

(3)编制科普动漫开发和推广指南。针对以往人工智能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程度较低,通过开发和推广人工智能系列科普动漫,详细编制系列科普动漫开发和推广指南,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用户手册和说明文档,规范科普推广和宣传流程,培养青少年群体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提升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科普认知能力。

(4)培训实验室科普讲解人员,形成科普动漫开发和推广示范应用。在人工智能系列科普动漫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尝试培养实验室“本土”的专门或兼职科普讲解人才,并对人工智能科普讲解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升讲解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期望形成科普开发和推广示范应用,为后续追踪国际前沿和热点高新技术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5)对实验室科普人员实行合理柔性激励政策。切实提高实验室科普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经济收入。适当提高实验室科普人员的收入水平,缓解由于以往收入低而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生活压力。此外,针对当前本单位人员收入主要来自于绩效考核这一实际情况,探索依托项目运行机制,对实验室科普人员实行工作量划分和津贴补助尝试,以此稳定科普队伍,切实提高实验室科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科普实施成效

近年来,实验中心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注重和加强对实验室科普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强化科普组织体系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科普工作的投入力度,与兄弟单位合作大力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转化机器学习、类脑构建等科技成果为群众性活动;申请并获批多项实验室类科普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科普动力。据统计,近3年,计算机学院在建与实验科普相关的实验室和场地多个,展示面积达到数百平方米,培养兼职科普人员多名;实验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撰写相关科普论文多篇,搭建科普网站;策划和制作系列科普动画视频,并在国内大型网站进行宣传和推广,科普效果显著。

4 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在积极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科普服务中去。充分发挥积极开展高校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优势,实验室科普工作。

通过在分析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推进高校实验室科普工作的3条建议和对策:①合理引导,形成清晰的高校实验室科普定位和科普观念,②实施高校实验室科普技术队伍建设,完善专业科普人员发展空间,③ 依托高校自身技术优势,大力推进高校实验室科普网络平台建设。最后,通过具体的高校实验室科普项目案例,探索了高校实验室以项目为依托推进科普工作的可行性。本文对于调动高校及所属实验室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加强高校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科普实验室人员
科普达人养成记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科普漫画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