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城市马拉松赛道生态及制度文化建设研究

2019-02-18赵迎禄焦芳钱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灌篮 2019年19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裁判马拉松

赵迎禄 焦芳钱 厦门大学 体育教学部

据《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跑步已 成为“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而曾经令人厌烦的马拉松赛事也迎来“井喷式”发展并成为全民健身平台[1]。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共举办22场马拉松赛事,到2015年已达到134场,较2014年增加了83场,增幅超过160%[2]。马拉松参赛人数也由2011年40万到2015年的150万,同比2014年增长60万人次。这134场赛事中包括53场全程马拉松、43场半程马拉松、13场10km长跑、4场100km长跑和21场其他赛事。覆盖4个直辖市,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参赛人数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马 拉松运动逐渐成为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在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呈现出“火爆”态势的同时,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我国马拉松赛事在赛道构建、文化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作为城市马拉松这一赛事的支撑主体——马拉松赛道,更是需要对其的完善和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

福建省城市马拉松最早开启于2003年的厦门马拉松,福建非正规马拉松跑的历史悠久,而正规赛事开展是最近几年。其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马拉松赛事之一,从2008年起连续11年荣获“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认证,并连续获中国田协“金牌赛事”认证[3]。作为旅游城市而出名的厦门,其赛道大部分是在沿海边的环岛路上,从金门岛隔海相望的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出发,沿途既有依山傍海、风景如画的环岛路,更有厦门二十名景中的八大景点缀其间,可尽览厦门的天风海韵,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充分发挥了其旅游资源。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厦门城市马拉松赛道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生态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城市马拉松赛事主要研究内容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了解马拉松赛道文化建设研究的。研究现状通过赛前的资料搜集和专家访谈,确定了调查对象和问卷设计,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文主要从生态和文化制度建设角度入手,对执法厦门城市马拉松赛事的裁判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对于厦门城市马拉松赛道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一共有37人,其中男性裁判2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4.1%,女性裁判1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5.9%。基本男女比例趋于平均。其中,在一共的37位裁判中,年龄再20岁以下的有6人,在20—30岁区间的有11人,30—40岁区间的有11人,40岁以上的有9人。年龄20岁以上的裁判占到了总调查裁判人数的83.7%。而同时从执法次数也可以看出,执法过3次以下的裁判共有13人,执法3—6次的裁判有九人,执法6次以上的裁判有15人,可以看出执法三次以上的裁判人数占总人数的64.8%,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此时问卷的受访者具有较为丰富的马拉松执法经验,对于马拉松赛事赛道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赛道生态文化建设

雾霾和浊劣的空气,使得选手戴口罩参赛或者知名选手放弃参赛,是对城市马拉松的极大讽刺,在对福建城市马拉松赛道生态文化建设进行符合地域特色的深入探索之后,如赛道沿线的江、海湖泊等的污染治理、城市绿化和空气质量净化等等,与其他马拉松城市举办地进行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厦门市作为马拉松赛道的举办地具备的城市赛道的生态优势。

厦门市的马拉松赛道设计整体沿环岛路,整个赛道全程跑下来厦门的沿海风光一览无余,厦门全年的空气质量排全国前列,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其能连续获得“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中国田协“金牌赛事”认证的主要原因。

对于城市马拉松赛道文化建设的关键,有8位调查者认为在生态建设,2位调查者认为在物质建设,12位调查者认为在制度建设,而15位调查者认为关键在精神建设。通过该选项结果,多数认为,马拉松赛道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和精神的建设,只有少数认为在于生态和物质。在我们看来,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基于物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有了好的生态,好的宣传标语,好的运动环境,人们自然会更加主动的参与运动,当运动形成一股力量时,文化这时候自然形成。赛道文化的建设更是基于此。相反,如果一味的空谈制度和精神,轻视甚至忽视赛道的生态和物质建设,那么赛道的文化可能永远也无法形成。

在对于厦门马拉松赛事的问卷调查中关于“马拉松赛事其生态文化建设应加强哪个方面”的单选题中,统计如表1:

对于厦门市马拉松赛事生态文化建设应加强这一单选题中,选择环境治理的有25人,绿化的有10人,而水源保护和城市布局分各只有1人。从这一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治理和绿化仍然是放在首位的问题,福建省绿化率常年居全国首位,厦门是福建省最主要的城市之一,环境治理和绿化本身不存在太过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一些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如随处可见的垃圾和污染严重的河流。在绿化率和整体环境治理不错的前提下,厦门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更有应该注意生态的细节,沿海沙滩的清洁,赛道的实时清理。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为赛事为城市,为市民创造出更优越的生态环境。

表1 其生态文化建设应加强

表2 其制度文化建设应加强

三、赛道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指社会化的行为规则、惯例。”这种制度文化主要表现在对赛道风险的管理、参赛规范要求,对赛道利益攸关者的权益保障和竞赛规则的有效执行等。政府的组织协调、交通疏导、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等方面的作用十分关键。波士敦马拉松赛道的爆炸事件、国内赛道上频发的“猝死”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赛道风险能否防范、如何防范?是对城市组织能力和水平的考验,需要认真探索。

在对于厦门马拉松赛事的问卷调查中关于“马拉松赛事其制度文化建设应加强哪个方面”的单选题中,统计如表2:

在马拉松赛事其制度文化建设应加强的调查中,选择促进家庭和谐的有5位,选择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有15位,选择促进政府管理和决策城市问题的有17位。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能够很好的体现政府在承办大型赛事活动组织能力。而在赛事举办上其制度文化的建设在吸引外来游客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而在举办赛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政府在管理和决策城市问题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厦门马拉松赛道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具有较为出色的表现;赛道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其生态文化的建设也在其基础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进一步加强赛道制度文化建设,约束赛道参与者的行为;借鉴优秀成熟赛事,进一步丰富厦门马拉松赛道生态及制度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裁判马拉松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冰上马拉松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一起来跑马拉松
漫画